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野地旅0311:牡丹車站與貂山古道[台北雙溪]


  *貂山古道一景,此時的貂山古道是在芒花簇擁之中。

  台北的雙溪、瑞芳一帶,早年即富有濃濃的礦業社會色彩,在台灣大多數以農業或海外貿易為主的社會中,這裡總透露出了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風情,是以礦業沒落、觀光興起後,此處能夠吸引這麼多遊客的重要原因。發達的礦業,造就許多不同的礦業聚落,礦業聚落之間為了彼此聯繫,也出現了不少的山間小徑,時至今日,或許因為礦業聚落特色獨具,也或許是因為幾部電影的拍攝,使雙溪、瑞芳一帶成了現下許多人假日休閒登山的選擇,像是大粗坑古道(野地旅0122大粗坑古道)即為知名導演吳念真的出生地,凡是受到這種「礦業文化」或「電影行銷」薰陶的地方,每到假日,都熱鬧非凡。

野地旅0310:雲森瀑布[台北三峽]


  *雲心瀑布一景,十分優美!

  由於我的研究區是三峽大豹溪的關係,我早早就仰慕雲森瀑布的大名了,雲森瀑布位於大豹溪上游支流中坑溪,海拔約在550到610公尺處,共有上下兩瀑,位於上層的稱作森山瀑布,下層的則稱為雲心瀑布,兩者合稱雲森瀑布。欲前往雲森瀑布,若無交通工具可搭客運至熊空站(終點),然後再依山徑指標登山或走產業道路至登山口,路程約有1.5公里,且垂直爬升百來公尺,挺累人的,但若有車,可從熊空站附近依循指標,開產業道路上登山口,登山口處約可容納四台轎車停放,較遠處也還有幾個空地,總之開車來此應該還算方便,只是會車比較麻煩而已。

2010年11月23日

生活札記:野地旅到目前寫了哪些地方Part 3

  每出完一份地圖之後,又會覺得這個地圖好像不夠盡善盡美,此時處女座性格就會顯露無遺。這幾天利用課餘、備課到想睡的時間,把上次的點子圖按照年份分開,重新繪製了四張以年份為單位的地圖,從這四張地圖,我意外的發現了一個地理分布的事實,先賣個關子,各位先看圖再說:


2010年11月21日

生活札記:野地旅到目前寫了哪些地方Part 2

行旅圖總

  自從上次在野地旅到目前寫了哪些地方一文後,引起大家的熱烈迴響,光是從Blogger內建的瀏覽人次來看,經常一天就有破百人次瀏覽,不過就如同曉今給我的回應一樣,上一次的圖可以說是「點的佔領」,舉例來說,南投縣信義鄉我去的地方,都是中橫玉山支線沿線,但在面的表示法上,就好像我已經去過了七彩湖、安東軍山之類難以抵達的地方,此外,上次的配色其實也有些問題,但我個人比較懶惰,還沒想出比較好的配色方法。

2010年11月15日

野地旅0309:陳悅記墓園[台北內湖]


  *陳文瀾墓重修述序碑。

  離開了位於台北盆地之中的林秀俊墓(野地旅0308林秀俊墓)之後,搭公車前往內湖區另一個老墓園,也就是陳文瀾墓。陳文瀾墓和之前曾經探訪過的郭湖龍墓(野地旅0138麗山史蹟巡禮)比較相像,都是位於台北盆地北面的山腳一帶,而非像林秀俊墓是位於盆底平原上,陳墓與郭墓也同樣都未列入古蹟的範疇,但都很有歷史,又以陳墓的年代與重要性較高。

2010年11月14日

野地旅0308:林秀俊墓[台北內湖]


  *林秀俊墓一景。墓的前方是內湖運動公園(內湖污水處理廠)。

  這大概是我有印象以來,腦海中的第一個墳墓。還在國小的時候,就有機會來到林秀俊墓看看,但實在是沒什麼印象,後來居然就找不到在哪裡了,也就不再放在心上!直到大學讀了地理系,開始對於古老的墳墓有一些接觸與認識,接著在大三的時候,在區域地理課堂讀到了社會學者柯志明所寫的《番頭家》時,又讀到了林秀俊這個人,才又喚醒了我對這個墳墓的記憶。

