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

野地旅0546:初溪土樓群[福建龍岩]


  *從觀景台上居高臨下眺望初溪土樓群,景緻絕美!

  講到中國西南地區傳統民居,最為世人所熟知的,非「土樓」莫屬,當然也是這次客家傳統建築之旅必去的景點!由於前兩天在粵北的行程嚴重拖延,因此我們在快速地離開梅州僑鄉村(野地旅0545僑鄉客家傳統建築群)後,直接驅車前往土樓集中分布的福建省龍岩市。入福建省後,很快的就在永定縣下洋鎮中川村虎豹別墅(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家族所建)旁,看到了第一間圓樓「榮昌樓」,以往只有在課本上才會見到的圓形土樓,終於出現在自己眼前,令我十分的興奮。


  *榮昌樓,是中川村最大的土樓,但在整個福建土樓群中只能算中等大小。

  抵達福建天色已晚,我們在下洋鎮找了地方住下後,計畫隔天一整天好好逛土樓,目標初步選定一定要去的「初溪土樓群」,以及兩個比較近的「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假設有時間的話,再越過永定縣界前往南靖,一窺台灣人最熟悉的「四菜一湯」也就是「田螺坑土樓群」。

  次日一早,我們便驅車前往初溪土樓群。往初溪村的路剛好要從下洋鎮出發,但初溪位於深山之中,雖然道路似乎才剛拓寬好,但大眾運輸仍舊不便,也沒有容納大量遊客的停車設施,因此人潮較少,深得我們所愛。其實抵達初溪之前,整個山谷中就已有不少土樓,或方或圓,矗立在河谷中較平坦處,光是沿途拍攝就消耗了不少時間。


  *初溪土樓群位置圖。


  *兩棟半圓形的土樓(圍龍屋型),開口剛好朝向不同邊。


  *一處河谷中的土樓群。


  *河谷中的土樓,此為五鳳樓型的土樓。

  經過蜿蜒的山路,終於抵達了初溪村,進入土樓群門票每人80元,並不便宜,但是遊客人數還不算多,村民數目仍比遊客多出許多,感覺生活品質還不錯。初溪村建築在山腰的緩坡地上,距離河谷雖不遠,但有一段不算小的高差;村中有一條水量豐沛的小支流流經,山水交織,屋宇錯落,一副世外桃源的感覺。

  我們把車子開進了初溪村中,在初溪小學前的廣場暫停,許多老人家與小孩在廣場周邊納涼聊天,一派輕鬆。下車隨意走走,首次體驗把自己置身在土樓群之中的感覺。整個初溪土樓群以五座圓樓和三十一座大小不等的方樓構成,方樓會比圓樓多是因為建築的困難度較低,要建成圓形其實以工法來說並不容易,因此圓形土樓才會成為中國大型民居建築的代表作。建立初溪土樓群的,主要是徐姓先人,初溪村基本上是一個徐姓單姓村,並有宗祠在村中。據傳從十三世紀起,初溪土樓便開始興築,村內現存最古老的土樓是「集慶樓」,建於明朝永樂十七年(1419),將近六百年的歷史,同時集慶樓也是初溪最大的圓樓。


  *初溪土樓的第一眼,就有一條牛入鏡,預告我們這裡是個純樸的鄉村。


  *初溪土樓就在河邊,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左為餘慶樓,右為庚慶樓,現作為客棧供旅客居住使用。


  *土樓群之間有條水量豐沛的支流流經,為無風的山谷中帶來一絲涼氣。左前為庚慶樓、右前為集慶樓;後方方樓左為錫慶樓,右後較高者為藩慶樓。


  *進到村中,兩棟圓樓矗立著,白色的是善慶樓,右前方的則是福慶樓。


  *藩慶樓,一棟大型的方樓。


  *初溪小學,一旁是徐氏宗祠。一旁的廂型車是來賣菜的。


  *徐氏宗祠東海堂,前方有照壁。

  這麼多土樓不可能全部參觀,因此挑選了年代最老、規模最大、建築最精采的集慶樓與年代最輕、規模較小、建築最現代化的善慶樓做個對照。進入集慶樓前,先看看一般客家土樓建築的基本配備,大抵上是以花崗岩築成的基底,防止大雨時的沖刷;接著是高聳厚實的夯土壁,其中低層樓不開窗,高層才有向外開窗或設置槍眼,有極強的防禦性格;絕大多數的土樓都只有極少出入口,並用極厚的木門(甚至鋪上鐵皮)阻擋,以及花崗岩加固門框;集慶樓只有一個出入口,使整個土樓成為易守難攻的堡壘。

