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
野地旅0662:三民蝙蝠洞與基國派教堂[桃園大溪]
*三民蝙蝠洞一景,扣除人潮,頗有世外桃源的感受。
趁著放假,帶著伊真、巧穎跟君綺三個人,在桃園地區到處跑跑。一時間想不到要去哪裡,翻翻地圖,看到一處曾經「走錯路」而造訪的「三民蝙蝠洞」,心想反正當時沒進去,不如就趁著這天來走走吧,於是驅車前往桃園市大溪區的三民,看看這個據說已經沒有任何蝙蝠的蝙蝠洞。
要造訪三民蝙蝠洞的人,應該都不會錯過不遠處的「基國派老教堂」。基國派並不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派別,而是當地泰雅部落的族語音譯。從劉銘傳時代開始,大嵙崁(今日大溪)設立了撫墾總局,並向水流東(今日三民)與角板山(今日復興)開闢道路,為北橫公路的肇始;日本時代時,在這條道路的基礎上繼續向山區延伸,開闢了由角板山至宜蘭三星的警備道路,北橫公路大體上便是沿著這條警備道拓寬。基國派以及附近的其他泰雅部落,在道路開闢後,大量漢人移入,於是部落居民大多往霞雲、角板山一帶移居,而基國派附近也多了個漢人的地名「水流東」,地名的來源是三民溪的一條支流,在三民一帶是呈現由西向東的流向,這在台灣西部是比較少見的。不過,蝙蝠洞與基國派教堂並不在這條支流上。
基國派老教堂建成於民國五十二年,由孫雅各牧師、 陳忠輝牧師、美國青年軍等籌措經費,黃榮泉牧師設計,建材大多就地取材,疊石而成。教堂外觀小巧典雅,又綴以流線型的立面和圓拱門,象徵著雲端與天堂之路。在新教堂落成後,老教堂一度荒廢,後經地方人士搶救並整修後,成為今日的容貌,並被票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成為許多遊人外拍的景點,這些遊人,當然也包括我們一行四人。
*基國派老教堂前合影。
*老教堂最具代表性的部位便是正門立面(左);透過窗戶,太陽光影讓教堂內部呈現一種莊嚴神聖的氛圍(右)。
*老教堂的石材並不是整齊劃一的方式堆疊,而是有大有小,色彩也不盡相同,多了一些現代感的設計風格。
*老教堂基石。
*蓋在一旁高處的基國派新教堂。
老教堂不遠處就是三民蝙蝠洞的步道入口,把車子停好後,沿著這條「康莊大道」開始上坡。這一路相當好走,直至一處觀景台有岔路向下。順著三民溪往上游走,一時間人聲鼎沸,心想前方的山谷裡是否在辦活動,結果是一群又一群的人,大多是一家老小在此烤肉、戲水,有人還帶了伴唱機來唱卡拉OK,這景象著實令我有點意外,不意外的是,這種環境當然不可能有蝙蝠了。
眾人烤肉的地方,是一處巨大的岩洞,此處剛好位於三民溪的一處轉彎,推測可能是河水在大雨暴漲時,逐漸侵蝕攻擊坡的坡腳,造成岩壁向內凹入,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個大凹洞。凹洞的上游處,三民溪在此出現一個小瀑布,這日的涓涓細流讓三民溪顯得娟秀細緻,但不知山洪來時又是哪番風貌?我在岩洞中到處跑,就為了取得一個最好的景致,事實上,用CCD感光元件過濾掉嘈雜的聲響,只留下畫面,蝙蝠洞也算得上是個世外桃源了。
*蝙蝠洞步道入口。
*這個螺旋觀景台(實際上看不到什麼)處,有岔路往下通往蝙蝠洞。
*步道沿著三民溪前進。
*第一眼看到三民蝙蝠洞的人潮,有點傻眼。
*蝙蝠洞是一個凹入河彎處的大凹洞,凹洞上游端有小瀑布。
*大夥兒進到凹洞內高處拍照。
*三民溪的小瀑布,這樣的水量顯得柔弱秀美。
蝙蝠洞內,可以看的出來曾有大量的落石,因此並不是個非常安全的景點,不過這正是這類河蝕地形的特色。轉念一想,這種「一個大凹洞搭配一個瀑布」的地形配置,在台灣可真不少,包括台南南化大地谷(野地旅0652大地谷)、新北市的三貂嶺瀑布群(野地旅0536久違三貂嶺瀑布群、0115三貂嶺瀑布群)、十分的眼鏡洞瀑布、杉林溪的松瀧岩瀑布(野地旅0060杉林溪森林風景遊樂區)等,都有類似的地形配置;另外,嘉義的千人洞(野地旅0597再訪夢境水漾森林)、廣東丹霞山(野地旅0541仁化丹霞山景區)、彰化八卦山一線天(野地旅0425八卦山一線天)雖無瀑布,但各因不同的原因,有著大小不等的凹壁或岩洞地形。這讓我想到在研究所上「地形學研討」課程時,曾提到一個觀念,「不同的作用很可能造成相似的地形,相似的地形並不一定是相同的作用形成」,畢竟天地間的變數太多,大自然太過奧妙。
事實上,研究瀑布伴生的凹壁、岩洞地形,曾經是我碩士論文題目的選項之一,只是最後沒選擇這個純粹理性的題目。或許潛藏在心目中,瀑布與岩洞對我而言,並不只是地形,更是天地造物主的巧妙安排,這種安排,用數字與結構去分析,也許就破壞了那「精密的美意」了吧。
*基國派老教堂與三民蝙蝠洞地圖。
一、參考資料
1.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81)三民.基國派老教堂.蝙蝠洞
2015.05.16造訪
2015.08.11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