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高雄縣桃源鄉天池→台東縣海端鄉埡口山莊,台20線沿線約13公里(里程牌136公里至149公里)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五日
性質:旅行
---------------------------------------
根據前兩次走橫貫公路的經驗是,第一天會走得唉唉叫,第二天腳就沒啥知覺了。我們六點多起了個大早,整理行囊後,吃了早餐,天池招待所早餐的饅頭硬是比梅山青年活動中心的饅頭大了一倍!吃完後,行李暫放在招待所餐廳,一行人輕裝出發,從長青祠旁的小登山徑去一窺天池。
*林務局天池招待所(員工寄宿舍)外觀。
*招待所內部,木造通鋪形式。
*長青祠前樓梯眺望拉庫音溪(荖濃溪上游支流)支流溪谷。對面的山頭為大關山。
長青祠就如同中橫的長春祠一樣,是紀念開闢公路殉職的榮民或工程人員,南橫開闢過程中,計有116人殉職,包含前一天所看到的陳武雄段長(銅像),均在此奉祀。從南橫公路直通長青祠正殿的樓梯十分的陡,營造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卻也苦了林怡、語玥兩人,走到幾乎要跌下去。一旁有新造之木棧道,坡度較緩,繞遠路就是了。
*長青祠前的階梯,一段比一段還陡。
*長青祠。
*長青祠內,刻有殉職人員名單。
長青祠旁有步道繼續上行,經過一段平緩階梯後,抵達一小稜線,有叉路,一邊往天池,左轉則是通往關山越嶺古道。我們往天池去,由於天池位於一個小山坳,地勢較低,風的影響可能較少,相較於稜上以及四周都是草原,天池周圍長滿了灌叢、樹木,算是比較特別的。楊貴三老師曾經提及,天池的形成原因很有可能是一旁山稜上發生崩塌,使得此處成為一中間低四周高的小盆地,才積水成湖。由於天池所在位置海拔高、臨近視野佳,不少宗教人士穿鑿附會,說此地天地氣靈,常在此舉辦一些儀式,諸如放生錦鯉,故此池曾滿滿都是錦鯉,嚴重破壞天池生態。今日雖已不見錦鯉,但池水呈現綠色,已有優養化(不知是自然優養化還是人為因素)的狀況,一旁有告示牌說明禁止焚燒宗教物品,保護山林。
回到小山稜叉路,一旁有眺望景觀平台,時間尚早,霧氣尚未形成,可以遠眺玉穗山、玉山群峰等,風景絕佳,我們看到遠方還有一小池,與天池相仿,但沒有那麼多植物就是了。景觀台前設有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的GPS,做為測量大地變動的工具。
*往天池的步道。
*稜上叉路。
*天池所在的山坳。
*天池一景。
*禁止焚燒冥紙及放生。
*岸邊還是有很多獻花及焚香剩下的小截木棍。
*眺望遠方,較近的山頭為玉穗山(120岳),後方的山群為玉山群峰。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架設的GPS。
回到林務局招待所,簡單休息一下下後,整裝出發。時間約是早上八點四十五分,從天池(136公里處)起,經過檜谷、埡口大關山隧道,至150公里處埡口山莊止,全程約15公里,希望能在下午三點前抵達。此段路程將由海拔2200公尺左右(天池招待所)爬升至2700公尺左右(大關山隧道),過隧道後則開始下坡,至埡口山莊海拔高度略低於2600公尺,無論高差、距離,都比前一日來的小,較為輕鬆的一段路程。
