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野地旅0611:春陽腱狀丘[南投仁愛]


  *從遊覽車上一瞥春陽腱狀丘與春陽聚落一景。

  在山中行走,最美的景色或許就是那高山深谷,挺拔而蒼翠的山嶺令人覺得渺小,且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深邃的河谷中激流處處,則展示著大自然的力量,不斷形塑我們所見到的地形景觀。然而,面對山中所見,我們經常覺得自然界變化極小,不像在平原地區很容易有大規模的變動,例如河川改道。但我們沒見過,並不表示山區不會發生這些變動,諸如河川襲奪、改道等事情,在台灣山區的土地上,也未曾少過,這次考察的南投縣仁愛鄉,也有這麼一處山區中河川改道的遺跡。

  這個河川改道的遺跡,位於霧社水庫上游不遠處的濁水溪畔,若前往廬山溫泉區(野地旅0610廬山溫泉區),走台14線省道便會經過,在春陽主部落的南方,有一座挺拔的小山,名為「花崗山」,也有人稱之為「環流丘山」,而環流丘便是河川改道遺跡的一部分。環流丘,是一個來自於日本的地形學名詞,其外形為一座孤立的山丘,四周低下,且均為河川作用所造成的(也就是四周都是河谷,無論現在是否有水流),便可稱之為環流丘。環流丘再細分,可分為離堆丘、癒著丘(或稱癒合丘)和腱狀丘等類型,其成因略有不同。台灣著名的環流丘地形包括了太魯閣布洛灣、桃園縣復興鄉羅浮村(野地旅0374小烏來風景區)、新北市新店溪畔的龜山、蘭陽溪畔的獨立山、大甲溪環山部落的環山,以及高屏溪水系的濁口溪蛇頭山、龍頭山等。


  *春陽腱狀丘附近地圖。

  離堆丘是最常見的環流丘類型,河川曲流如果切斷了曲流頸,三面環河的「凸岸」土地好像就離開了原本相連土地,「離開」了那一堆山,所以被稱為離堆丘,其外形是獨立山丘與河岸同側的山地不相連,甚至似乎可以跟對岸的地勢做連結,位於桃園羅浮的便是屬於離堆丘。若有一天,原本形成曲流切斷的地方堵塞,水流回到原本的流路,使得離堆丘好像回到了原本所屬一側河岸的懷抱,就像是「傷口癒合」一樣,那我們就可以稱這個小丘為癒著丘或癒合丘。

  腱狀丘則比較特別,其四周低谷的形成原因,是由「主、支流互切」所形成的,無論主流、支流改道,均可在兩河交會處附近切出獨立小丘,這有點像是人類的肌腱,位處於連結肌肉和骨骼的位置,腱狀丘所在的位置就像是連結主流和支流,因而得名。


  *環流丘類型示意圖。實線為現存河流,虛線為舊河道。由左至右為曲流、曲流切斷後的離堆丘、河流再次改道的癒著丘,以及主支流互切的腱狀丘。

  位在春陽的花崗山,目前濁水溪由他的南邊流經,北側與清境農場所在的見晴山之間有一低谷,可能為濁水溪舊河道(下圖虛線1),此外,花崗山西側尚有一支流溪谷,因此屬於主、支流互切的形態,因此推定花崗山為腱狀丘,且此丘為目前在台灣所發現的環流丘中,與現存河道相對高度落差最大者;在花崗山的南方還有一個更小的凸丘,推測也可能曾經是某個時期濁水溪舊河道(下圖虛線2)所切出來的。春陽主部落則位於支流溪谷的河階地(或是扇階地)上。


  *春陽腱狀丘一帶地形圖。兩條藍色虛線為濁水溪舊河道示意位置。

  台14線省道就穿過花崗山北側的舊河谷中,不過想要看清楚春陽腱狀丘的模樣,走台14甲線從霧社往清境農場的路上,有少數幾個從高往低看的角度較佳,可惜的是該路段十分狹窄彎曲,不適合臨時停車,若搭乘客運或遊覽車上山,坐在右側靠窗或許有機會一瞥腱狀丘全貌,大致可以看到腱狀丘、北側河谷,以及位於支流河階上的春陽主部落。


  *春陽腱狀丘(花崗山)一帶地形實景。


  *另一個更北邊的角度,中間的春陽主部落是位於支流河階上。

  在台灣大地上,環流丘只是一個很小的地形,但這些小丘告訴了我們,其實環境並不是完全不變的,雖然河川改道這類大事件並不常發生,短時間內似乎也沒再發生的跡象,但能多了解台灣環境的變動特性,總能更加的掌握土地利用的方式。大地的變動也包括了山崩、土石流等事件,各種環境特性都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對一地做最適宜的利用。


一、參考資料
1.楊貴三、沈淑敏,2011,台灣全志土地志地形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4.05.03造訪
2014.09.24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