2010年11月12日

生活札記:野地旅到目前寫了哪些地方

  昨天吧,曉今在Facebook上面問說,我到目前為止到底去過了多少地方,想要看看有沒有地圖可以呈現。也正好之前剛看過伊特、肉肉都把自己蓋過319微笑章的鄉鎮市區都標了出來,於是我也好奇了一下,正巧手邊有圖層,就自己用GIS做了下面的地圖:



生活札記:新網誌誕生

  還記得我高二第一次寫網誌,是為了磨亮我自己那一向不是很銳利清晰的筆尖,結果就這樣一寫,寫到了大學。大一下學期又為了要增進自己在地理實察過程中的記憶,因此開始寫野地旅系列至今。在大約半年前有過一個想法,當時有感於自己在地理學理論基礎上的不足,因此想再開闢一個專寫理論的專欄。

2010年11月9日

野地旅0307:台鐵山佳站[台北樹林]


  *即將從南端駛入山佳的區間快車。

  撿完了大棟山一等三角點(野地旅0306大同山、青龍嶺、大棟山連走)之後,我們預計從山佳站搭火車返回台北。之所以選擇從較小的山佳站離開,而不選擇走環形回到樹林站,主要是受到山佳站那被指定為古蹟的站體吸引,想在健行的最後尾端,來一點點文化的氣息。山佳站原本有兩大賣點,一為日治時期的車站建築,二為站體北側獨特的S形軌道與月台,不過後者在去年已經在線形改善、提高車速的需求下,施工改建而消失了,目前僅保留部分舊月台上的鋼梁遮雨棚,以及日式風格的車站建築。

野地旅0306:大同山、青龍嶺、大棟山連走[台北樹林]


  *這段山路,說難不難,但也挺陡的。

  自從地理系畢業後,開始有一連串的探訪行程,每次的主題均不同,這次吸引我的是大台北地區的一等三角點。三角點是繪製地形圖時,用以作為三角測量基準點的位置,分為一等、二等、三等,近年來則新增四等點(大多仍以圖根點為名稱),並於該處設立基石誌之;一等點間平均距離約45公里,二等點則約8公哩,三等點約4公里,等級越高,各點連線所繪成的三角形涵蓋範圍越大,正因如此,一等三角點除了少數設於平原小丘上,大多設於視野遼闊、山勢雄偉之處,是故許多山友都將攀登一等三角點的山頭,設定為目標,成為除了攀登百岳、小百岳以外,山界另一個「撿基石」的風潮。

2010年11月8日

生活札記:實體書店之死


  *從Google街景上截下來的圖,政大書城師大店,即將於11/21結束實體店面。

  史前時代,因為缺乏文字,使得所有的資訊、歷史以及可能的線索全部都必須用多重證據推測,漫無頭緒的科學考古驗證使得史前世界更為難以被了解;中國漢代之前,紙張尚未被發明,文字書寫在竹簡、泥板或陶片、容器上,因為傳遞、運輸與製作不便,文字所搭載的文明系統擴散微弱。因此,當文字與紙張結合,再搭配與時俱進的印刷術,進而成為書籍時,一個文化的精髓便能在低廉的價格與快速的製造下,源遠流長。

2010年11月7日

生活札記:麗山高中第十一屆校慶

  *麗山鐘樓夜景,缺了幾盞燈,還是沒有第五屆校慶時的感覺。

  在麗山高中擔任實習老師,同時也擔任校友會會長,念茲在茲的大概就是校慶了。校慶是麗山高中上學期最盛大的活動(下學期還有畢業舞會跟畢業典禮),實習老師可想而知的,除了替各科、處室排解一些雜務之外,導師實習的班級也需要顧一下,至於這段時間也開始上台上課,備課的壓力著實也不小,不過感受到活動的熱力,這週累歸累,精神還算蠻不錯的。

2010年11月1日

生活札記:地理研方登剪刀石山

  *在剪刀石山山頂裸岩簡單休息並聽偉國老師講解。

  隨著時間越來越逼近麗山高中校慶(11/6),我的工作也越來越多,包含實習老師本來就會被分配到的工作,以及校友會的工作(講到這裡不免就要邀請麗山校友多多回來參加我們10:30-12:00之間的茶敘兼校友大會,另外也可以進行校友資訊更新),不過再忙,也要偷閒一下,用各種方法-例如跟著地理研究方法課堂一起去爬山-偷閒都可以解除一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