啟程後不久,由於海拔高,氣候變化大,雲霧很快的就接近我們,還好天氣狀況仍算穩定,偶有太陽。在這個高度,可以說是「霧林區」,長時間水氣繚繞,因此長有許多碩大的巨木,種類諸如台灣扁柏、紅檜、台灣鐵杉等。我們這一路上,見到最多的可能是台灣鐵杉,其次則是紅檜,其間偶爾雜生台灣扁柏,雖然最多的是台灣鐵杉,不過最碩大的樹木都是紅檜,檜谷之名,也因生長了許多紅檜巨木而得。才離開天池沒多久,樹木的體型變得碩大,越來越有巨木之勢,而越接近檜谷,巨木越多,而且與一般森林遊樂區不同的是,此處巨木生意盎然,全無人工斧鑿之痕跡!令人心曠神怡,忍不住多吸兩口陰離子、芬多精。
*離開天池沒多久,所見到的第一棵巨木。
*路旁巨木,紅檜。
*這棵巨木樹形詭異,應該是台灣鐵杉(還是台灣雲杉?)。
*遙望對面山壁上,數小時後將走到的路。
*一片崩壁上,一棵巨木仍勉力支持。
*常見岩石生鏽,呈現紅鏽色。
早上九點五十分左右抵達進逕橋,為南橫三山之庫哈諾辛山登山口,未停留。早上十點半,抵達了檜谷,是一處曾發生過大崩塌的溪谷,與先前的一片蓊鬱相較,這裡的慘灰色倒讓人有點不寒而慄。不過這個崩壁,剛好可以讓我們看到一旁,原生的巨木林,究竟讓地表多了多厚一層的保護罩。繞過一個小稜線,林相恢復蒼翠,且巨木的數量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雖然稱不上是超級巨木(如鹿林神木(野地旅0146鹿林神木)那麼誇張),但相較於一般的神木園區(例如野地旅0067棲蘭一百神木群)中,數量卻多的多,而且也不乏在這些園區中可被尊為「神」的等級者存在。
這段路走起來心曠神怡,昨天落隊的女生們,由於今天實施「女生先走」策略,在前一天幾乎要爬不上長青祠階梯的林怡帶頭之下,我們的速度有大幅提升(據林怡指出,當領頭的很爽),而男生們則由政耀壓隊,除了惠勛小有狀況(可能是包包太重或腳傷雖癒卻仍有力難施)外,我們仍保持著約每小時四公里的速度。早上十一點半,抵達了南橫三山之塔關山登山口,一旁有三棵巨木,我們在此作較長時間的休息,並簡單進食,至於午餐,我們希望能夠撐到埡口大關山隧道再吃。
*進逕橋上所拍的溪谷。右邊步道為庫哈諾辛山登山口。
*好像很多南橫遊人都會攝影的一個路邊小瀑,冬季時會結成冰柱。
*檜谷,崩了一大塊。
*霧林,如詩如畫。
*路邊出露的綠色片岩。
*一大片片岩露頭。
*片岩近照。
*塔關山登山口前休息合照。
*塔關山登山口。
過了塔關山登山口之後,更接近中午了,我們很擔心一過中午就會下起雨來,遂再多趕一點路。差不多十二點半左右,霧氣越來越濃,幾乎有前一天那種面前五公尺就看不清的感覺。此處地勢突然變得十分的陡峭,公路與岩壁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空地,成七十度左右的交角,十分恐怖,下方山谷一片白茫茫,掉下去應該就成仙了。這一段路想必是落石多多,整片岩壁都噴漿了。繞過這片大峭壁,就是大關山隧道。在此我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讓惠勛走最後一個,結果等了他將近二十分鐘,原來是在路邊不小心睡著了!虛驚一場。
*巨木參天。
*地勢變陡,道路都略有塌陷。
*霧林之中,山坡之上,開了一條公路。
*豐富的霧林林相,層次多,不像人工林一般的單調。
*南橫公路就是建在這種陡峭山壁上!往下看只會叫媽媽!
