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野地旅0568:風吹砂與龍磐草原[屏東恆春]
*龍磐草原夕照。
鵝鑾鼻(野地旅0567鵝鑾鼻與船帆石)往北行,一路爬升,最後會來到一處平坦的草原,那便是名為龍磐草原的海階地形。我們趁著還有一點時間,繼續北行,先到了著名景點風吹沙一探究竟。
*龍磐草原與風吹砂位置圖。
由於印象中,大約14年前造訪時,風吹砂應該是在佳鵝公路的左側,於是開車一直注意左側,深怕錯過,好一陣子之後,來到滿州鄉界,這才發現應該是開過頭,回頭一看,風吹砂便掛在佳鵝公路下方,長的一道沙灘,遂驅車回頭。風吹砂處有一個小停車場,有一些人在此拍照留念。
風吹砂在裙礁地形之中顯得特別,其成因是海階表面的紅土台地因風化作用而成為細沙,夏季時降雨將海階表面的沙土往海階崖下方(海邊)沖,而冬季吹東北季風時,再將海邊的細沙往回吹上海階崖,久而久之遂成為了兩道東北-西南向的沙帶,高度約有60公尺。我們在此處稍作停留,發現有些人在風吹砂上行走,顯得十分渺小,也讚嘆大自然力量的神奇。
*站在海階崖上俯瞰風吹砂,有沒有瞧見,一對情侶走在風吹砂的砂路上唷!
*簡單的示意圖,藍色箭頭為砂受到重力作用或被水沖下的流路;紅色則是東北季風吹撫的方向,把砂再從海邊吹向海階崖上。海灘不遠處,較平坦的地方已經堆積成平行海岸的初生沙丘,呈現球狀,上覆一些濱海爬藤植物。
*另一側海階崖下的風吹砂,近年來因為植被覆蓋增加,風吹砂景觀有縮小的趨勢。
*近看這些球狀的初生沙丘。
*這隻大兔子跟著出門玩,好久沒讓他登場了!
把握不多的時間,回到龍磐草原逛逛。龍磐草原本身位於海階面上,高度約60至90公尺高,有學者定年出此處的珊瑚礁約生成於50萬年前,並且在表面已經發育出了紅土,顯示形成時間已有數萬年之久。海階崖的附近有許多逐漸下滑的地區,可視為較慢速的弧形地滑現象,另外在龍磐南側,有一些池塘,可能屬於石灰岩地形中常見的「滲穴」。我們只在海階崖邊看看風景,吹吹風,順便回憶一下童年,這是我國小造訪鵝鑾鼻時最有印象的地方了。
*海階面上的佳鵝公路。
*龍磐草原海階面邊緣臨海階崖處,可以看到珊瑚礁岩露出。
*靠近海階崖處有許多裂隙、凹盆狀的水路,水從此下滲,容易造成階崖附近地表向下滑動。
*照片左側平坦處為海階面,是龍磐草原所在,接著是陡峭的海階崖,下邊坡處較緩是崩落或滑落的堆積物所堆出的。
*局部陷落的地方可看見珊瑚礁露出,上面覆蓋1至數公尺厚的紅土。
*海邊平地有一群牛!
*草原嘛!拍點草好了!
雖然趕不到恆春看日落最著名的關山,但龍磐草原的夕照也令人覺得驚豔。十幾年前來到龍磐,是我第一次看到裙礁(遠距離),並且覺得海崖好高大,好恐怖,但現在到這邊,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心境,放輕鬆了許多,也懂得更多了。不知道不久的未來是否還有機會造訪鵝鑾鼻地區。當年看山是山,看海階是海階;現在看山不是山,看海階想到一堆地質作用;下一次呢?看山是什麼?讓我們一起期待。
2013.08.19造訪
2013.12.15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