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7日
愛玩地圖:阿拉伯茶(Khat)的法律地位地圖
*阿拉伯茶的法律地位地圖(按此看大圖)。
今天,無意間看到有人分享一篇文章,篇名為《文化?毒品?玻利維亞古柯葉的雙面價值》,內容十分的豐富有趣。當作者探討到古柯葉對於玻利維亞人的深層文化意涵時,我聯想到了另一個作物,它在這個世界上的評價與古柯葉相當,甚至用途與效果也相當,但對大部分的台灣人而言,算是一種比較陌生的植物,它就是「阿拉伯茶」。
阿拉伯茶(學名Catha edulis),英文為Khat(或作Qat),可音譯稱「卡塔葉」,同時也稱「巧茶」,更有「布希曼茶」、「衣索匹亞茶」和「東非罌粟」等別稱,原產於衣索匹亞一帶的熱帶非洲東部莽原區,是一種常綠灌木。其特色為新鮮的葉片中含有興奮劑成分「卡西酮」,在紅海鄰近區域常以咀嚼阿拉伯茶葉片的方式使用,在某些地方會伴著炒花生、或跟著口香糖一起咀嚼,以減少口腔乾燥的不適。阿拉伯茶的卡西酮成分會讓咀嚼者感受到愉悅和刺激,同時會有抑制食慾、性慾的作用,因此早在13世紀時,就已經有記載在衣索匹亞,阿拉伯茶被當作是工作時的提神用品,以及飢荒時的止飢物。
*葉門阿拉伯茶種植的模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早年阿拉伯茶的使用範圍,就只侷限在東非、阿拉伯一帶,因為只有新鮮的葉片才具有興奮的效果,故使用阿拉伯茶便成為了東非的獨特文化;古埃及人認為阿拉伯茶是個神聖的植物,可以釋放人類的靈魂;在葉門,阿拉伯茶是非常昂貴的社交用品,許多人都將家中最豪華的房間,當成「阿拉伯茶室」,在裡頭坐著享受,有時也透過這個場合來議定重要事情,相較之下,婦女使用阿拉伯茶的機率就小了許多。
*正在咀嚼阿拉伯茶的葉門男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交通運輸的演進,阿拉伯茶的銷售範圍也逐漸擴張到了歐洲。透過空運,衣索匹亞等地新鮮的阿拉伯茶可以被快速地運到歐洲市場,藉以販售給前往歐洲討生活的阿拉伯裔或非裔人士,賺取金錢,衣索匹亞一年約銷售2000噸的阿拉伯茶至英國,倫敦發達而繁複的航空交通,成為了阿拉伯茶在歐洲的最大集散地,且提供了衣索匹亞每年約7000萬美金的收入。
*衣索匹亞的商人正在整理他的阿拉伯茶。(圖片來源:阿拉伯茶不是茶而是毒品)
然而,阿拉伯茶的熱銷也導致了一些問題。由於經濟價值水漲船高,因此許多農民都放棄種植糧食作物,轉作阿拉伯茶,使得地區性糧食生產不足。此外,阿拉伯茶種植過的地方,會使得其他作物生長困難,再加上阿拉伯茶是一種高耗水的作物,在收成前必須澆灌大量的水一個月,以滋潤它的葉片。在正常情況下,阿拉伯茶一年可有四穫,因此對於乾燥的東非、阿拉伯地區來講,水資源的匱乏就更顯得嚴重,而抽取地下水灌溉的結果,也可能導致土壤鹽鹼化。
*阿拉伯茶的農田。(圖片來源:葉門必嘗的阿拉伯茶葉)
隨著歐洲各國紛紛宣布「卡西酮」為管制品(毒品),東非的阿拉伯茶產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去年(2013)英國也跟進宣布卡西酮為管制品後,引起了衣索匹亞政府與農民的緊張,並展開了國際間的交涉;與此同時,中國也開始發現了阿拉伯茶的蹤跡,但很快地就被中國政府所查禁。在東非,已經大量栽種阿拉伯茶的農村地區,目前在經濟上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阿拉伯茶已經走上了像是古柯葉、大麻或罌粟的道路,阿拉伯茶在地方上展現了極強的文化特徵,就像古柯葉之於玻利維亞,然而,進入到國際之後又是違禁品。可以推想的是,這個「違禁」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以東非而言,在吃不飽又需要勞力的狀況下,阿拉伯茶是使當地人能持續勞動的方法,但在豐衣足食的歐洲,卻成為了醉生夢死的成分。或許衣索匹亞的農民們,永遠無法了解英國人為何要禁止阿拉伯茶的使用,而英國人可能也無法理解,為何衣索匹亞要一直生產阿拉伯茶。
*阿拉伯茶的法律地位地圖(同文首圖)。
目前,可以合法使用阿拉伯茶的國家,包括了衣索匹亞、吉布地、索馬利亞、肯亞、葉門以及南非(在南非,阿拉伯茶被特指是布希曼人的茶),地理的集中可以反映出當地相似的文化特色;歐美國家則大多持禁止的態度,但多是近年來逐漸頒布禁令。比較特別的是以色列與英國,以色列開放了幾個市場提供葉門裔的猶太人購買阿拉伯茶,而英國則是沒有明確的禁止,目前仍在交涉中;而同樣位於阿拉伯地區,但較親歐、美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則也將之列為禁止物品。
有趣的是,沒有任何南美洲國家對阿拉伯茶表示任何意見,下巴在這邊揣測,除了非洲到南美洲的運輸隔閡外,大概是南美洲的古柯葉文化太過強盛了吧!根本就不需要阿拉伯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