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

野地旅0765:北港老街區史蹟巡禮[雲林北港]


  *北港朝天宮前的街道,熱鬧非凡。

  北港一直都是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宗教民俗重地,不過由於南來北往的主要交通線大多沒有經過北港,所以我一直沒有前往北港的契機,終於在一次周末出遊,和伊真決定前往北港走走。簡單用手機搜尋了一下北港的資料,除了朝天宮以外,我們也想前往「北港牛墟」看看,有什麼樣的特殊地景。

  北港屬於古笨港的一部份,據傳從顏思齊、鄭芝龍時期就有漢人來此開墾,在此之前則為洪雅族的領域。北港位於北港溪中下游曲流的北側,溪的對岸當然也有一個聚落「南港」。百餘年來,北港溪曲流仍不斷的透過侵蝕、堆積作用而擺移,位於曲流攻擊坡的南港聚落可能因此一直無法擴大發展規模,而位於相對穩定堆積坡側的北港,逐漸發展成地方的中心。

  明、清代遺留至今仍可輕易見到的史蹟,包括始建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朝天宮、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義民廟、光緒十二年(1886)的鎮安宮,以及至今仍在運作中的北港牛墟。朝天宮歷史悠久,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且是眾多台灣宮廟進香、繞境的對象,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白沙屯媽祖的進香,早年大甲鎮瀾宮也因為其媽祖是由朝天宮分香而去,因此鎮瀾宮媽祖也會到朝天宮進香,直到民國七十六年,直接從湄洲迎媽祖後,改為前往新港奉天宮繞境。目前朝天宮已是國定古蹟,除了美輪美奐的建築、石雕藝術外,也有眾多政商名流所留下的楹聯、匾額,當然,源源不絕的進香團隊,更是這個國定古蹟活生生存在的證明,也正因為朝天宮的影響力,廟前街道成為北港最早的市街。

  *北港朝天宮前的街道。

  *北港老街一隅。

  *北港老街一隅。

  *北港老街一隅。

  *北港老街一隅。

  *進香團。

  *乩童在朝天宮前準備進香,這是來自台北的濟公廟。

  *朝天宮三川殿。

  *三川殿非常精美的龍堵石雕。

  *華麗的廟脊剪粘與近年新建北港媽祖公園內的媽祖神像。

 
  *清代留下來的石獅,雕刻線條柔和生動,與現在的機械雕刻石獅有很大的不同(左);清代大官王得祿所敬獻的銅鐘,上面寫著宣統年間,不過此時應已是日本時代,故推測此鐘可能為重修品(右)。

 
  *朝天宮的順風耳(左)與千里眼(右)塑像。

 
  *非常精美的石雕龍柱。

  *非常華麗繁複的圓形藻井,兩邊有古匾懸掛。

  朝天宮不遠處,有另外一座同樣散發出歷史滄桑感的小廟,即為義民廟。北港地區在康熙三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件爆發後的隔年,組織地方鄉勇抵抗,據傳有一百零八人與一隻狗(這個人數可能有很大的附會成分),傳說在後來的一些戰事中全數戰死,福康安平定事件後,北港地區獲官府頒贈「旌義」匾額,並將死亡者合葬,稱「旌義亭」。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時,北港再組鄉勇赴嘉義協助官府平亂,有三十六人死亡,同葬於旌義亭,隔年北港街監生黃玉琮貢獻一石香爐,刻有「義民公」三字,遂逐漸從旌義亭改稱義民廟。目前廟後還有兩個義塚,偏殿也有義犬將軍碑。現為縣定古蹟。

  *北港義民廟。

  *偏殿旁的義犬將軍碑。

  *廟後義塚。

  第三間廟,非常的低調,位在南陽國小的北側,是原稱七王爺館的鎮安宮。鎮安宮主祀七府千歲,據稱在明鄭時期就隨著屯墾人員來到笨港,此處原為收租辦公之處,帶來的七府千歲也只是暫駐「行館」,因此稱為七王爺館,直到光緒年間才建廟。前陣子有新聞報導廟內發現大師的壁畫,可惜這趟去之前沒做功課,漏掉了,目前鎮安宮為縣定古蹟。

