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野地旅0562:草坔濕地-忘憂森林[南投竹山]


  *忘憂森林一景。

  兩年半前的二二八連假,我們一大群人組了一團,前往大名鼎鼎的水漾森林(野地旅0344水漾森林探幽),經歷了塞車、爬山、在有虎頭蜂的工寮旁露營、天未亮就趕路等諸多狀況,終於抵達了位於嘉義縣深山中,石鼓盤溪上游的水漾森林。還記得當時步道接近溪谷邊,原本茂密的樹林,突然間豁然開朗,淤塞的石鼓盤溪溪流成了湖泊一般的平靜,湖中仍然屹立的白木林則為整幅畫面帶來衝突感,無論怎麼看,都是美景佳作一幅,而這番景致,至今仍深刻的印在腦海中。

  當從水漾森林返回台北後,許多朋友看到照片,心生羨慕,但聽聞要長途跋涉,甚至要背負裝備爬山,就先打了退堂鼓。不過,類似的景致,在中台灣還有一處,距離水漾森林並不算太遠,但規模較小,被大家取名為「忘憂森林」,由於步行時間僅需數十分鐘至一小時,因此在位置被披露之後,很快地就成為了熱門的景點。而這次,便趁著想和朋友小聚會的機會,從台北驅車前往南投,到忘憂森林一探。


  *忘憂森林附近地圖。

  前往忘憂森林需沿投151縣道,抵達溪頭入口後,續行杉林溪林道,經過十二生肖灣不久,即可看到忘憂森林的指標位於路旁。從杉林溪林道通往忘憂森林的小產業道路,既彎且陡,因此並不開放一般私家車駛入,假設懶得爬坡的人,可以搭乘由忘憂森林旁販賣飲食的業者所準備的交通車(要錢),我們一行人雖然體力不算頂尖,但也自恃年輕,決定徒步走上去。沿路走走停停,約花了近1小時,才抵達忘憂森林的入口處。還好,出發的早,慢慢走上去,也才上午十點而已,遊客不算太多。


  *從杉林溪林道要轉入產業道路的入口處。


  *沿路走在陡峭的溪谷中,一旁是陡峭的茶園。


  *忘憂森林步道入口,從這邊到忘憂森林,只需步行幾分鐘。

  走幾分鐘的步道,就可以看到忘憂森林所在的溪谷了。忘憂森林與水漾森林相同,都是九二一集集地震之後,因為崩塌阻塞了溪谷,所形成的堰塞湖,水漾森林所在的石鼓盤溪溪谷比較寬大,因此水漾森林的規模也相對大了不少,忘憂森林所在的溪谷,只是加九寮溪旁一條非常小的支流,且十分接近源頭,因此水量、規模都小了不少,景致也就沒那麼開闊,不過這也有好處,那便是拍攝時很容易拍到緊湊而生動的畫面。

  此外,忘憂森林跟水漾森林有個共同處,便是現在的林相都是以柳杉次生林為主,若是生長台灣一般中低海拔的針、闊葉混合林,那麼整個林形就會顯得比較複雜;杉木的特色便是筆直的樹幹,這也是構成了兩地景觀的重要元素。透過堰塞湖的蓄水,原本最接近溪床兩側的林地逐漸被水淹沒,杉木的根部並不耐水,經過長期浸泡,便會因為根部缺氧而死亡,集集地震已經十年過去,這些死亡的杉木樹枝大多已經脫落,樹皮也呈現灰白,但四周未被水淹的地方,森林仍然蒼翠茂密,形成了生命中的死亡區域,卻又充滿衝突之美。一般攝影愛好者,在此二處無論晴、雨,都可以拍得好畫面,或許是這兩個「死亡森林」最為吸引人的地方。


  *忘憂森林所在的堰塞湖河道。


  *步行沒多久,就看到山谷中出現了枯死的白木林,那便是忘憂森林了!


  *忘憂森林一景,被湖水淹沒之處,杉木枯死,有的屹立,有的倒臥。


  *忘憂森林一景(左);有外國人來這裡拍婚紗(右)!


  *忘憂森林一景,水岸邊偶爾可見一些水生植物。


  *忘憂森林一景。


  *忘憂森林的水波倒影。


  *這對外國新人坐在一個被砍伐的檜木樹頭上拍照;這個檜木樹頭代表了台灣中海拔的原始林相,應該是以檜木等大型樹木,配上一些闊葉樹所形成的混合林,在日本時代到國民政府來台期間,因經濟效益而被砍伐,僅留下樹頭,並且改植柳杉,成為次生林。


  *出現藍天,趕緊拍下倒影。

  一般人來到忘憂森林,大概就是看美景,然後小心不要因為踩到泥巴而滑跤。不過,忘憂森林的生態其實還蠻豐富的,在台灣的溼地名冊中,便有忘憂森林的存在,但換了個名字,名為「草坔濕地」,溼地位於金柑樹山與嶺頭山之間的凹下谷地,原本在大雨時就容易積水,集集地震後更堰塞成湖。全區為林務局的林班地,經調查,雖然草坔濕地範圍僅約兩公頃,89科217種植物,其中有56種是台灣特有種,7種是稀有種,台灣粗榧更名列瀕臨滅絕的植物。除了植物外,據說也曾記錄到台灣水鹿、山羌在此出沒,不過隨著遊客增多,看到這些野生動物的機率應該已經大減;然而,我們這趟還是看到了可愛的水鳥在洗澡!更別說滿池子的蝌蚪了!


  *不知名小鳥。


  *湖中的水草。


  *岸邊好像要滿出來一樣的蝌蚪!

  其實就自然環境的演替來看,忘憂森林遲早有一天會消失在我們的面前。當堰塞湖成形之後,長期浸泡的林木會開始枯死,隨著時間一久,風吹雨打之下,這些枯死的林木會逐漸傾倒,最終,常年積水之處將無任何陸生植物,漲水時被淹沒但經常露出水面的區域則成為草地或生長苔癬,未受水浸的區域則保持森林林相,形成以湖水為中心向外擴散的不同植物相,這些植物相之間的界線,好像是因為湖水砍伐了原有的森林而形成的,因此稱做「水伐線」,在許多湖泊周邊都可以看到這個現象。

  然而,被水伐的這些植物,其殘骸進入湖泊中,加上四周的泥土、沉積物也會逐漸進入,最終這個湖泊會走向「陸化」一途,而成為沼澤。這時,原來的湖泊就逐漸消亡,而湖泊、濕地所乘載的水域生態系,也將轉化為沼澤或陸域生態系。今日我們看到的忘憂森林,是大自然演替中的樂章之中,大概才在前奏剛過,演奏沒多久的時候吧!


  *這些白木林最終都將倒臥,忘憂森林也將歸於平淡。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遊客進入,其實是會影響忘憂森林的環境,包括踩踏湖岸導致地表植被不易生長,可能會加速沉積物進入湖中,進而導致陸化時間縮短;又或著濕地生態受人干擾,而發生難以回復的變化。目前忘憂森林的管理較為缺乏,不過還好的是,由於忘憂森林所在地交通並不是非常方便,因此目前對環境的評估而言,似乎還在可容忍的範圍內。總之,造訪美景,千萬別留下垃圾,也請放低音量,聽聽自然的聲音,吸吸新鮮的空氣,暫且捨去人間凡塵吧!


一、參考資料
1.台灣濕地網-草坔濕地:地震後的偶然-忘憂森林堰塞湖


2013.08.12造訪
2013.11.08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