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苗栗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苗栗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4月10日

野地旅0785:苗栗𪹚龍[苗栗市]

  *苗栗𪹚龍現場,煙霧迷漫。

  臺灣各地有不少特別的民俗文化活動,其中有一個專屬北部客家的活動,是元宵節的𪹚(部分系統未能顯示該字,寫作「火旁」)龍習俗。𪹚龍習俗相傳來自客家中國原鄉地區,屬於迎龍慶典的一部份,並且燃放炮竹以及舞龍助興,後來規模愈來愈大,逐漸成為苗栗地區獨特的習俗。

2018年1月27日

野地旅0775:北賽夏巴斯達隘(矮靈祭)十年大祭[新竹五峰]

  *賽夏族矮靈祭十年大祭才會出現的碩大旗幟。

  2016年年底,適逢賽夏族矮靈祭(巴斯達隘)的十年大祭,因此伊真與他同學的讀書會成員早早就約好要一起前往,我也就順道當個司機也去看看。矮靈祭是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典,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還記得當我大一那年就有聽說矮靈祭盛大舉行,只是當年還懵懵懂懂的,不知道這有什麼特別。一晃眼,十年就過去了。

2016年7月28日

野地旅0725:苗栗稻荷社遺跡[苗栗市]

  *苗栗稻荷社本殿前方看參道的現狀。

  趁著周末,從桃園跑到苗栗去逛逛,原本沒有什麼目的地,突然想到不久前看到資料,苗栗市境內有個還能看到整體配置的神社殘跡,位於聯合大學第一校區附近的崖腳下,查明地址後,就開車前往一探究竟。

2016年7月12日

野地旅0720:雪臨臺灣之八角崠山[苗栗公館]

  *長這麼大,第一次在台灣的中低海拔山區捏雪人。

  今年一月,台灣各地數次陷入酷寒之中,終於在一月底來了個極致的冷。因為大西洋側的暖水與暖空氣持續進入北極極區,導致繞著極區上空的極鋒噴流變得不穩定,一場「霸王級寒流」就這樣造訪了台灣。一時間,整個北台灣許多地方成為了銀白世界,甚至南臺灣也有地方下了霰。

2015年10月4日

野地旅0675:北埔海濱道卡斯族石滬群[苗栗後龍]


  *合歡石滬一景,正在漲潮時,可以看到滬內與滬外的差別。

  自從在好望角(野地旅0673好望角、過港貝殼化石層)得知後龍沿海有許多石滬,還沒有真正見過石滬樣貌的我便興奮異常。儘管在海角樂園已經看到疑似石滬遺跡,但還想再看更典型的石滬,網路資料上都告訴我們,目前苗栗所存的石滬僅剩兩座,是位於後龍溪以北的外埔,分別稱作合歡石滬與母乃石滬,其中合歡石滬的規模較大。我們早早查好了退潮時機,正巧是在下午的三點左右退至最低潮位,於是我們速速告別同興老街(野地旅0674公司寮港與同興老街),驅車往外埔海邊前進。

2015年10月3日

野地旅0674:公司寮港與同興老街[苗栗後龍]


  *同興老街已經傾頹的老磚房,透露出曾經的人跡。

  從好望角(野地旅0673好望角、過港貝殼化石層)往北,不遠處的後龍溪口南岸,有個頗具歷史的小聚落,名為龍港,在地圖上瀏覽時偶而見到此處有老街屋的存在,於是趁著路過,到龍港來看看。順著西濱快速道路,很快就可以來到此地,整個龍港被道路切成東、西兩個聚落,西邊鄰近港口,被稱為公司寮,東邊則靠丘陵,稱作同興。

2015年10月2日

野地旅0673:好望角、過港貝殼化石層[苗栗後龍]


  *苗栗好望角的景色,風景確實很不錯。

  進入六月份,已是炎炎夏日,趁著一次放假和快要畢業的伊真相約,到處去拍學士袍畢業照。伊真提議去苗栗的好望角,我聽說過這個地方,但這個名稱卻一直沒有很吸引我去造訪,因為這很明顯是為了觀光而取的,心中以為是個觀光味很濃厚的地方。不過既然是去拍畢業照,那去一下也無所謂吧。

2015年7月13日

野地旅0661:短訪雞隆溪流域[苗栗銅鑼]


  *位於老雞隆庄的震災殉難者慰靈碑。

  離開石圍牆(野地旅0660館南石母祠與石圍牆史蹟)後,見天色仍亮,便決定繼續在苗栗淺山地區開車晃晃。想到在大學時曾讀過施添福教授的一篇文章〈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地域社會及其區域化:以苗栗內山的雞隆溪流域為例〉,裡面提到後龍溪兩岸的聚落發展歷程,以及逐漸形塑成一個獨特區域的過程。詳細內容是什麼,已經想不太起來,不過還記得幾個地名,包括「老雞隆」、「新雞隆」、「石圍牆」等,既然已經造訪石圍牆,那麼不妨就往老雞隆前進好了。

