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野地旅0422:五峰鄉部落淺遊[新竹五峰]


  *從舊十八兒部落遠眺和平部落的方向。

  由於執行計畫的緣故,這個學期多次前往五峰鄉考察。第一次去五峰,是在大二那年前往清泉部落(野地旅0043清泉部落),後來又因為課程考察或其他原因,多次造訪五峰鄉,至今應該已經造訪了十多次,可說是我最熟悉的台灣山地鄉了。由於這次的計畫重點在五峰鄉國中一帶,以泰雅族為主,因此看的部落也是以五峰北部的泰雅族目標。

  要進入五峰鄉,大多數的人會選擇由竹東方向,沿著南清公路經過上坪(野地旅0421:竹東圳水利工程與上坪客家聚落)之後,即進入五峰鄉。五峰鄉轄下共有大隘、桃山、花園、竹林四個村,大多數的部落都位於南清公路兩側,民族則以泰雅族、賽夏族為主,還有很少數的客家人居住。其中五峰鄉的泰雅族又可細分為加拉排群(Klapai)、十八兒群(Ruyan或Spazi)、石加鹿群(Skaru,亦稱霞喀羅群、賽考列克群)、西敖群(Sigaw)和從尖石鄉白石村來的基納吉群(Knazi)。

  近年來,原住民找回傳統領域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基於公平正義,應該要尊重原住民的傳統領域權利,尤其是前陣子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的居民,因為將「風倒櫸木」帶回自家利用,遭林務局控告竊佔國有財產,後來法院依原住民基本法判決林務局敗訴之後,原住民在山區中傳統領域的議題更被重視。然而,這麼多年過去,「原住民傳統領域」始終未能被有效釐清,其中面臨了種種難以解決的問題。

  在五峰鄉,劃分傳統領域基本上以「群」為單位,群之上為族,群之下為部落;各群之間的語言都略有不同。其中傳統領域爭議較小的,是石加鹿群,大概就是位於霞喀羅溪的流域範圍之內,如今日的雲山部落,還有位於霞喀羅國家步道旁的石鹿、松本等部落,早期則是由尖石鄉的基納吉群所遷來,自成一群;此外,加拉排群的傳統領域,大致就是在石加鹿群以北、上坪溪以東的區域,此二者較無爭議。另一個大群則是Ruyan群(音近「樂烏燕」),由苗栗汶水一帶遷來,因而又稱做汶水群,後來進入了上坪溪以西的地區;Ruyan群之下又分成白蘭(Paskwalan)、Ruyan和十八兒三個亞群,白蘭就位於今日清泉以西的山坡地上,而十八兒群據說原本要遷徙到宜蘭南澳一帶,但在途中被賽夏族奇拉霸群留下,一同對抗其他群泰雅族的攻擊,因而在今日五峰北側一帶居住(另有一說是十八兒群本來就居住於現居地)。

  上述還有一個群,也就是西敖群尚未被提到。西敖群早在清代便已經有記錄於現今的茅圃部落,範圍不大,但自成一格。近年來因為南清公路的開發,越來越多其他群的人居住到茅圃附近,因而使得西敖群就更小了。五峰鄉的另一個族群,就是賽夏族的奇拉霸群,族群中心在大隘部落(野地旅0200大隘部落),也就是大家比較常聽的「北賽夏」。


  *新竹縣五峰鄉原住民部落主要族群別現況地圖。黑色實線為主要道路。

  從上述內容就可以知道劃分傳統領域有極大的困難,因為各群之間時有結盟、時有爭戰,賽夏族奇拉霸群可以和泰雅族十八兒群聯手對抗泰雅族石加鹿群,而在日本人的策動之下,泰雅族的加拉排群和十八兒群聯手攻擊泰雅族石加鹿群(更有趣的是西敖群還支援了石加鹿群,整個事件稱為「霞喀羅事件」),彼此之間本就有不少恩怨糾葛;再加上日治時期的「蕃地移住政策」,更是把許多居住深山的原住民遷至海拔較低處,例如石加鹿群一部份的人就被遷居至井上(即今日的清泉部落)和桃山;而後隨著公路開發,又有更多的山區居民住到了公路兩側,例如和平部落(麥巴來部落)就有不少人遷居到十八兒(五峰)居住,因此,現在的生活範圍與當年的族群傳統領域早已不同,難以劃分,因此現在有關傳統領域的處理潮流,則是走向「領域共有」的概念,以減少紛爭。

