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一個地理人的小天地,歡迎來信指教:theericel@gmail.com
網頁
首頁
作者介紹
野地旅列表
百岳
小百岳
一等三角點
臺灣神社列表
歷史建築百景
橫越台灣
顯示具有
基隆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基隆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4月20日
野地旅0646:頂石閣砲台[基隆中正]
*踏出頂石閣砲台的庫房,走向現代世界。
入伍後,能出遊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好不容易抓準了一次放假,決定在台北近郊簡單逛逛,左思右想之後,就決定造訪好一陣子沒去的基隆。短時間內不需要怕基隆沒地方可去,因為除了港都的繁華歷史、平易近人的郊山外,還有作為北台灣第一大港口,所要設置的防禦工事不計其數,因此,基隆雖然看似壅擠、晦暗,實則充滿了歷史文化的底蘊。這次,帶著伊真,決定造訪一個不太需要花時間的小砲台,名為頂石閣砲台。
閱讀更多 »
2014年8月28日
野地旅0606:六堵險圳[基隆七堵]
*六堵險圳經過一小片岩壁,被稱為小武夷山。
離開三坑古蹟巷(
野地旅0605三坑古蹟巷
)後,還剩一點時間,在返回台北的路上想起曾看過「六堵險圳」的介紹,用手機查了一下位置,決定去六堵險圳走走。之所以會對六堵險圳有印象,自然是因為這個「險」字,據說六堵險圳自基隆河畔的一處峭壁經過,形勢險峻,因此腦袋中一直想著要來看看。
閱讀更多 »
2014年8月27日
野地旅0605:三坑古蹟巷[基隆仁愛]
*基隆山城之中,隱藏著許多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歷史記憶。
看完了自然風景,和伊真決定改走人文史蹟路線,來結束這難得的周末假期。由於已經驅車到了基隆,一時間想不到要去哪裡,就決定去兩年多前曾經初步造訪過的三坑古蹟巷。當時的主要目標其實是去爬紅淡山(
野地旅0460紅淡山
),因此在三坑並未久留,還有不少史蹟沒能見到,這次雖然同樣沒有查資料,但至少有點時間先把古蹟巷繞一遍,熟悉一下。
閱讀更多 »
2014年3月13日
野地旅0587:八斗子尖山子鼻望幽谷步道[基隆中正]
*尖山子鼻望幽谷步道海岸一景。
今年大年初一,是個難得豔陽高照的日子,台灣北部脫離了長期的濕冷狀態。正好這天我們家決定走濱海公路回宜蘭,便想在途中選個未曾去過的地方走走,此時我想到了某年曾經造訪,但只走了一小段海岸的尖山子鼻(
野地旅0209尖山子鼻淺遊
),三年多就這樣過去了,一直還沒二度造訪此地,趁著年節好天氣,來到這邊一窺究竟。
閱讀更多 »
2012年10月24日
野地旅0498:前進北方三島(二)-棉花嶼和花瓶嶼[基隆中正]
*北方三島之棉花嶼,以及旁邊的屏風岩(圖右)全景。
依依不捨的搭船離開北方三島中最大的彭佳嶼(
野地旅0497前進北方三島(一)-彭佳嶼
),船老大把船往南開,準備前往北方三島中的另外兩個島嶼,也就是棉花嶼和花瓶嶼。此二小島由於列入「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且在分級上為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因此除了極少數的學術研究外,是任何人都不准登島的,我們的行程也僅是繞島,很快的瀏覽一次兩島的地質、地形景觀。還好因為彭佳嶼逛的夠徹底,未能一親二島芳澤又本在意料之中,因此沒有什麼遺憾的感覺。
閱讀更多 »
2012年10月23日
野地旅0497:前進北方三島(一)-彭佳嶼[基隆中正]
*彭佳嶼燈塔前留影紀念這個難得的時刻。
今年八月底上基隆嶼(
野地旅0488基隆嶼
)之後,和伊特兩人就一直嘀咕盤算,要想辦法去一趟彭佳嶼見識見識,原本是希望透過基隆鳥會九月初的活動來登島,但伊特報名時已經是候補了。不過老天爺挺照顧咱們的,就在覺得希望不大時,突然來了個訊息,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理學院的助理朋友來信,他們「剛好」要去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和花瓶嶼-考察、研習,由許民陽院長帶隊,還有些許空位,問我要不要一同前往,就這樣,我和伊特報名參加,時間還比基隆鳥會早幾天,後來才知道馬英九總統也要登島視察,幸好沒有撞期。
閱讀更多 »
2012年10月17日
野地旅0496:基隆燈塔遠眺球子山燈塔[基隆中山]
*基隆燈塔旁俯瞰基隆港區。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雖然人們平時並不常親近海水,不過與海有關的事物也不曾缺少過,其中最平易近人的,大概就是燈塔了吧。往來的船隻經過台灣這個島嶼時,無論是為了方向、安全或者其他目的,燈塔的指引都是相當重要的。目前台灣的燈塔(屬於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者,未來將移交交通部管轄)共有36座,由於燈塔必須讓光線照的夠遠,且不能被遮蔽,因此大部分燈塔除了塔身高以外,也會位於地勢相對較高之處,通常展望都不錯,是賞景的好去處。
