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
野地旅0465:思源埡口與蘭陽溪谷扇階地形[宜蘭大同]
*站在羅葉尾溪口畔,看向思源埡口(照片中凹下平地處)。
這是我第四次前往思源埡口,前幾次天氣都不太好,看不到什麼景致,大二地形計測與實察的課程考察,我也是第四次參與了,因此頗期待這次考察能看到什麼。這次路線是從宜蘭方向,走台七線接台七甲線到思源埡口後折返,一條熟悉的路,連天氣都很熟悉,很快就知道大概思源埡口又沒有什麼展望可言了。果然,在思源亭,還是一片白茫茫,完全看不到傳說中的蘭陽溪谷。
思源埡口是雪山山脈主稜線中的一個鞍部,高度1948公尺。在早期部分日本學者研究中,將地勢相較於臺灣一般源頭河谷而言開闊許多的思源埡口,當作是Davis提出的河川侵蝕輪迴中「老年期」地形,老年期地形指的是高聳的山地被侵蝕到差不多沒了,僅剩下略為起伏的「準平原」,而後又被抬升至高處,形成今日的模樣;然而近代的研究則多已不採此種說法,而認為是源頭海拔較低、坡度較陡的蘭陽溪,向源侵蝕並且襲奪了大甲溪源流(有勝溪),因而許多水流改向流入蘭陽溪,而從分水嶺至羅葉尾溪注入有勝溪的交會點之間的這段開闊谷地,則是舊有勝溪所留下的溪谷,而今日有勝溪則因為溪水被襲奪,而呈現乾谷、無能河的狀態。
*蘭陽溪上游至思源埡口一帶之坡度圖,越紅表示越陡,黑色網格的區域則是一些比較大的平坦階地,灰底虛線為主要河川的分水嶺,道路為台七甲線(底圖有不少誤差,並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狀態)。
*思源亭,位在雪山山脈稜線附近,蘭陽溪源頭上方。
*有勝溪,大甲溪上游,此段中的溪水大多來自羅葉尾溪。
*右側建築物為思源派出所(廢),中左的谷地為羅葉尾溪谷,是今日大甲溪的源頭,而原本的有勝溪則是從照片右側往左側流,但今日呈乾谷、無能河狀態。
*乾谷,在谷中有一高度的轉折,即為蘭陽溪與大甲溪的谷中分水。
*在思源派出所前的空地合照,後方為思源埡口。
離開思源埡口後,便折回蘭陽溪谷,考察扇階地形。扇階是河階的一種,不過一般的河階是由主流舊河床再下切而成,因此在地形上,階面的長軸多平行於主流河道,且也和主流河床一樣呈一個向下游緩斜的坡度;扇階則是支流注入主流時,所形成的沖積扇再下切而成的,所以一般階面長軸與支流的方向較為類似,傾斜的方向也與支流河床相近。蘭陽溪谷中,有數個大型扇階,如南山部落所在的「米磨登扇階」,以及一旁的「馬諾源扇階」,此二扇階分別由米磨登溪和夫布爾溪所沖積、下切而成,階面上還有許多更小的支流所形成的小沖積扇,成為「複成聯合沖積扇」。
扇階、河階地形是山中難得的平坦地,且高於河床,不易受到洪水干擾,因此常成為原住民部落所在地,或者是開墾地,像是此處就種滿了高麗菜等蔬果。我們要觀察此處扇階地形,人站在其上,除了感覺平坦和緩斜以外,其實什麼都看不到,最好的方式是從遠處眺望整個扇階,雖然道路直接開在米磨登扇階和馬諾源扇階上,因此我們無法看清這兩個最大扇階的全貌,但上天好像是刻意安排的一樣,在南山部落附近,中央山脈側有一條小支流,名為「美羅溪」,他也有扇階,而且是相當漂亮的對稱形態,我們剛好可以站在對岸一覽全貌。
美羅溪扇階僅有美羅溪沖積,但因為多次的沖積、下切,使得美羅溪扇也分成了好幾層,平坦的階面上也有人種了高麗菜。整個美羅溪扇階以美羅溪出谷口處為最高點,向蘭陽溪谷上下游兩側緩斜,其中因為主流河床坡向的影響,扇階向下游側沿伸的距離較長,而向上游的坡度較陡;綜觀蘭陽溪谷中其他扇階地形,大概也有這個趨勢。
*米磨登扇階的階面上,種滿了高麗菜,聚落為南山部落。
*扇階面靠近山坡地處,有時也會有些小型沖積扇分布。
*蘭陽溪谷,右側平坦緩坡地為米磨登扇階的邊緣,溪床中央種菜的部分大部分並非河階,而是在低流量下露出的高灘地,在大水時仍會被淹沒,屬於現生河床地。
*美羅溪扇,一個非常漂亮的扇階地形。注入蘭陽溪谷後所沖積、下切形成的複成沖積扇,照片左側為主流下游側,因此美羅扇扇階也是往主流下游測延伸較長。
*美羅扇階的階崖處有露頭,可以看到沉積層的顆粒以及層理。
*大家正在觀察地形中。
來到這邊這麼多次,每次看到一批新人來認識自己的鄉土環境,每每覺得有點感動,不管大家抱持著什麼心態,來到野外,就放開心胸的去認識、並努力融入環境之中,就算每個人所想的是五花八門,但這比任何坐在教室裡面,高談闊論環境教育絕對來的更有效果。
2012.05.19造訪
2012.06.28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您好:
回覆刪除我是三民書局地理編輯王薏晶,因目前編輯《高中地理一》需要使用一張沖積扇的照片,看見您網頁中有一張美羅溪扇,希望能得到您的授權使用,我的連絡方式
(02)2500-6600#618,editoratsanmin @gmail.com,盼能與您聯繫,謝謝您。
您好,請來信至theericel@gmail.com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