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

野地旅0466:豆腐岬與內埤海灘[宜蘭蘇澳]


  *看著第四批的學弟妹作灘面測量(雖然水準儀架的太低了,有點彆扭),真有種時空錯置的感覺。

  地理系的考察到南方澳來,是常常有的事情,從大一的地形學考察以降,這次大概是我第六次因為考察而來到南方澳,不過每次目的不太一樣。這次是晉升助教之後,首次來到南方澳,目的除了考察一些地形景觀之外,還要協助學弟妹們,實際操作海灘地形的測量。這次老師選擇的地點有三處,分別是位於蘇花公路上的南方澳觀景台、位於南方澳東側海岸的豆腐岬,以及南方澳南側的內埤海灘三處。


  *豆腐岬與內埤海灘位置。

  南方澳觀景台是眺望整個南方澳岬角最好的角度,先前也有多次來此,從較高的位置觀看整個南方澳沙頸岬地形,比較能夠綜觀全貌(野地旅0216南方澳沙頸岬,但這次不是從觀景台,而是蘇花公路的某個位置)。南方澳岬角主要是由豆腐岬一帶的小島(陸連島),以及連接小島與台灣本島之間的海灘(連島沙洲)組成,由於波浪的繞射作用,會將一些較小的顆粒搬運至陸地與小島之間堆積,久而久之,就把原本孤懸海外的小島給連了起來。除了南方澳以外,這樣的「沙頸岬」地形還可以在台東的金樽(野地旅0190金樽遊憩區)看到。

  在觀景台似乎每一次運氣都不太好,這次也是遇到颳大風下大雨,眾人心中還在暗自竊喜說不定不用作海灘測量了(因為儀器不能碰到水),沒想到老師硬是講解到雨過天青,還出了大太陽。於是一切就按照原訂計畫,先驅車前往豆腐岬,讓大家看一下海岸的地形。

  車子停在一個海灣旁,有一些人在戲水,而我們繼續往海邊走去,可以看到幾條海蝕溝,以及更遠處,有不少因為海岸侵蝕而崩落的地方,從上面有些人工建築物的殘蹟來看,以前其實可以繼續往前走,不過現在已經被侵蝕的很嚴重了。此處的岩石(應該是變質砂岩)具有發達的節理,很容易碎裂成一塊塊的,更增添了被海水侵蝕的速率,因此在面向大洋的這一面,其實是不適合興建建築物的。


  *豆腐岬旁的小海灣。


  *豆腐岬海岸旁有個領海基點的解說牌,是指蘇澳港外的米島。米島為一個小小的島礁,與台灣其他領海基點相連的連線,向外延伸12海浬就是「領海」的範圍。


  *蘇澳港南側的防波堤,遠方的山體為北方澳,海面上的小島就是米島。


  *豆腐岬海岸,可以看到是受到了強烈的波浪侵蝕。


  *此處的岩石節理發達。


  *大夥兒在觀察地形中。

  短暫停留豆腐岬後,就出發前往內埤海灘進行灘面測量,也是本次考察的重頭戲。到過許多地方考察,每個地方的海灘也都有些不同之處,例如福隆海灘(沙嘴,野地旅0033雙溪河口沙洲)就比較平緩;而八里挖子尾(沙嘴,野地旅0063挖子尾)則是忽高忽低,水成的沙洲和風成的沙丘地形都出現了;宜蘭的外澳海灘(野地旅0107外澳海灘)則是新形成的海灘,更顯平整;苗栗中港溪口(野地旅0379中港溪口)也很平整,但是海灘上有幾道波浪作用所形成的小崖。

  上述這些海灘,形態各異,但內埤海灘還有個特點,就是海灘上是以小礫石為主,而上述海灘都是以沙為主。內埤海灘或許因為海浪營力較大,因此可以堆積較大的礫石,也創造出了比較陡的灘面。整個海灘,以北半部較為平坦,越接近台灣本島的斷崖處,海灘坡度也越陡,而且出現比較明顯的兩個小崖,形成像是階梯一般的灘台,從同學們實地測量的結果可以大致看出趨勢。


  *內埤海灘北段,較為平緩,而且可能因為位在小島後方,波浪影響較小,所以有較多的濱海植物生長。


  *測量實況。


  *測量實況。


  *內埤海灘南半段,可以看出海灘比較陡,且較無濱海植物生長。

  測量海灘灘面,總是地形計測與實察這堂課中最累人的一部分,每一組利用自動水準儀進行測量,大約僅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且還需要忍受頭頂太陽跟海水反射的雙重曝曬,更折磨人的是,在辛苦測量之時,總會有人在旁開心的戲水,讓心裡頭感覺更為疲累沉重。不過這樣訓練出來的地理系學生,才會具有刻苦耐勞的性質吧?所以每次課程結束之後,總是對於地理系學弟妹們又多了一層信心,因為他們又過了一關。


  *女生,一樣要測量沒有打折。


  *每次測量,一旁總是有不少人在開心的戲水,也算是對地理系學生的心理考驗吧。


2012.05.20造訪
2012.07.01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