野地旅0660:館南石母祠與石圍牆史蹟[苗栗公館]


  *石圍牆聚落目前還可以看到的「圍牆」。

  一次從中部北返的途中,見日頭尚高,便想找個地方走走,雖然只有獨自一人,不過在軍中悶久了,因此玩心不減。一轉念想到伊真曾和班上到苗栗的「石圍牆」聚落考察,加上我早已聽聞此地名久矣,於是便趁著這個毫無羈絆的機會,獨自一人驅車到了苗栗縣公館鄉,按圖索驥,找尋屬於後龍溪平原的開墾歷史。

2014年9月9日

野地旅0607:三記大安溪大峽谷[苗栗卓蘭]


  *大安溪大峽谷旁的葡萄園,有斷層通過隆起的痕跡。

  準備碩士班畢業這一年,長時間在處理論文,覺得身心疲憊異常,因此當沈老師自然災害的課程要戶外實察時,我便二話不說的也一起參加了。終於等到實察之日,第一站我們前往了知名的景點「大安溪大峽谷」,已經忘記這是我第幾次來了(野地旅0135大安溪大峽谷0382再遊大安溪大峽谷上雙崎),至少在大一時就已經來過,至今也將近七年的時間了。

2014年8月25日

野地旅0603:貓貍山公園與苗栗神社[苗栗市]


  *貓貍山公園旁的功維敘隧道。

  從台中北返的路途上,總覺得還是應該找個地方逛逛,因為去程造訪了苗栗海線的通霄神社(野地旅0598虎頭山通霄神社),便想回程也去造訪一座神社好了,由於沒有事前查資料,用僅存的記憶,決定前往位在苗栗市的苗栗神社,也就是貓貍山公園所在地。與偉珊在苗栗吃過午餐之後,驅車前往貓貍山公園,正巧在苗栗神社舊參道頭,找到一個地方可以停車,便開始了探尋之旅。

2014年6月30日

野地旅0598:虎頭山通霄神社[苗栗通霄]


  *通霄神社的鳥居。

  時序來到春天,適合出遊的日子,被好友偉珊找出門到處踏青,目的地其實是雲林,但抵達雲林之前,似乎還可以去一些別的地方。碰巧想到之前伊真曾去過的通霄神社,伊真說此處感覺還不錯,而我尚未造訪過,就趁著此次機會,和偉珊的春遊以苗栗通霄作為起點。通霄神社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的虎頭山公園南麓,並不難找,鳥居就在路旁相當的顯眼。

2013年2月11日

野地旅0516:飄渺向天湖[苗栗南庄]


  *這趟向天湖之行,可說從頭到尾走在雲裡霧中。

  冬季時節已到,原想找些地方賞賞楓紅及芒海,偏偏北台灣大屯、瑞芳一帶的芒海總是淒風苦雨,而楓紅又可遇不可求,前往武陵農場或者奧萬大等知名景點,路途又過於遙遠且壅塞,便決定一切都靠運氣,隨便到中部找個略高冷之地,賭賭自己的手氣。左挑右選,尚是沒有好的選擇,終於想起數年前曾去過的苗栗南庄向天湖,既然沒有目標,再去一次也無妨,只是不曉得究竟有沒有芒花和楓紅。

2012年11月28日

野地旅0503:銅羅庄震災遭難者慰靈碑[苗栗銅鑼]


  *震災遭難者慰靈碑,立在銅鑼一處角落訴說著往日的驚恐。

  臺灣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對多數人而言是不用大驚小怪的經驗,然而,總有一兩次特別慘痛的事件,會烙印在人們的心中。諸如先前車籠埔斷層(野地旅0164集集地震後十年的車籠埔斷層)錯動所引發的「集集大地震(即俗稱921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的慘劇。日本統治時期,也發生過傷亡慘重的地震,昭和十年(1935)即發生了臺灣史上傷亡最慘重的「台中新竹烈震」,也就是俗稱的「關刀山大地震」。

2012年11月18日

野地旅0502:三叉公學校奉安殿[苗栗三義]