  接著進到集慶樓內部,除了厚達兩公尺的夯土牆以及頂部的黑色屋瓦外,整個集慶樓的結構均採木造,並且使用卡榫的方式建造,不使用一根釘子(當然後來整修的例外),其中最大的特點是,樓內用來溝通不同層的木梯居然有高達72座,是梯子最多的土樓!之所以會需要這麼多樓梯,是因為集慶樓內部以木板隔成數個垂直的居住單元,一般而言,一樓是廚房,二樓是倉庫,三樓與四樓才是居住空間,每個居住單元間雖然相連,卻又保有一絲絲隱密性,是大多數客家土樓中比較少見的。集慶樓中央還有另外一圈房舍,可當作公共空間使用,正中央則是公廳,也是宗族議事之處。集慶樓內沒有水井,而是仰賴一旁的溪水,也是特色之一。


  *集慶樓外合照。可以看到土樓底部用花崗石塊堆砌,其上則是厚實的夯土牆,最上則有向外突出的雨棚,避免下雨時流水損壞夯土壁面;隱約可見雨棚下方的四樓處,有凸出的木構瞭望台。


  *集慶樓內部,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居住單元所使用的樓梯,非常獨特。


  *集慶樓入口處(左);集慶樓的木造結構與連接同層樓不同居住單元的迴廊,可供快速聯繫不同方向的防禦支援(右)。


  *圓樓中央是公廳。


  *公廳同時有當作議事堂的用途。


  *集慶樓內環建築。


  *上到集慶樓四樓,利用廣角鏡拍攝還是顯得不足。


  *另一角度,後方的方樓是藩慶樓。


  *另一角度,可以看到整個集慶樓只有在公廳前方開一個缺口。


  *迴廊的木構與階梯建築。

  若說集慶樓是現在初溪土樓群的長老,那麼我們接著參觀的善慶樓就只是個小學生!從外觀上,善慶樓有兩個地方和一般土樓有著極大不同,首先是它白色的外牆,很明顯並不是用夯土所築成,而是用了石灰進行粉刷;其次是善慶樓外牆上掛滿了冷氣機!原來,善慶樓建於西元1979年,至今僅二十多年的歷史,因此看起來僅是有土樓的外形,卻像是個公寓。雖然如此,善慶樓在初溪土樓群中卻顯得不會突兀,反而讓黃澄澄一片的土樓群中,多了一點面積不算太大的點綴。善慶樓內部沒有公廳,但裡頭的生活樣態卻與其他土樓並無二致。


  *善慶樓入口處。


  *善慶樓內部,像是圓形的公寓,不過裡頭有雞跑來跑去。


  *遠眺善慶樓外觀(右前方是福慶樓)。

  除此之外,其他的土樓也都相當有特色,只是時間關係,就沒有入內了。水岸第一排的繩慶樓,建於嘉慶四年(1799),是內外共兩層的方樓建築;庚慶樓建於道光二十九年(1840),全樓只有兩道樓梯是特徵;共慶樓建於民國三十八年,為六角形的土樓。


  *遠跳繩慶樓。


  *共慶樓外觀。

  看過了土樓,接著要前往初溪景區最大的賣點所在,便是在土樓群隔著河的對岸,有一條登山步道可通往高處的觀景台,居高臨下觀賞整個初溪村的樣貌。這段山路並不長,很快的便抵達了觀景台,一回頭,那個景色真是令人屏息!在觀景台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初溪村整體,雖然看不太到河流,但是可知整個村子是建在半山腰的緩坡地上,是個排水良好的地方,村子後方是大片青綠色的梯田,梯田後方則是蒼翠的森林,整體景觀以綠色為底,襯著土樓黃色的夯土牆與黑色的歇山頂,加上偶爾露臉的藍天,這幅景色堪稱本次旅程第一景!不虛此行!


  *觀景台看初溪村,土樓、梯田與山林。


  *居高臨下看土樓,形狀特別清晰;圖左下角為餘慶樓、庚慶樓,圖右為集慶樓,庚慶樓後方的方樓為錫慶樓,照片左上方圓樓為福慶樓,右上方較高大的方樓是藩慶樓;藩慶樓與福慶樓間還有個不知名的方樓。


  *合影於初溪土樓群觀景台。

  有感於在台灣查詢到的初溪土樓群資料並不詳盡,於是我希望至少能比對出幾座主要的土樓位置,比對出來,也剛好能看出眾土樓拱衛著徐氏家廟的聚落形態,這種模式與台灣的客家單姓村是相同的,將宗族最為神聖的中心設置於中央,只是從平房改成了土樓;說到這裡,這種聚落配置,其實與粵北的林寨古鎮(野地旅0544林寨古鎮客家石圍群)也很相像,把土樓換成石圍就好了!


  *初溪土樓群主要土樓位置分布圖;黃色字為圓樓,白色字為方樓類(含六角樓)。

  初溪土樓群的聯外道路已經修得非常好,或許即將開始大量引入遊客,不曉得以後初溪村是否還能保持著純樸的民風,但這幅景色,將永留我的心中,希望有朝一日,還能來次重拾記憶!


一、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初溪土樓群


2013.07.19造訪
2013.09.19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