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日
野地旅0326:美崙山公園[花蓮市]
*美崙山公園西側車道入口處,和芳如以及祖濬的吉他合照。
美崙山位於花蓮火車站的東側,靠近花蓮港的方向,最高處海拔約110公尺,並不是一座什麼不得了的大山,卻十分的有名。花蓮人把美崙山當成運動公園、地圖測量的人在美崙山頂擺了一顆一等三角點、日本殖民統治者在美崙山南麓則建立了花蓮港神社、現代的遊客則把美崙山當成看夜景的絕佳位置。能作為以上的條件,美崙山的位置自然是相當好的。美崙山位於花東縱谷北端出口,是花蓮平原上的制高點,亦可作為花蓮港的眺望點,與台東的鯉魚山正好一北一南,扼守著花東縱谷的南北兩口,而花蓮市,正好就包圍著美崙山發展,使得美崙山也有如都會公園一般,令人喜歡親近。
*花蓮市地圖,美崙山幾乎是被花蓮市給包圍了。
由於美崙山擁有一等三角點的展望,加上平緩低矮容易親近,因此成了這趟花蓮行,有限時間之內的最佳選擇。我和芳如早上八點出發,步行至美崙山大約是九點多,逛完了美崙山公園,時間也才剛過十二點,還來得及搭火車趕回台北。不過如果只是去美崙山走馬看花,也未免可惜,因此此次另外安排了花蓮忠烈祠的參觀,也就是原來的花蓮港神社遺址所在。
花蓮港神社位於美崙山南端,現在花蓮市林森路便是原來的神社表參道;日治時期,花蓮市區尚未擴張至美崙山一帶,從花蓮市區要前往神社參拜,便行走這條筆直的表參道往東北前進,漫漫長路逐漸遠離市中心,從喧鬧慢慢轉為靜謐;隨後越過美崙溪上的神橋(當時為吊橋,現在名為尚治橋),迎接在眼前的,就是陡上的階梯,從此,進入神聖的地域。這正是日本神道教信仰中,將環境與信仰結合的結果;如今在台灣大部分的神社遺址,因為被都會所包圍,較難察覺這種情形了。
*林森路,原為花蓮港神社表參道。
*尚治橋,日治時期時為一座吊橋,是神社前的神橋,跨越美崙溪。
*橋下美崙溪畔有了大片的河濱公園。
花蓮港神社建立於大正五年(1916),由於所在的行政轄區稱作「花蓮港廳」,因此此神社之名不叫花蓮神社,而稱作花蓮港神社,與台灣其他縣社社格的神社取名方式似乎有所不同,但其實是一樣的。神社內祭祀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以及甲午戰後率軍接收台灣後並且死於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二次大戰後,花蓮港神社幾乎被拆除殆盡,遺留在原地的遺跡,僅剩下神馬一匹、石燈籠中台與竿的部份殘件一個以及社務所遺跡。
*神馬,由東台灣無盡會社於昭和十一年(1936)所奉獻,社紋已被塗改為國徽。
*石燈籠殘件,僅此一個;另一面約略可看見「奉」字的上半部。
*美崙山長青歌唱會,疑為原花蓮港神社社務所,雖然屋頂已改建,但整體形制仍與舊照片中的社務所相仿;社務所即相當於台灣廟宇的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現在的神社已改建為忠烈祠,平時不太有人,不過附近倒是有不少晨唱會、晨操會等在附近的空地播放音樂,參加的人雖然看起來都有一定年紀,不過播放的音樂可一點也不老套,Lady Gaga等現下時髦的西洋音樂在美崙山公園也是處處可聞。離開花蓮忠烈祠,可說是條條步道通美崙山,反正往忠烈祠的後方走去便是,不久接上車道,偶有休息平台可以飽覽花蓮市景。
一路緩坡好走,至一處髮夾彎,續行為軍營,一旁則有水泥路下山,路況不佳(但這正是我們後來選擇下山的路徑),另外可通往草原(看來是個公園,沒進去)以及嶺線步道。若要登美崙山,往嶺線步道走便是了,雖然沿途有些叉路,不過只要一直往「高處」前進,很快就可以上到美崙山的稜線,稜線兩旁都有景觀,東邊是花蓮港,西邊是花蓮市。美崙山體為一大致呈南北走向的長橢圓狀,共有南北兩個山頭,北邊略高,三角點設於此處;南邊則作為軍事使用。嶺線步道就是在這兩個山頭間前進,非常平緩,走起來一點也不累,甚至連流汗都有困難。不久,便抵達了美崙山北側山頭,三角點在鐵絲網之外,鑽過去即可(看起來有相當多人鑽過);一旁有片頗大的木造瞭望台,站在台上,可以遠眺新城鄉以及花蓮市北部,景觀相當的好。
*髮夾彎叉路口,通往嶺線步道為右側泥土路。
*嶺線步道,相當平緩。
*嶺線步道往東看,可隱約看到花蓮港海堤(右側遠處)。
*美崙山西側,花蓮市區,遠方山谷為美崙溪谷。
*美崙山頂的一等三角點,同時也是重力點、衛星點和一等天文點。
*三角點旁的大片瞭望平台。
和芳如兩人在瞭望平台略作休息,隨後循原路回到髮夾彎叉路口,接著挑選了不是很好走的水泥產業道路下山,經過一連串看起來有經過規劃,但卻完全沒有人的路徑之後,接回到美崙山西側的美崙山公園車道入口(文首照片),結束輕鬆愉快的美崙山行。沒花什麼體力,拿著一把吉他爬起來還游刃有餘,卻能夠得到極佳的展望和一顆一等三角點,這麼輕鬆又寫意的旅程,美崙山,簡單也令人難忘。
一、參考資料
1.神社殘跡-花蓮港神社(2006.2.18)
2011.01.24造訪
2011.02.02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