  *鎮安宮廟前一景。

  除了廟宇以外,北港最具代表性的清代遺緒,應該非牛墟莫屬了。牛墟是一種傳統的市集(墟市),在早期農業社會,牛隻是相當重要的交易項目,也是重要的資產,牛墟的設置使得牛隻買賣得以制度化,在牛墟進行買賣擁有者必須進行登記以記錄之,宰殺也須通報墟長。墟市的規模到了日本時代維持不墜,台灣西南部平原各地均有大小牛墟進行交易。牛隻交易通常需經過摸齒、試步、考車、試犁四個步驟,均通過者為優良的耕牛,不通過者則成為宰殺對象。

  近年來由於農業機械化的關係,牛隻交易數量大幅下滑,交易對象也從提供畜力的耕牛,轉變為以食用為主的肉牛。由於牛墟是一個歷史悠久且頗具傳統的市集,因此在牛隻交易沒落後,其他日常生活的攤販便開始進駐,目前仍有較大規模集市的牛墟包括北港、善化與鹽水,此外台南西港等地也仍保有市集,但無論何者,牛隻交易俱已沒落。現在北港、善化與鹽水牛墟的集市時間是錯開的,北港牛墟是在每旬的三、六、九日開市,善化牛墟為二、五、八日,鹽水牛墟為一、四、七日。我們來到的這天剛好不是北港牛墟的開市日,整個市集所在地一片空虛,不過市集所在的北港溪畔旁的堤防,有著馬賽克的牛墟圖像,象徵著此處曾經是熱鬧非凡的墟市。

  *北港牛墟意象。

  *北港牛墟意象。

  如今的北港能持續繁榮不墜,可能與日本時代的興築有關係。昭和五年(1930)建立北港自來水系統,俗稱水道頭,設置有辦公廳舍、取水井、沉澱池、過濾設備與水塔等設施,提供乾淨的水源給居住在北港市街的居民使用;此自來水系統於民國八十六年停用,總計使用六十七年,是地方重要的資產,現為縣定古蹟,並做為北港遊客中心使用。

  *北港水道系統的唧筒室,用以抽取一旁取水井的水。

  *當年的沉澱、過濾、消毒池,現在改為綠草如茵的公園。

 
  *北港除了朝天宮以外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標,便是這高聳的加壓水塔了,水塔與辦公廳舍合而為一,目前作為遊客中心使用。

  早期的北港市街,大致以今日大同路192巷為界,以北是新出現的市街地區,在昭和九年(1934)在市街北邊的一處沙丘上,設立北港神社,原社格為無格社,昭和十三年(1939)升格為鄉社,昭和二十年(1945)再升格為縣社,由神社社格不斷提升可知北港市街的繁榮程度,在戰時仍維持不墜。北港神社的祭神包括天照大神、開拓三神、平台之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戰後神社社殿因大火焚毀,改建成網球場,而原本的沙丘則被剷平,成為今日的中山公園。目前北港神社還遺留一座遭改造的鳥居、一座保存相當完整的手水舍,以及神職人員宿舍。

  *北港神社鳥居現狀。

  *北港神社手水舍,整體而言相當完整,但屋頂被鋪上了中式琉璃筒瓦。

  *手水舍屋脊上方還可以看到北港神社的北字社紋。

  *神職人員宿舍屋脊上的鬼瓦,此宿舍目前在北港老人會旁,被停車場棚架遮住,勉強可看到一點木造建物。

  當然除了上述史蹟以外,北港市街裡面還有不少寶藏等著大家去發現,像是甕牆、一些老屋等,都可以透露出當地的歷史;另外,北港距離新港不遠,此處也販賣了其他地方很少見的點心「新港飴」;北港也有糖廠,當然也少不了糖業鐵路遺跡,不過這次就沒有再深入探訪這些了,留待下一次再訪北港吧。

  *北港麻油也是相當有名。

  *在路邊賣的各種麻油。

  *北港市街老屋。

  *甕牆,小小一面牆頗有美感。

  *步向傾頹的老屋。

  *聚落中的古井。

  *轉角街屋。

 
  *北港長老教會(左);市街中偶然一瞥帶有歷史氣息的牆面字樣(右)。

  *顏思齊登陸紀念碑,這個大海賊在這裡是被人紀念的,莫非就是海賊王?

  *北港史蹟地圖。


一、參考資料


2016.09.24造訪
2017.10.16完稿


2 則留言:

  1. 您好 這個部落格follow很久了
    很喜歡裡面的照片
    請問有這些照片更高解析度的版本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若為學術或教學等原因需要使用照片
      請來信到我的信箱說明使用原因
      我可以授權原圖使用

      (部分照片有另外授權,故須較謹慎使用,請見諒)

      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