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

野地旅0403:三貂角[新北貢寮]


  *三貂角沿岸的濱台(海蝕平台),正值退潮,原屬於潮間帶的濱台便露了出來。

  只要對台灣地理稍稍有概念的人,聽到三貂角,應該就可以聯想到這是台灣島的「極東之境」,本島四至,我還去過極北的富貴角(野地旅0183富貴角);至於極南的鵝鑾鼻,我應該是有去過,但已是多年前的往事,早無記憶;極西的外傘頂洲,則是一直苦無機會。相較之下,三貂角這是我不曉得第幾次造訪,雖然也不曾好好在此停留過。這次則是趁著登宜蘭烘爐地山(野地旅0402烘爐地山)之餘,順道造訪。

  提到三貂角,不能忽略的就是三貂角燈塔(野地旅0139三貂角燈塔),是全台灣唯二開放內部參觀的燈塔設施(另一個是鵝鑾鼻燈塔)。我對三貂角燈塔有特別的記憶,同樣是在年幼無知的時候,那時,我們家常常開車到三貂角燈塔,當時附近的駐軍在三貂角海階的草地上,放養了一群羊,有黑有白,總是在動著嘴,不是在吃草就是在咩咩叫,在大太陽底下,這幅畫面顯得格外生動。不過今日,早就沒有羊了,現在去三貂角燈塔的旅客最深刻的記憶,大概是大片的墳墓吧。


  *今日下午能見度高,天空很藍,配上純白的三貂角燈塔。


  *三貂角燈塔一景。

  遊畢燈塔,我們驅車前往海邊的馬岡村。原本是想去看看這個村落中,是不是有間媽祖廟(台語發音為「媽宮」,與「媽岡」相似),但忽然一個轉念,放棄看廟,而直接開車到海邊。上次來到三貂角海邊,適逢鋒面來襲加上漲潮,狂風大浪不斷襲來,讓我見識到岬角尖端大浪的威力。不過今天風和日麗,加上是退潮時間,在三貂角沿岸的大片濱台就露出了海水面,我們可以安心的在上面漫步、跳躍。

  三貂角海岸生態豐富,我推測大概有幾個原因:第一,大片的濱台仍位於潮間帶,潮間帶的水位、溫度、鹽度等物理特性均快速變化,生存在此的生物多有良好適應能力(廣適性);第二,三貂角位於岬角地區,沿岸波浪行進方向會往岬角集中,使得岬頭的波浪會大於岬身和海灣,波浪作用強的地方,也較容易溶入較多氧氣;第三,此處的濱台雖然看起來大致平坦,但實際上岩層略有傾斜,因而被海水侵蝕出不少凹槽,成為生物的絕佳躲避場所。

  繼今年春天,一位朋友在三貂角看到大量海兔之後,我就很嚮往此地,果然往水裡看,滿滿的寄居蟹、小魚、小蝦,還有我第一次看到的野生陽隧足,當然還有些螃蟹等水生動物,更別說藻類種類繁多,認不出來。


  *某種海藻,石縫中有陽隧足躲著。


  *另一種顏色的陽隧足。這是一種海星的近親,遇威脅會斷足。


  *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當地潮間帶的狀態。後方有大致平坦的海階地形。

  這次來三貂角,只是個附加的小行程,因此也沒多做久留,不過這大約十五分鐘的觀察,已經足以讓我了解到台灣潮間帶生態系的豐富,潮間帶的生產力之高,足以養活一群以它為生的人,歷來的漁民,並不全是要開船捕魚,有時也只需要在潮間帶採集即可。只可惜,台灣島也號稱被「環島長城」,也就是「水泥堤防」所包圍,而這長城外還有消波塊「保護」,而廣大的濱台,也經常被開挖作為港口、九孔養殖池等,再加上垃圾與水污染,使得濱台的潮間帶生態系被嚴重破壞。

  在這邊舉兩個例子。

  一、老爸曾經在我們頭城老家後方海邊(環境與三貂角類似)看過大量的「海馬」,我相信,台灣原本的海岸,要見到海馬絕不困難,但如今要見到海馬,除了去水族館,大概只能去中藥材行了吧!

  二、我有次在東北角尖山子鼻(野地旅0209尖山子鼻淺遊)挖化石,突然見到一旁的淺海之中,有個馬桶刷,顏色頗為特別,我定睛一瞧,這才發現他不是馬桶刷,而是一隻活生生的海膽!但因為他身邊都是垃圾,讓我以為他是馬桶刷!

  台灣的海岸線已經受到嚴重的破壞,東北角海岸是如此,西海岸廣大的泥灘潮埔更是受到無情的開發,許多離岸、沿海工業區在招潮蟹、彈塗魚的家填海造陸(野地旅0304麥寮散策野地旅0305大城溼地與三豐村),一東一西,我們台灣人用石化工業和高經濟價值海產,創造經濟奇蹟之餘,也把供應了臺灣人百年沿海資源的潮間帶生態系給搞的千瘡百孔。而我們對潮間帶的作為,幾乎百分之百,都是不可逆的,是無法回復的。


  *如此美妙的景色,卻有礙眼的消波塊和九孔池硬梆梆的鑲嵌於自然的傑作中。

  我很高興今天還有機會在三貂角看到陽隧足、寄居蟹,也很高興台灣的招潮蟹、彈塗魚還沒有滅絕,而台灣人的環保意識正在抬頭。希望下一次來到三貂角,還是能看到這些一見到我,就害羞躲起來的陽隧足和小魚小蝦小蟹們!


2011.08.16造訪
2011.10.12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