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宜蘭縣蘇澳鎮東澳里、南澳鄉東岳村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二月四日
性質:地形室出遊
---------------------------------------
*東澳南溪出海口附近的海灘,最遠處為烏岩角。
原本是只有地形室的人要出遊的,不過沈老師見時間剛好,就把地理奧林匹亞國際賽第一階段的選手也一起帶來了,這樣也好,算是省了一筆錢。我們這一趟主要有兩個點要停留,第一個是南澳鄉東澳村,另一個則是蘇澳鎮朝陽里,我們先來到了東澳。其實東澳的海邊也是屬於蘇澳鎮的,蘇澳鎮與南澳鄉以蘇花公路為界,我們先到了海邊去,天氣挺不錯的,不過就是風有點大,能見度稍低,但是稍稍調整一下相機曝光程度,並且增加色調對比之後,還是能得到清晰的照片。
*東澳一帶地圖。蘇花公路以東為蘇澳鎮東澳里,蘇花公路以西為南澳鄉東岳村。
首先我們沿著宜59線往粉鳥林的方向,在海邊停車後,來到東澳南溪的出海口,讓選手們實地認識「沒口溪」、海灘等地形,並且練習使用等高線地形圖比對現場地形。我和語玥、家芸兩個人樂得自己在一旁走來走去,一會兒挖挖沙,一會兒丟丟石頭打水漂,也跑到東澳北溪去看了更大的沒口溪,總之就是很休閒啦。選手們則忙碌的比對地形、認識不同的岩石以及實地記錄海灘灘型。就在我們即將離開之前,沈老師要我也一起記錄一下,可以當作選手們作業的標準答案,回到台北後方便批改。
說實在的,這些選手們各個學有專精,在某些方面我是自嘆不如,但在地形方面我倒還挺有信心的,不過要作為標準答案,當然就不能亂看囉,總要有點簡單的紀錄才行,至於我所畫的沙灘剖面圖因為實在太醜(美感不佳),就不放上來了。以下是我針對東澳海岸的一點簡單觀察。
*東澳南溪出海口因受潮流影響且自身流量不足而封閉,形成沒口溪。
*仍可見到沒口溪前端有較為凹下的流道殘跡,若集水區內降下足夠雨量即可重新入海。
*東澳海灘濱堤頂靠海側多為直徑三到十公分的扁平礫石,以綠泥片岩、千枚岩等居多,濱堤頂頂端至植物線間則為細沙。
*沙灘內緣靠近植物線處有小崖,距海達20公尺以上,應為暴潮(如颱風遇大潮)時所形成,崖高約半公尺至兩公尺不等。
*東澳北溪亦有沒口溪出現,越往北邊大型礫石數量越多。東澳北溪因集水面積大,整體水量亦較南溪多,略呈渾濁可能與上游採石有關。
*細礫海灘挖開後下方約4公分即見細沙底質,可知此處海水、潮汐營力變動大,不適合海域戲水。
以上是我對東澳海灘的簡單觀察,但除了看地形,也別忘記美景。海灘位於東澳灣內,往北可望見烏岩角,往南則可見到烏石鼻,南北的海岸皆為山逼海的斷層海岸,氣勢雄偉,加上湛藍海水,可說是一幅大自然的傑作。
在海灘耗了大約一個小時,我們前往下一個停留位置東岳湧泉,將在那裡吃午餐兼玩水。東岳湧泉是我在網路上搜尋到的,想說可以藉機解釋一下沖積扇扇端會出現湧泉的概念,不過由於這個湧泉位於北方的兩條支流的扇上,正對的扇集水區小,水量亦小,另一個從旁流過的扇則水量大,我們在研究室內看了半天,覺得網路照片的湧泉水量太多,應該不是正對的那個扇的扇端湧泉,比較有可能是流量較大但偏一邊的那條溪的水。
實地到了現場,水真的是有夠大,有夠清,正有一隊腳踏車隊在此消暑(明明是冬天卻熱的像夏天),我們也趕快吃完,碰碰冰涼的水,真是樂事。水玩一下下就可以了,別忘了要去探探湧泉的源,不過楊老師已經一馬當先的去探過了。湧泉是由一條小水圳將水引來,若從地形上看確實會覺得,如果有天然湧泉應該是正對的小集水區所形成的扇比較有機會,而現地也發現了這條引水渠,應該是從較大的扇端將水引來,因此,東岳湧泉為何有這麼大的水量,大致上謎底揭曉,不過因為渠頭道路積水走不過去,無法真正探源。到了這邊,這樣嚴肅的議題或許可以少一點,在火車鐵軌下吃點東西,把腳放在冰涼的水中,便已經是一大樂事。
*湧泉戲水中。
*一旁鐵路橋上通過的是幸福水泥公司的運礦車。
*泡泡腳真的很舒服,還有不少肥肥的蝌蚪。
*引水渠。
*引水渠中水雖深,一樣清澈見底。
*整個湧泉戲水區。
吃完玩完,上車準備前往下一個地點,也是這次出遊的重頭戲。
◎後記:
根據熱心網友提示,東岳湧泉的成因與台鐵開挖新永春隧道,挖破水脈有關。由於地下水脈長年封存於岩層中,未受陽光加熱,因此湧泉水質冰涼,已成為地方夏日戲水勝地。
旁邊還有個東澳嶺
回覆刪除http://www.waytogo.cc/pp/joe/MT025.htm
是一個一等三角點
回覆刪除上面是我^^
謝謝您的分享
刪除攀登東澳嶺可避過那些礦場的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