閱讀更多 »
2012年9月16日
野地旅0488:基隆嶼[基隆中正]
*基隆嶼海上一景。
基隆嶼,古稱雞籠杙,是台灣東北近海的一座火山島嶼;原本在今年六月左右,便有登基隆嶼的企圖,但最後因人數不足無法確認開船而取消,耿耿於懷之下,終於由伊特在八月揪團成功,準備前往基隆嶼。登基隆嶼可至碧砂漁港或基隆火車站前的基隆港小艇碼頭登島,我們這次湊齊了15人,從小艇碼頭出發,每人600元。出發前還特別和船家確認過我們要「登頂」,不然其實有很多旅程只是在碼頭附近晃晃而已。
閱讀更多 »
2012年9月15日
野地旅0487:大武崙砲台[基隆安樂]
*通往砲盤區的斜坡道,底下有防震設施和彈藥庫。
在某一次意外的行程之下,我開車帶了安瑀、祈慧兩位學妹來到基隆,腦中想著到基隆不要空手而回,正好看到「大武崙」的標示,便想到的大武崙砲台。這幾年間,若時間有限,經常往基隆跑,其中基隆最具主題性的探訪,大概要算是所謂的「砲台巡禮」了!從西班牙人在社寮島(今和平島)建聖多明哥城起,就註定了雞籠灣(也就是現在的基隆港所在)不凡的軍事地位。今天能在基隆見到的砲台,其中清代便已建立二沙灣(即海門天險)、獅球嶺等重要砲台,日本時期,於基隆港區成立「基隆要塞」,整建或新建了十座砲台,包括整建白米甕(
野地旅0213白米甕砲台
)、新建槓子寮(
野地旅0335槓子寮砲台
)等砲台,而大武崙砲台也是在此時的整建名單之中。這些砲台的興建,有其時代與戰略上的意義,值得探尋,這趟或許可以算是我重啟收集砲台的序曲吧。
閱讀更多 »
2012年6月26日
野地旅0464: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基隆中山]
*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
離開仙洞巖(
野地旅0463仙洞巖與佛手洞
)之後,時間雖然漸晚,但因為難得到基隆港之北,便搜尋了一下地圖,發現附近還有個「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於是便驅車前往。紀念碑位於中山三路103巷,是個爬上山坡的小巷,可通往「高遠新村」,在抵達高遠新村之前,紀念碑的入口就會出現在轉彎處,還算好找,入口對面也有空地可停車。
閱讀更多 »
野地旅0463:仙洞巖與佛手洞[基隆中山]
*仙洞巖內石壁上的石刻,臺灣少有如此高密度的石刻作品。
去過幾趟中國,在一些人文薈萃之處,總是會有騷人墨客題字吟詩,且有不少名流千古之作;相較起臺灣,歷史時代較短,早期也一直不是漢文化發展的主要核心地帶,因此雖有不少文人留下文學作品(如竹枝詩、詞等),但總是缺乏個代表作,而實體作品也數量相當少,所以當我進入仙洞巖所看到的第一眼,就深深著迷了。
閱讀更多 »
2012年6月24日
野地旅0462: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與仰皇猷石刻[基隆中正]
*基隆復興館(清朝舊海關)旁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紀念碑。
清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1895),清朝派遣李鴻章等人至日本馬關港,與伊藤博文等人議定簽署《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等地區割讓與日本,從此臺灣進入日本統治的半個世紀,而臺灣的命運也自此和清帝國(甚至是後來的中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故事軸線。
閱讀更多 »
野地旅0461:月眉山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初尋[基隆市]
*位於蓮法寺的三尊月眉山西國三十三所石觀音,雕工精美富藝術性,左起第四番、第五番、第八番。
日本在臺灣統治的期間,對於文化上的影響可謂不小,宗教方面自然也不例外,除了最主要的神道教信仰外(神社),許多在日本發揚光大的佛教宗派,也藉著這個機會進入了臺灣,並留下了一些遺跡,寺廟如優美的臨濟護國禪寺(
野地旅0133臨濟護國禪寺
)、普濟寺(
野地旅0045普濟寺
)等,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殘跡,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四國八十八所石佛,以及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兩個系統。
閱讀更多 »