  我們的考察沒有這麼嚴肅,就是在五峰鄉之間穿梭,主要造訪了十八兒(五峰)、桃山、清泉、茅圃、大隘、舊十八兒等部落,加上兩年前曾造訪的民都有、竹林、花園、比來、和平跟忠興,以及學期中曾去過的雲山部落(野地旅0416夢的觀霧),可說大部份的部落都已經造訪過了。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十八兒(五峰)以及清泉部落,十八兒是現在五峰鄉公所所在,清泉部落則是以溫泉、張學良故居聞名。

  在十八兒,除了是行政中心之外,比較為人所知的,還有「十八兒祠」的遺址。十八兒祠建於昭和二年(1927),神社位置在今日五峰國小校舍後方靠山的平台,目前僅留存鳥居一座,於近年修復過。參道的位置則被改建為步道階梯,另外在步道的右側有一雜草叢生的小平台,據訪問耆老,應該是當時手水舍或社務所的所在地。


  *十八兒祠鳥居現況,鳥居兩側為重新修建。


  *參道通往五峰國小。

  從南清公路自十八兒左轉下上坪溪谷,可以通往和平橋,對岸的道路則是連結和平部落。和平部落原本稱做麥巴來(Maybalay)部落,意思是平坦而美好的土地。其實泰雅族祖先並不會選擇居住在距離溪流較近的溪谷,反而是居住在較靠近山稜線處,比較平緩的地方,因此上坪溪也不是生活用水取水地(一般取山澗的湧泉較乾淨),除了少許時間進行漁獵之外,上坪溪的主要功能其實是加拉排群和十八兒群之間的界線,在和平橋處,就曾經發生過「魚籠事件」。和平橋附近可直接看見「谷燕瀑布」,谷燕指的是上方一處平坦地,意義不詳,試著靠近瀑布,但因為有大量崩落的岩塊相當濕滑,所以不建議靠近。


  *和平橋。


  *和平橋一景,橋下即為魚籠事件發生地,遠方陰影處隱約可見谷燕瀑布。


  *谷燕瀑布,無法再更接近了,岩石非常的濕滑。

  另一個較為外人熟知的部落,也就是清泉。不過清泉部落的招牌並不是原住民文化,而是溫泉和張學良故居。清泉部落一帶,早期並沒有居住任何的原住民,在泰雅族語中被稱做「Ulay-mkilux」,其中Ulay指的是野獸喝水的地方(即烏來的原音),而mkilux則是指天然的熱水。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設置井上駐在所、溫泉療養所等設施,並於駐在所處(現派出所)有埋石議和的遺址;佐久間左馬太就任台灣總督後,實施五年理番事業,採取強硬手段迫使原住民臣服,大正二年(1913)首先進入今日尖石鄉一地攻擊馬里闊丸群和基納吉群的泰雅族,成為著名的李棟山(野地旅0203李棟山)要塞爭奪戰;同時派出「霞喀羅方面討伐隊」攻擊石加鹿群泰雅族,完成鎮壓。但剽悍的石加鹿群在大正六年(1917)和大正九年(1920)兩度攻擊駐紮的日警,總督府除了派出軍隊以外,也徵招賽夏族和泰雅族加拉排群的原住民一同進攻,並開闢霞喀羅警備道(即今日霞喀羅國家步道)箝制石加鹿群,終於在大正十五年(1926)於井上駐在所進行「埋石宣誓儀式」,表示臣服;此後,石加鹿群的族人被大規模遷移(番地移住),其中很大一部分便居住於清泉、桃山等地。

