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野地旅0507:小份巷敬字亭與伯公[屏東麟洛]


  *小份巷敬字亭,守在聚落外圍的檳榔林之中。

  趁著到高雄打比賽的機會,提早到艷陽統治的國境之南去晃晃,剛好隊上的孟芝和郡軒兩位學妹住在屏東,湊齊一車五人後(加上我、魚魚和婉庭),便規劃到他們的故鄉去走走。前晚趕抵屏東市並在孟芝學妹家過一晚,郭爸爸還帶我們去看星星。隔天起個透早前往幾個事先查好的地方,做一些「文史探訪」;地點的選擇,大多是系上的聖欽老師建議的,其中第一站便來到麟洛鄉的「小份巷敬字亭」。麟洛在屏東客家六堆中,與長治同屬於「前堆」,是一個我比較陌生的地方,因此格外興致勃勃。


  *小份巷敬字亭位置圖。

  要不是有事先搜尋過位置,不然小份巷敬字亭並不好找。如上圖所示,位於麟洛鄉中正路的小份巷,兩旁都是檳榔園。還好巷子夠寬,開車進入並不困難。敬字亭就在路邊,比想像中的高大許多。出發前查的資料寫明:「小份巷敬字亭具有風水功能,可以阻擋來自大武山的龍氣。」北大武山為南台灣中央山脈上的至高點,於百岳之中位列「五嶽」之一,也是在屏東平原風水上最重要的「靠山」。

  當初為了將龍氣留在麟洛,便於麟洛建立了南北向的七個高起土墩,其中小份巷敬字亭就位於由南往北數的第二墩上,其他六墩,雖有資料,但這次沒有去尋找,大略把可能的位置標下來:第一墩位於小份巷田心村端的某處;第三墩則是在長龍巷陽泰伯公(但我找不到這個伯公的切確位置);第四墩是民族路上的湧泉堂現址;第五墩到第七墩位於新圍村,第五墩為高墩伯公、第六墩是李家伙房後方、第七墩則位於河水伯公,但均不確定位置(如下圖)。這些高土墩由於是位在洪氾平原上,今日大多已不復存,不過除了第一墩和第六墩以外,仍以伯公、敬字亭或廟堂的形式守護著麟洛。


  *七星墩位置略圖,從南而北的一條線,從風水形勢上阻擋來自東側大武山的龍氣,將之留在麟洛。大致沿著今日的小份巷與民族路延伸。

  講到七星墩這樣的風水配置,令我想到高雄內門的「七星墜地」(野地旅0340七星墜地),不過略有不同的是,七星墜地的「七星」是指散布聚落中的七個土堆,有象形的意思,而七星墩則是指七個土墩,並無外形上的意義,但也見到「七星」在風水之說上,是經常被提到的,很巧的是,台北府城的風水軸線(野地旅0112劍潭谷寺),不也是正對七星山(野地旅0032七星山)嗎!

  回顧小份巷敬字亭,這個敬字亭給我的感覺是相當高大,且裝飾繁複,十分美麗。敬字亭約建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至民國四十九年之前,附近地區的客家人還會在初一與十五兩天,搜羅字紙到這裡焚燒,以表示對文字的敬重。敬字亭的外觀,基座上有三層六角形磚造亭身,並在第二層供奉文昌帝君神位,上書「敬聖亭」三字,並有「敬奉金香火」、「聖神庇萬民」的對聯。


  *小份巷敬字亭,共三層,外觀華美。


  *敬字亭第二層寫有對聯與敬聖亭字樣,內奉文昌帝君神位。


  *焚燒字紙的送紙口。

  原想進到附近的聚落走走,不過怕壓縮到後面其他點位的時間,只在敬字亭附近的一間伯公廟看一看。這間伯公廟(福德祠)可以看到一些客家傳統伯公的樣子,包括化胎、天公爐等,先讓才剛上大一的三位學妹看看,不過今日稍後,就會看到一大堆了。


  *小份巷的伯公(福德祠)。照片前方有紅色鐵皮的是天公爐,伯公廟位於一個看似墳塚形狀的基台上,廟後有化胎匯聚靈氣。

  事前沒有試著去找七星墩的位置,回到台北後,覺得有些許遺憾,不過這應該也是埋下了再度造訪麟洛的契機,更何況,麟洛也不是只有這個敬字亭,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更仔細的前來一探七星墩的奧妙。


一、參考資料
1.麟洛鄉公所-小份巷敬字亭
2.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七星墩


2012.12.15造訪
2012.12.28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