  *三叉公學校(三義建中國小)校內的奉安殿現況,建築體大致完整,屋頂整修過,尖端有一隻鳳凰。

  離開馬那邦山(野地旅0501馬那邦山)後,一時興起想到尚未停留過的苗栗三義走走看看,循著地圖,開了一大段彎而窄的山路,穿越苗栗丘陵,終於從大湖來到了三義。三義,舊名為三叉河,因雙連潭之河川與十六份湧出之河流相交會成三叉狀而得名,位於火炎山與關刀山之間的谷地,是一個狹長的聚落,長久以來以木雕聞名於臺灣。清代已有客家人在此開墾,日本時期置三叉河庄,屬苗栗一堡,後來改名為三叉,隸屬苗栗郡。三叉河聚落在明治三十七年(1904)創設「銅鑼灣公學校三叉分校」,兩年後改為「三叉河公學校」,大正九年(1920)再改為「三叉公學校」,昭和十六年(1941)再改為「三叉國民學校」,戰後改名「建中國小」至今,有百餘年歷史。

2012年6月5日

野地旅0455:鹿場部落日警紀念碑[苗栗南庄]


  *鹿場部落日警紀念碑外觀。

  離開神仙谷瀑布(野地旅0454神仙谷瀑布)後,原本想要循著地圖再到風美溪更上游處的風美瀑布一探,找了非常久才發現入口位置,但考量南方的加里山區雨勢越來越大,這次裝備不齊全,加上難以預料的步道狀況,因而決定打了退堂鼓。事後證明,這個抉擇是對的,因為風美瀑布似乎需要溯溪而上,網路資料中甚至連到底在哪裡,都不是非常的清楚,還好沒有貿然前進。隨後驅車,退回鹿場部落。

2012年6月4日

野地旅0454:神仙谷瀑布[苗栗南庄]


  *神仙谷瀑布一景。

  這一天,老爸老媽想出去玩,我腦海中卻沒任何想法,在電視上亂轉頻道,看到了苗栗神仙谷瀑布,這才想起被我遺忘已久的苗栗山區,還有一個如此美麗的所在,當下大家就決定前往苗栗南庄一探神仙谷瀑布。將近一年前,因為爬加里山看台灣一葉蘭(野地旅0362加里山夢裡尋蘭芳)之故,曾驅車經過神仙谷瀑布步道入口,原本打算回程再訪,沒想到下山之後疲累異常,便作罷未前往一探,時光匆匆,一年過去了,這才再有機會來到苗栗南庄,一圓「登仙夢」。

2011年12月2日

野地旅0416:夢的觀霧[新竹五峰、苗栗泰安]


  *十二年前,觀霧山莊前的景致似乎與現在沒有太大差別。

  這次趁著研究所流域環境分析的課程考察,驅車前往新竹縣五峰鄉,並且興起了前往竹苗交界處「觀霧」的念頭。我曾經到過一次觀霧,那時我仍是個小六學生,正逢夏日,是觀察生態的絕佳時節,印象非常的深刻。同年九月,發生了集集大地震,加上後來的數個颱風侵襲,其中民國九十三年的艾利颱風造成五峰的土場部落等地大崩塌,使得通往觀霧的122縣道柔腸寸斷,因而進行了封山。這個曾經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生態聖地,從此進入了我的夢境中,一直無緣見到真實的觀霧,只能遙想當年因為發現而產生的喜悅。

2011年7月31日

野地旅0382:再遊大安溪大峽谷上雙崎[苗栗卓蘭、台中東勢]


  *大安溪切割了卓蘭層後,與天空中的雲彩不謀而合。

  集集地震之後,車籠埔斷層沿線(野地旅0164集集地震十年後的車籠埔斷層)有許多處破裂帶,也造成了像是大甲溪瀑布這樣的景觀,同樣在破裂帶上,在大安溪,局部的抬升造成了另一種獨特的景觀,也就是著名的大峽谷。前年曾經兩度造訪(野地旅0135大安溪大峽谷),幾次來此,都覺得這邊的地形景觀有些許的變化,這是因為此處的卓蘭層並不堅硬,因此很容易受到侵蝕,峽谷側也都有警告標語告知遊客,此處其實是很危險的。

2011年7月26日

野地旅0379:中港溪口[苗栗竹南]


  *中港溪口倒鉤狀沙嘴內側人工溼地與垃圾焚化廠。

  中港溪是苗栗縣的一條大河,其流域面積與長度僅次於後龍溪,從鹿場大山發源,流經斗煥坪之後進入竹南平原區,最後於竹南以南注入台灣海峽,全長約五十四公里。中港溪下游因坡度緩、水量足,河面開闊,加上沿岸流與潮汐的共同影響,使得溪口北側生成一倒鉤形的沙嘴,沙嘴之內水域平靜,曾經是早期中港的港口所在,現在則成為了一片人工濕地,有不少招潮蟹、彈塗魚生長在水筆仔林中,也吸引了不少水鳥在此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