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台北市大安區錦安里油杉社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性質:旅遊
---------------------------------------
*油杉社區的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宿舍老屋群一景。
這是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氣溫莫約有三十五度吧,雖然如此,閒著也是閒著,利用半個小時的時間,穿越和平東路,公車站牌旁邊的小巷子口,有著油杉社區社區營造時所設立的告示牌,上面有相關配置圖以及一張錦安里的老航照,十分有趣。
*錦安里社區地圖。
*老航照,民國三十一年。
*黃色區域為宿舍群,綠色範圍為錦安公園,圖釘位置為油杉;圖右下起兩棟建築是師大博愛樓、進修推廣學院,進修推廣學院與綠色區域間的小路為麗水街。
看了看地圖,便沿著麗水街走了進去,會先經過一個看起來挺高級的住宅大樓(好像叫作師大松園),也就是上面空照圖中,位在黃色區域下方的高樓。走過金山南路215巷(黃色區與師大松園間),就可以看到一群日治時期所留下來的宿舍。這群宿舍民國九十五年時由台北市文化局依據文資法第14、15條的規定,公告為市定古蹟(15、17號;22、24號兩個連棟)、登錄為歷史建築(除古蹟外),名稱為「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現為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所有。
本宿舍群為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植產部山林課的營林共濟組合(類似員工互助會)所建立的,居住的對象則是林務單位的「判任官」,為基層公務人員,故坪數不大,從前以七里香作為綠籬,今日則改為磚牆。此區宿舍在格局上有其特色,若與大稻埕等漢人聚落相比,此處位於台北城東,有明顯殖民城市的族群空間隔離;若與已經改建為師大松園的原高級官員宿舍比較,則可明顯的看出官位高低的階級存在。
走到下一條巷子,也就是錦安公園旁的金山南路203巷。203巷在日本時期被稱作「六條通」,而錦安里則被稱作「錦町」,錦町六條通就是貫穿宿舍群的小巷。此區宿舍的形式,從屋頂說起,為「懸山式」的屋頂,上鋪平瓦,屋脊、垂脊的末端則有黑色鬼瓦,是很常見的日治屋舍形式。屋簷抵下外牆設有「雨淋板」,也多開有氣窗,可防止木造建築過於潮濕。另外房屋的形式,則是少見的「雙玄關雙併木造建築」,皆有前後院的設計。
在宿舍群中,22號那一戶,門前特別有個告示牌,寫著台灣油杉。此處的油杉為當年山林課職員豐澤先生從山上移植下來的幼株,至今已有七十餘年的年齡了!由於台灣油杉是台灣法定的十一種珍貴植物之一,為冰河時期的孑遺植物,今專家鑑定保留,並為台北市列管保護樹木。
*師大松園。
*山林課宿舍,懸山式屋頂建築。
*屋脊鬼瓦。
*有小氣窗以及牆邊的雨淋板。
*台灣油杉。
*油杉就生長在老宿舍群中,融為一體。
就硬體設施來看,這個老宿舍群值得一看的當然別有他物。與豐澤先生相同,或許是山林課的職業病吧,總是喜歡種些花草樹木,宿舍群中可見到數棵高度超過十公尺的楓香、銀杏、香椿等樹木,並吸引了不少鳥類駐足,前一陣子在師大本部常看到的那隻,不曉得打哪兒飛來的白鸚鵡,也是這裡的常客。高溫在樹蔭之下只剩下涼爽,或許這也正是為什麼以前都不需要什麼冷氣、電扇的原因吧,今天都市把樹砍光光了,熱島效應讓台北簡直是個烘爐,實在是環境欠佳。為此,附近的錦安里油杉社區也針對此處,作了不少的「生態工法」,例如可以收集雨水再利用的「水撲滿」,以及利用一塊空地作為「台灣原生植物園」,都是在都市中心少見的作法。
*水撲滿示意圖。
*原生植物園。
當然要在都市中心,有這麼一塊同時具有「生態」與「文化」的地方,其實是經過一段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的,在這段過程中,曾經經歷被破壞、抗爭、協調、恐嚇以及堅持,最後才有這樣的一片地。周秀蓮,油杉社區發展協會聯絡人,也是此片宿舍群與老油杉的守護者,有關於他的事蹟以及老樹老屋的保存運動,在此暫不多說,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下方參考資料的第二項。
來到這個社區,聯想到的是最近耳聞的另一個消息。金山南路和和平東路口附近,也就是在錦安里,準備要有一個「超大型建案」,預計將會拆掉很大一片的老舊房舍,而蓋起高達「42層樓」的高聳建築!以台北而言,這樣的聳動新聞有多久沒聽說過了?都市更新固然是好事情,但一味的追求科技的演展卻很危險。想起在上李素馨老師的課時曾有個案例,是紐約中央公園旁邊,曾有超高大樓的建案,但地方人士以「高樓將影響公園的採光」為由,強烈抗爭,並使此計畫胎死腹中。這樣一棟42層樓的超大建案不論會對此地的交通、經濟等造成何種影響,至少在環境上一定會有莫大的損失,身為師大的一份子,我想有必要來好好討論一下。小小的錦安里要蓋這麼大的建案,勢必會影響到油杉社區的運作,社區人士或許也應該(或者是已經)動員起來,要好好瞭解這件事情的始末了吧!
一、參考資料
1.記憶‧台北-錦安街日式宿舍群(原總督府山林課宿舍)
2.周秀蓮-台灣油杉的守護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