2016年8月5日

野地旅0728:集集攔河堰[南投集集、鹿谷]

  *從濁水溪南岸的觀景台,俯瞰集集攔河堰。

  又一次,有機會在台灣中部到處逛逛,想找個還沒有好好看過的地方去走走,正好伊真想要蒐集一些地理課的教材照片,於是想到了南投的集集攔河堰,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地點,可以收集水資源、地形,甚至是經濟發展的相關照片,於是看了地圖,便出發前往攔河堰。

  集集攔河堰於民國九十年完工,主要功能是蓄集濁水溪水,並提供給下游的彰化、雲林一帶民生、工業,尤其是大型離岸工業區的用水。攔河堰的位置,位於北側的獅頭山與南側的象鼻山所夾峙的「林尾隘口」,地質上屬於卓蘭層的厚層砂岩,下游側不遠處有初鄉逆斷層,堰體本身則建立在一個南北向的背斜軸東翼,如文首照片中獅頭山的東側(右邊)山坡即為層面,由於岩層傾向向東,可阻止攔河堰中的水由地下層面滲漏出去,以達到蓄水功能。建造的時候,由於北岸獅頭山山腳有同治十三年(1874)臺灣鎮總兵吳光亮,所題的「開闢鴻荒」碣,因此避開該碣更改設計。

  集集攔河堰屬於水庫類型中的「在槽水庫」,共18個排洪閘門和4個排砂閘門,並設有南、北兩個取水口,因取水口多,集集攔河堰的取水能力甚至超過石門水庫和曾文水庫,是臺灣計畫年取水量最大的水利工程。北岸進水口的水主要用來灌溉彰化農田水利會的灌區,並提供名間水力發電廠發電;南岸進水口供應竹山、雲林農田水利會灌溉,也供應給濁水電廠發電,亦有送水至林內淨水廠,供給民生與工業用水。在濁水溪北岸,現在設有台灣水資源館,可供民眾免費參觀。北岸獅頭山處有「登天步道」可以遠眺景觀,南岸的象鼻山也有觀景台,可以俯瞰集集攔河堰。南岸附近還可以找到古代隆恩圳的圳路,不過有點隱密就是了。

  *南岸遠望北岸獅頭山,集集攔河堰就位於這個背斜的東翼(背斜西翼受初鄉斷層截切)。

  *河床中有裸露的卓蘭層砂岩,此處因攔河堰攔住砂石,原本的河道沉積物被純粹的水帶走,底岩缺少新的沉積物覆蓋,逐漸露出、下切,此稱為「清水效應」,在許多水庫下游都有類似的狀況。

  *集集攔河堰。

  *攔河堰蓄水區,以及南岸的象鼻山。目前蓄水區已經大量淤積。

  *台灣水資源館,裡面有不少水資源利用相關介紹,不過遊人極少。

  *過去沒有鋼筋混凝土怎麼辦?沒辦法蓋攔河堰引水,水小的地方用草石堰(上圖),水大一點的地方則用石笱(劍苟),把木頭編成圓錐狀,內部放很多石頭,再把石苟倒放做成純手工的攔河堰。(石苟模型,請參考野地旅0243八堡圳取水口與林先生廟

  *從水資源館頂樓俯瞰蓄水區。

  *南岸進水口,上面有個觀景台(文首圖拍照位置),視野不錯。

  *還在疏濬中。

  *合照一下!

  *北岸獅頭山山腳,公陸橋下方有玄機。

  *在一塊卓蘭層砂岩上,開闢鴻荒碣就出現在這裡。

  *南岸觀景台遠眺水資源館與北岸進水口。

  *集集攔河堰。

  *攔河堰排洪口下游側類似梳子壩的建築,應該是消能用的。

  *南岸附近有隆恩圳取水口隧道。

  *隆恩圳遺跡。

  集集攔河堰建築之後,對當地環境自然有不小的影響。首先是它攔截了濁水溪的大量泥沙,所以蓄水區嚴重淤積,對供水恐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也造成沉積物無法向下游傳輸,無法在海岸堆積成為新生地,許多沙洲或海岸都面臨退縮的狀況;枯水期時,大量的淤沙在大風吹動下,也造成濁水溪的沙害更顯嚴重,而離岸工業區的大量用水,也使得民生、農業用水使用地表水而非地下水的目標成效有限,對減緩地層下陷的幫助顯得杯水車薪,最終,還是要建立湖山水庫(野地旅0713湖山水庫蓄水區岩層剖面),來解決雲林地區的用水問題。不過,若沒有攔河堰,廣大的濁水溪沖積扇上,恐怕會比現在更為缺水,在用與不用之間,或許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智慧來好好解決環境問題吧。

  *集集攔河堰地圖。


一、參考資料


2016.05.14造訪
2016.08.05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