*越接近埡口,山勢越陡。此處整片都做噴漿處理了。
*看到大關山隧道了。
*埡口,標高2722公尺,南橫全線最高處。時間是下午一點半左右。
吃點東西,開始飄下雨滴了。根據曾經搭車來過此處的語玥說,進隧道要穿雨衣,於是大部分的人都穿了(只有我沒穿),穿雨衣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此隧道中大部分的地方都沒有水泥噴漿,因此岩層中的水會直接滴出來,有如水濂洞一般,穿著雨衣就不會被淋到;第二個好處是,從高雄側的隧道灌入的風非常寒冷,密不透風的雨衣可以保暖。而我沒有穿雨衣,自然是鼻涕直流了,在隧道中邊走邊吃了些餅乾維持熱量。
大關山隧道兩端出口挺窄的,中間為了會車,挖的較寬,全長約八、九百公尺,沒有燈火,我們走在其中,必須仰賴手電筒,由於此處並未禁止大客車進入,所以我們在狹窄的隧道中遇到大客車時,幾乎都緊貼著隧道邊,不敢亂動。這次大家走得很緊,邊說笑邊走,感覺比較快速。
*此行對高雄縣桃源鄉的最後一瞥。幾秒後,就成了一片白茫茫的霧世界了。
*隧道中的人影。
出了大關山隧道,我們就正式進入了台東縣海端鄉,一旁有公園涼亭可供休息,另有一輛賣關東煮的卡車和一輛賣高麗菜的卡車。我們又餓又冷的,雖然關東煮一份要一百元,但還是買了,配著之前在梅山青年活動中心買的科學麵當午餐吃。此處遊人眾多,和大家聊天也算是相當有趣,有一隻不曉得哪來的哈士奇,到我們這裡來找食物,看起來笨笨的,更增添一些樂趣。吃到一半,有看到一隻在中橫見到不少次的金翼白眉跳來跳去,睽違一年,再度見到這種有點胖胖的鳥,心中更是高興,只可惜下雨且霧大,看不到大關山峭壁的雄偉景致。
*大關山隧道台東側,上方是大峭壁。
*來找女生們討食物的哈士奇。
*台東縣海端鄉的第一眼。
休息到兩點十分,我們穿上雨衣繼續上路,不過走沒多久雨就停了。除了一開始見到了個大片的順向坡露頭外,景致與高雄側相比,是顯得秀器許多,不再有像檜谷般震懾人心的巨木群,取而代之的是整片大小相近的純林。一陸緩下坡,不久後抵達一叉路,取右,便可通往埡口山莊所在地,大約再走個五到十分鐘,便可抵達山莊。此時下午兩點五十分,與估計時間相去不遠。
*順向坡露頭。被光線照到還會閃閃發亮的片岩或千枚岩。
*純林。
*右側通往埡口山莊。
*埡口山莊。
進房後,由於山莊說熱水器正在修理,還不能洗澡,只好先看看電視,按摩疲憊的腳或小寐一下。此時驚傳文英阿姨去世的消息,算是在山上令我們最震驚的了!除了看文英阿姨的新聞外,另一個值得關心的是,已經形成颱風,且可能增強為中度的莫拉克!它到底會不會影響我們的行程呢?
遲遲等不到氣象預報,我們姑且一試熱水,居然已經有了,趕快去洗澡,女生先。在晚餐前大家都洗好了。晚餐在山莊中吃合菜,旁邊有一桌七、八人是騎腳踏車來的,剩下大多是散客。菜色與梅山青年活動中心相仿,果然是同一個管理單位(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
晚餐用畢,先買了些泡麵、零食等,當作稍晚的消夜或隔天的午餐,然後回房靜待氣象預報。當我們看到這個胖子(但很壯)的莫拉克路徑比原先預估偏南,加上所引入的大片西南氣流已經接近台灣,我們只花了不到三分鐘便決定,隔天直接到利稻,然後下山,取消當晚住在利稻、隔天走到霧鹿的行程。
這個決定可能是我們這輩子,最重要的決定了。
可能在大關山隧道因為沒穿雨衣,而有些著涼,我感覺到頭痛異常,遂使用UNO牌讓我恢復精力,峻鳴老室害別人要一次多抽十二張,不愧是南橫盃最佳四色牌獎得主。玩了三輪,我贏了兩次,運氣不錯,時間大約是八點半,為了隔天的行程,我就先去包被子(但睡不著)。約九點半,大家都就寢。
這晚,換林怡說夢話,但聽不懂。
(續)
八月五日去的?搞不好你們是八八風災前,最後一群人見到南橫風光,到現在這裡的路段已被封閉兩年多了,2012年8月則屆滿三周年,真的可以說是見南橫風光最後一面.....
回覆刪除即便是南橫恢復通車,但以往美景則不復存,八月七日至九日是莫拉克來台發威的時候,八月六日那天你們一行人怎知道要下山?該不會也是用走下山吧?
回覆刪除8/2便已經知道有颱風生成
刪除8/5當晚在埡口山莊可以看電視
從氣象中得知莫拉克颱風將在8/7襲台
無論當時追風計畫說莫拉克是虛胖颱風
根據在地理系數年的學習經驗
看到莫拉克夾帶的大量水氣就知道雨會下的很慘
(當然還是沒料到是這種世紀大雨)
因此我們8/6直接步行前往利稻
在利稻叫車下山
確實,我們幾乎是最後一批從南橫下山的遊客了
真的是有驚無險
回覆刪除好在趕的及下山
學地理真是辛苦
差點就要冒著颱風天在山上度過
這種事情最好不要發生,要懂得保護自己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