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

野地旅0618:鳳林菸樓群與林田神社[花蓮鳳林]


  *林田神社的本殿基座殘跡,幾株雀榕生的茂盛,象徵著日本移民歷史的過往。

  在花蓮的第二天,依語玥的提議,我們去參觀了鳳林著名的菸樓群,同時去尋找一直搞不清楚在哪裡的林田神社遺跡。嚴格說起來,我們所在的地方是鳳林鎮東北側的大片區域,日本時代稱為「林田」,是當時花蓮港廳治下的三個大型官營移民村之一,稍晚於吉野、豐田兩個官營移民村。於是,這趟鳳林之旅,或許稱之為林田移民村探訪較佳。


  *鳳林(林田移民村)附近史蹟地圖。

  在日本統治下,政府希望透過「內地移民」的方式,逐漸使得台灣與日本本土同化,因此在台灣的治安較好、抗日活動減少之後,基於台灣東部人口稀少,且以原住民為多數,在文化同化及建立示範農村的可能性較高原因下,開始了東台灣的官營移民政策。明治四十二年(1909)起,官營移民正式從花蓮港廳開始實施,先後設立吉野(今吉安)、豐田(野地旅0220豐田移民村)和林田三個移民村。

  林田村設立於大正三年(1914),範圍包括知亞干溪(壽豐溪)與花蓮港奚(花蓮溪)之間的三角形地帶,整片區域又可區分為北林、中野(今大榮二村)和南崗(今大榮醫村)三個部分,日本政府清除了大片野草後,逐步在此規畫了整齊的道路,並以中野作為林田村的行政、教育中心,包括設置警察派出所、小學校等。儘管政府做了最完善的規劃,但廣大未開發的東部土地仍有太多不確定性,包括夏季的颱風豪雨、仍十分橫行的野獸,以及令人聞之色變的「鳳林熱(恙蟲病)」等疾病,使得三個移民村在建立初期都受到很大的打擊,自然死亡率遠高於出生率,一直到大正六年(1917),林田村的人口增加率終於正成長,代表移民村已經達成階段任務,花蓮港廳的官營移民政策至此告一段落。

  由於日本移民的人數並不多,因此也有部分的台灣人(部分客家人和平埔族)向東台灣移民,在林田村中野聚落的東側,就有一個以台灣人為主的小聚落,被稱為台灣村,提供日本移民不足的勞動力,這幾個聚落構成了林田村的雛形。有趣的是,如何分辨台灣村與日本移民居住的聚落呢?觀察一下道路是否筆直就知道了,漢人或原住民的聚落並不會有棋盤式的街道,而是顯得彎曲且複雜。


  *日本移民村筆直的街道,此為南崗(大榮一村)。


  *移民村內仍可見到部分日本風格的家屋,此為南崗(大榮一村)。


  *林田警察官吏派出所,位於中野(大榮二村)。


  *林田尋常高等小學校(今大榮國小)校長宿舍,設立於大正三年(1914),位於中野(大榮二村)。

  日本移民村的建立,除了行政、教育部門的設立,以及基本生活設施如道路、水圳等的開闢外,離鄉背井所導致的心情不安穩也要處理,於是,來自於家鄉的宗教信仰就顯得相當重要,三個日本移民村都建立了神社,林田神社設立於大正四年(1915),社格為無格社,祭神為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和平台之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位置在中野聚落的南方不遠處。戰後神社被改建為鳳林忠烈祠,隨著忠烈祠遷移,林田神社便廢棄了,目前仍有神社基座、玉垣和本殿基座的殘跡可循(註:林田神社於民國一百零三年開始重修)。


  *林田神社的基座與玉垣殘蹟。


  *玉垣下方仍可見當年的奉獻名單。


  *被雀榕包覆的某個基座,以位置來看可能是狛犬或者制札的基座。


  *一旁的地上有個石燈籠「笠」的殘骸。


  *神社拜殿與本殿基座,同樣被雀榕包覆了。


  *一旁的水池模樣構造,應為戰後增建。


  *神社本殿基座,仍可看到一些神社建築的柱孔。

  有了心靈寄託之後,要讓林田村移民能在此長住久安,勢必得要有產業的發展,在當時「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指導下,日本移民村移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由於移民村大多接受製糖會社的資助,因此種植的項目也以甘蔗為主,但甘蔗的經濟效益不高,移民甚至有淪為製糖會社佃農的趨勢,因此有部分移民改植菸葉。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結束,移民返回日本本土,在移民村的產業則由居住在台灣村,原本是協助移民經營事業的客家人接收,大約在民國五零年代,大量改植高經濟價值的菸葉,並興建許多菸樓,當時要看一戶人家是否有錢,就看他們擁有幾棟菸樓。

  此處的菸樓大多為「大阪式」菸樓,建築物高度較高,屋頂的排煙口以「太子樓」的形式,凸出屋脊,十分容易辨識。但由於大阪式菸樓受風面積大,容易被颱風所損毀(尤其是太子樓的部分),因此在民國六零年代,受到數次天災侵擾,鳳林地區菸葉相關產業凋零後,許多菸樓都已經傾頹,直至近二十年,地方文史逐漸受重視,才又重修了一些菸樓,目前較著名的包括了位於南崗的余相來菸樓、徐家興菸樓,位於中野的廖快菸樓、林金成菸樓等,以及一些不知所有人姓名的菸樓,整個林田移民村範圍內,大約有十棟菸樓留存。


  *徐家興菸樓,位於南崗(大榮一村),已改建。


  *余相來菸樓,位於南崗(大榮一村)。


  *余相來菸樓內還可看到當年為了烤乾菸葉而設的地爐。


  *路邊的菸樓,頂端的太子樓大概已經被颱風吹垮了吧。


  *一間外表拉皮了的菸樓,頂端太子樓仍在。


  *另一間外表拉皮的林金成菸樓。


  *某間菸樓,太子樓也消失了。

  在鳳林所花的時間不多,開車在筆直的道路中亂逛,結果就錯過了目前在私家庭院裡頭的「社日」碑。社日在漢文化中,指立春過後的第四日,要在這一天祭祀土地神明,且在日本的曆法中也被視為和二十四節氣類似的農業雜節,甚至演化成日本九州地區的「來去信仰」,而花蓮港廳的官營移民村中,便有不少來自於九州的移民。有關社日信仰,與今日的瑞北聚落(野地旅0489瑞北三元宮五角地神碑0348瑞北村菸樓),可以看到的玉苑移民村地神信仰類似。林田移民村的社日碑,就留待以後再補齊好了。

  今日的林田移民村,早就沒有日本人了,取而代之的是住在這裡的客家人,還有四面八方而來的觀光客,腳踏車隊在林田村中筆直的道路上顯得優遊自在,遊客在警察派出所裡頭模仿日本人,或者四處尋找菸樓的影蹤。有趣的是,我們在這邊遇到了一組電視記者正在拍林田神社,又遇到了一人獨行的中國女生來此認識移民文化,台灣東部雖然有歷史紀錄的時間並不長久,但一樣充滿了文化底蘊,值得住在西部都會區的我們,放鬆心情來認識與體驗一番。


  *騎腳踏車遊林田村似乎蔚為風潮。


  *偶爾還是要當個死觀光客。

◎後記:
於民國104年5月31日再訪林田,補拍攝社日碑。



一、參考資料
1.神社殘跡-林田神社
2.張素玢,移民、環境與疾病──以台灣花蓮港廳日本移民村為例(1909-1917),海峽兩岸台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廈門大學。
3.花蓮縣大榮國民小學


2014.05.18造訪
2014.12.01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