  後來的張學良亦曾被軟禁於清泉,只不過葛樂禮颱風過後,此處受災,現在的張學良故居是遷地重建之後開放參觀的。有關清泉部落的其他部分,可以參考野地旅0199清泉部落II一文,這裡不多補述。


  *左側為清泉溫泉區所在,右側則是停車場與張學良故居現址。


  *清泉派出所,就是原本井上駐在所的位置,一旁還有原本的蕃童教育所。

  過了清泉,若繼續往觀霧的方向開去,不久會來到一處「土場」,原本此處也有部落,但在民國九十三年艾利颱風侵襲時,發生了大規模的崩塌,導致土場部落滅村,現在已經沒有人居住在那裡。從土場可以接白蘭產業道路往十八兒群中白蘭亞群的聚落,白蘭地區位於較高的山坡上,坡度較緩,種植了大量蔬菜。一些研究認為白蘭(paskwalan)這個地名可能為賽夏族語,後來被汶水群(Ruyan)的人借用,意義為「真正的居住之地」,不論泰雅還是賽夏,都住在離河谷較遠的山坡緩坡之上,因此今日南清公路兩側的部落,其實都不是原來的部落,反而像是白蘭、大隘、和平(麥巴來)等,才是原來的部落所在。泰雅族在這樣的緩坡地上,也進行農耕,除了地勢較緩以外,也可能有較深厚的土層;農耕對於泰雅族而言,其重要性雖然不如狩獵,但還是相當重要的飲食來源,會在土地上進行火耕輪作,並在一定大小的田地上種植數種作物(小米、玉米等,稱之為「九糧田」),當然受到商業化社會的影響,現在這樣的多樣化種植已經不多見了。


  *大隘部落附近的農地。


  *遠處照片左側較平緩處即為和平(麥巴來)部落所在,是距離溪谷較遠的緩坡地。

  繼續沿著產業道路往北,從白蘭經過大隘,最終就會到舊十八兒。舊十八兒這裡便是Ruyan群中的十八兒亞群的居住地,與西北方的北埔客家人姜秀鑾等的勢力鄰接,現在住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搬到南清公路沿線。至於花園村,自古則是爭戰之地,泰雅族加拉排群和賽夏族奇拉霸群曾有數次爭奪,甚至連客家人也曾參上一腳,協助賽夏族人取得此處的獵場,因而客家人從賽夏族人手中得到上坪、竹東,也形成了今日上坪以北是客家人居多,以南才是原住民鄉的地理分布。


  *舊十八兒部落。

  這幾次淺遊之後,我對於大隘、桃山這兩個行政村比較有印象,主因當然是南清公路通過的關係,使得經常有機會來到此處,但相對的,花園村與竹林村僅造訪過一次,印象不深,正巧透過這次計畫的執行,能夠更深入的認識泰雅、賽夏族所生存的這片土地,因為計畫尚未結束,相信一定還會繼續造訪五峰,認識更多屬於這裡的風土與知識。


◎後記
  再度前往十八兒祠鳥居時,外觀已漆為紅色,如下圖。

一、參考資料
1.神社殘跡-シパジー(十八兒)祠(2006.7.1)
2.劉明怡等(2010),《臺灣地名詞書》,〈卷十四新竹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印。
3.魚籠事件
4.霞喀羅戰役
5.消失的九糧田地


2011.12.02造訪
2012.01.16完稿
2012.06.07補述

2 則留言:

  1. 想請教..群與部落有何不一樣

    回覆刪除
    回覆
    1. 簡單來說
      部落指的是原住民的村子
      而群指的是有相近血緣、親緣的原住民
      一個群中可能會有許多部落

      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