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野地旅0558:陳岱聚星樓[福建漳州]
*陳岱鎮聚星樓內部一景。
本次中國東南沿海省分的行程,已經接近尾聲,我很想再找幾個不是著名旅遊景點的地方去走走,在Google地球的衛星影像上閒逛許久,終於讓我找到一處名為「陳岱」的小鎮,影像上顯示此鎮中有一個圓形土樓。這趟土樓已經看得夠多了,但我還會想去找這間土樓的原因,是因為找了許久,陳岱這間土樓,很有可能是福建省境內,現存離海最近的圓樓了!與我們想像中,土樓分布在深山河谷內大不相同,查了一些網頁後,得知這個土樓名為「聚星樓」。
*聚星樓位置(黃點)圖。
陳岱鎮原為一漁村,清朝以來隸屬於雲霄廳所管轄,現在則隸屬於雲霄縣,鄰近詔安縣與東山縣。由於明清之際,海盜猖獗,因此福建沿海許多人會築堡建樓,用以自保,其狀況與福建西南部山區的土樓(見野地旅0546初溪土樓群、0547洪坑、高北土樓群)有著類似的功能,甚至有些學者認為,湖西畬族鄉的五里三堡(見野地旅0553湖西五里三堡-趙家堡、0554湖西五里三堡-詒安城、0555湖西五里三堡-藍廷珍府)內的方樓,與這些沿海所建的防禦性民居,有著直接的關係。
其實看過附近的衛星影像後,便可以知道其實漳州市境內,還有一些土樓存在,這些分布於閩南人聚居範圍內的土樓,被稱為「閩南土樓」,用以與分布在客家區域的「客家土樓」區別。閩南土樓與客家土樓建築上最大的差異,在於閩南土樓的垂直居住單元是獨立的,每個居住單元間都有厚實的夯土牆區隔,且內外圈形成一個獨立的前後進建築,像是多個街屋拼接起來的圓樓;此部分與客家土樓以迴廊連接每個居住單元,且大多以八卦的形式分幾個大單元,略有不同。除此之外,閩南土樓與客家土樓在外觀並無明顯差別,因此現在將兩者統稱為「福建土樓」(實際上廣東省境內也有少數土樓分布)。
實際來到陳岱鎮,聚星樓比想像中的難找,雖然距離省道S201直線距離不過百公尺,但一時間就是看不到,好在Google地圖上標示了「陳岱派出所」的位置,從派出所彎入鎮中小向,略往南行,稍微注意右手邊的每一條巷弄,賓果,聚星樓就在現代樓房的後面,躲了起來。原來近年來沿海地區快速發展,陳岱聚落擴張快速,整個聚星樓已經被現代化平房給包圍起來,16公尺高的聚星樓,就這樣被埋沒在建築群中。
*聚星樓正面。
*躲在樓房之後的聚星樓(左);聚星樓外牆,一樓為花崗岩壘石,二樓槍眼,三樓開窗(右)。
聚星樓的門面與外牆保存的算是完整,然而走進去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建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的聚星樓,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然而在民國三十六年,日本海軍進攻東山半島,以為聚星樓是軍事設施,便施予轟炸,使得內部結構毀損嚴重,但外牆仍然倖存。後來居住在內部的陳氏居民陸續遷出,如今只剩下極少數的居民仍在利用此一土樓。
*聚星樓正面。
*殘破的土樓,但是厚實的夯土牆依舊留存著,分隔著每個居住單元。
*留存的夯土牆,木構則大多已經毀壞。
*頂端還留存有一些紅瓦。
*裡頭最新穎的一間,是拿來祭祀用的。
*聚星樓一隅,植物都要比人多了。
並沒有在聚星樓停留太久,不過很幸運地看到其中一戶,正在裡頭製作手工金紙,把紙上面上一層薄膠,然後再把貼有金箔的機器壓下,讓金箔黏到紙上,一大張的金紙就完成囉!
*手工金紙製作過程。
聚星樓的傾頹似乎是難以避免的,一個民居古建築,只要失去了居民,就失去了生命力,閩南沿海其他土樓也同樣遭受到這樣的困擾,此次出發前,已經找到了數間閩南土樓的切確位置,希望在建築物凋零前,還能有機會前往一探。
另外一提,假設已經到了陳岱,那麼建議各位可以沿S201省道往東山縣的方向,會看到一條從大陸輸水往東山半島的引水大橋,東山半島人口眾多,水資源不足,這幾年不斷的在開闢新的輸水管線。這條引水大橋似乎已經停用,但規模宏大,可頗有羅馬帝國時期所蓋的那些引水橋的風格呢!
*往東山縣的引水大橋。
*東山灣中,有許多的船屋,也算一種特殊景觀。
一、參考資料
1.漳州土樓尋訪記
2013.07.22造訪
2013.10.24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