2012年6月21日
野地旅0460:紅淡山[基隆仁愛]
*從紅淡山上的扶輪社觀景台遠眺基隆港和基隆市區。
紅淡山,名列小百岳之七,高度雖僅有208公尺,可是視野極佳,當能見度高時,站在山稜線上便有不錯的景致,更別說扶輪社在山頂附近興建了一個圓形高塔,爬到塔上,除了涼風吹來以外,360度的環景更是主要賣點,加上步道完善,容易親近,使得紅淡山成為了全基隆最著名的郊山景點,於是便挑了個周末假期,和伊特、居米跟魚魚四人成行。
閱讀更多 »
2012年4月10日
野地旅0444:奠濟宮與廟口夜市[基隆仁愛]
*基隆遠近馳名的廟口夜市,所謂的廟就是這間奠濟宮。
雖然住的離基隆不算遠,也常常經過基隆,但因為著實不喜歡人太多、太吵雜的地方,因此基隆市遠近馳名的「廟口夜市」是從未造訪過。趁著這次心血來潮一探基隆神社(
野地旅0443基隆神社遺址
),便兩個人一同步行前往廟口夜市。時序正好來到晚餐時間,一點微雨讓廟口夜市似乎不是很壅擠,來回踱了五、六趟,吃了不少小吃,我不是饕客,對於有什麼好吃的並不在行,而且網路資料也相當的多,打廣告這事,我想就不用在本文多說了。
閱讀更多 »
2012年4月6日
野地旅0443:基隆神社遺址[基隆中正]
*基隆神社原本的第一鳥居,現為中正公園(基隆忠烈祠)入口牌樓。
這是一次心血來潮的基隆行,只臨時找了一位朋友,什麼也沒有準備就出發了,腦海中盤算著要去哪裡,於是想到以前常常會經過基隆的中正公園,其實是基隆神社的舊址所在。從基隆火車站出來後,按圖索驥的找到了中正公園的牌樓,開始了這趟基隆神社探索之旅。
閱讀更多 »
2011年3月15日
野地旅0336:法國公墓會先人[基隆中正]
*時間停格在1885年的福爾摩沙,我與法國人面對面。
基隆的法國公墓位於交通幹道中正路上,外表不是很顯眼,從小走這條路應該有不下百次,居然不曾注意過,這趟趁著去槓子寮砲台(
野地旅0335槓子寮砲台
)的機會,順道來探訪一下這個法國公墓。這法國公墓的年代已久,葬的是清朝中法戰爭時期,客死異鄉的法國人。離這裡不遠處,同樣在中正路上,還有一處民族英雄墓(原稱清國人之墓,由基隆士紳池清洋建於日治時期),葬的則是戰死的清軍,這趟時間不夠,民族英雄墓下一趟再來。
閱讀更多 »
2011年3月10日
野地旅0335:槓子寮砲台[基隆信義]
*槓子寮砲台的平射砲彈藥庫,好似一個埋在山坡內的人臉。
基隆港自清代末年以來,即為北台灣重要的港埠,同時也因為北台灣產煤,成為了重要的航運中繼站,當時,不論日本想要往南方發展,或者西方殖民列強想要往北發展,在基隆補給煤礦提供船隻動力,是相當重要的,也因此,基隆成了後來幾次戰爭兵家必爭之地;台灣在建省初期,劉銘傳便已經著手建設基隆地區的防務,歷經清末、日治和民國時期,最為人所熟知的防禦工事就是那一連串的砲台,拱衛著基隆海灣,先前曾經去過的白米甕砲台(
野地旅0213白米甕砲台
),家喻戶曉的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獅球嶺砲台、大武崙砲台等,都是為了守護基隆而設立的砲台。
閱讀更多 »
2010年10月5日
野地旅0214:和平島海岸[基隆中正]
地點:基隆市中正區合憲里和平島海岸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
性質:旅行
---------------------------------------
*和平島海岸濱台一景。
很久之前來過一次和平島,不過並沒有走完,只是匆匆的來匆匆的去。和平島是一個地形景觀非常豐富的地方,有大片的濱台、蕈狀岩以及大小不一的海蝕洞等海蝕地形,也有不少的生痕化石。在地質上則屬於大寮層,以塊狀砂岩為主,裡面有很多的球狀結核,結核在上造成底下的砂岩被侵蝕速率慢於四週,就會形成蕈狀岩,也就是此地最大景點「萬人堆」,又因為好像許多人在朝拜一樣,因此也稱做皇帝殿。
閱讀更多 »
野地旅0213:白米甕砲台[基隆中山]
地點:基隆市中山區太白里光華路37巷底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
性質:旅行
---------------------------------------
*白米甕砲台,砲座區一景,後方山丘為觀測所所在。
來到白米甕砲台的理由,說起來是相當有趣。前一天晚上一名系上學弟問我要幾張相片,分別是新竹科學園區、雪山隧道和基隆港,需要具有足夠的代表性。新竹科學園區去過幾次,印象就是大大的街道和廠房,但沒有照片,就不用說了;雪山隧道常常走,但要有代表性的話就得拍到隧道口,可能從國道頭城工務段附近的「蔣渭水紀念碑」處拍攝為佳,不過我根本沒去過;基隆港則是有很多照片,卻沒有一張比較具代表性的,讓我感覺到異常挫折,於是當場找了可以拍基隆港的地點,同時也要是奶奶能一起前往的地點。就此選定了白米甕砲台為今日的主要行程。
閱讀更多 »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查看行動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