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蘇澳砲台山山腰俯視蘇澳鎮區。
這一趟的主題,是要來探訪蘇澳鎮上的金刀比羅社。現在在台灣講宗教建築,一般人大概很少會聯想到「神社」這個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產物,目前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神社是桃園神社,也就是今日的桃園忠烈祠;然而比起桃園神社美輪美奐的模樣,更吸引我的反而是像海山神社(野地旅0297海山神社)這樣的廢墟尋寶,能夠在搜尋的過程中,更增添發現的樂趣。
其實喜歡找神社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神社通常會位於一地的特殊位置。神社為了彰顯其神聖性,經常會選擇建在距離主要聚落一小段路,略為高起的地方,例如花蓮港神社就建在美崙山側(野地旅0326美崙山公園),宜蘭神社則建於員山頂上(野地旅0329員山神社遺跡),高雄神社則位於柴山的南側(野地旅0315高雄忠烈祠)等,都可以居高臨下,有著不錯的視野;而一些比較小型的神社,如小巧可愛的圓山水神社(野地旅0113圓山水神社)、侯硐神社(野地旅0119猴硐小鎮)等,則是多了一分靜謐;蘇澳金刀比羅社,在網路資料顯示上,應該是以上二者兼有之。
*蘇澳鎮一帶地形圖。
蘇澳金刀比羅社的位置,是在蘇澳砲台山頂,但原來的表參道因為開闢蘇花公路的關係,已經被截斷,必須從側邊的「天君廟」處進入。天君廟主祀王天君,外觀來看是一間鐵皮覆蓋的廟宇,並不吸引人,不過在天君廟門前有兩個金刀比羅社石燈籠的「竿」,被漆成黃色,上面放了一個與竿大小完全不相襯的可愛小石獅,竿上則有捐贈名單與昭和六年(1931)的紀年。

*天君廟,外頭有漆成黃色的石燈籠殘件。


*石燈籠竿的部分。紀年為昭和六年。
沿著天君廟旁的小路上坡,終點是一個小停車場,可以眺望蘇澳鎮區以及蘇澳港,此處便是砲台山的北緣,一旁則有個階梯往下,即為金刀比羅社的表參道。我們先往上爬到砲台山頂,幾棵大榕樹下,有個營造出來的砲台。清光緒十年(1884),清法戰爭爆發,法軍佔領基隆,當時的蘇澳鄉勇與駐軍便在蘇澳港灣內的小山頭建立砲台,光緒十五年(1889)由清軍游擊鄭雲泰正式建立砲台營房,後來日治昭和二年(1927)則在砲台側建立金刀比羅社,祭祀大物主命與崇德天皇。今日砲台山頂,由獅子會設置「同心協力」雕塑的平台,即為原金刀比羅社的本殿基座,今日廁所的位置則大約是社務所所在。

*砲台山頂的大榕樹,一旁即為砲台遺址。

*砲台遺址上新建的砲台型制,有兩尊仿嘉慶時期的大砲。

*同心協力雕塑,底下的水泥基座為金刀比羅社原本殿基座。
金刀比羅社原本祭祀的是日本的海神「金毘羅大將」,為藥師佛麾下十二神將之一,在日本本土各個海港均有神社祭祀,後來也衍伸為祈雨的對象,性質上有點類似台灣的媽祖,砲台山下的南方澳,亦是由大正至昭和初年,官方主導的日本移民組成的移民漁村,因而設置在日本本土海港經常出現的金刀比羅社,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明治元年(1868)的神佛分離令之後,佛教信仰的元素被從神道教中剃除,金毘羅也改為祭祀大物主命。台灣共至少有六處金刀比羅社,分別位於淡水、打狗、基隆、大林與和美。
本殿的右前方空地,有一塊字跡已經被抹除的石碑,可能為「警察遭難紀念碑」,在一些金刀比羅社舊照片中可看到該石碑的存在。至於到底是什麼事件,我花了一些時間,仍然沒有什麼頭緒,說不定得去找地方志來看看。碑文正面已經遭到挖除,是民國時期日本遺物常有的下場,石碑背面則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昭和二年(1927)的紀年,但一樣是難以辨識。

*金刀比羅社本殿基座前眺望蘇澳港。


*警察遭難碑(左);石碑背面有不明顯的刻字(右)。
離開砲台山頂,經由神社表參道原路折返,可看到筆直表參道通往蘇花臨海道(即今日的蘇花公路),不過因為道路拓寬以及邊坡崩塌的關係,表參道最接近平地的一段,已經消失不見,不過有兩個被半埋在後來獅子會整修的階梯中的石燈籠,其火袋是比較少見的「日、月形」孔。從石燈籠處再往下走,可以看到金刀比羅社的社號標,拍照要小心,因為社號標前已無多少立足之地。
社號標上書「蘇澳金刀比羅社」,似乎也是被水泥塗抹過,但字形仍可辨認,背面則刻有「昭和二年四月二十日鎮座」的字樣,側面則刻有「奉納」以及捐獻者名單,字體清晰可見。另外在與社號標同高的表參道起點處,可以見到疑似鳥居的龜腹部分,被荒煙蔓草所蓋,要仔細看,容易錯過。

*筆直的表參道,以此方向是通往蘇澳港邊,下方為蘇花公路。

*表參道中段的兩座石燈籠,竿的部分被埋在階梯中。

*日、月形孔的火袋。


*蘇澳金刀比羅社社號標,希望一旁不要再垮下去了。

*圖左下為疑似鳥居的龜腹(基座)部分。
循著原路回到通往天君廟的小徑,再度眺望蘇澳鎮區,其中我已經注意了非常久的蘇澳扇形調車盤也是一目瞭然,這個扇形調車盤雖然不比彰化扇形車庫(野地旅0366台鐵扇形車庫)那般完整,但也算是小而美了。可說是來到砲台山,一個額外的收穫。
砲台山,承載著清朝、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不同的歷史,定位也從軍方砲台、民間神社到紀念公園三個不同的角色替換,見證了蘇澳與南方澳地區獨特的歷史脈絡。現在整個砲台山區以金刀比羅社為主體,由宜蘭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除了金刀比羅社外,蘇澳還有蘇澳神社(在今日蘇澳國中),且還有許多歷史遺跡,就留待下一次再來探訪。

*眺望蘇澳商港與中正軍港(北方澳)。

*蘇澳扇形調車盤。
一、參考資料
1.神社殘跡-蘇澳金刀比羅社(2006.2.25)
2.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28)[宜蘭蘇澳].砲台山.豆腐岬.內埤海灘.南方澳南天宮
2011.09.04造訪
2011.10.21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