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的龜首(左)與龜甲(右)都是火山。
下巴的老家在台灣島與龜山島直線距離最近的位置,也就是宜蘭縣頭城鎮的梗枋漁港,自從龜山島解除登島禁令,開放登記登島後,梗枋漁港就有遊艇載客前往龜山島,從那時起,只要有機會,我就會跟著跳上船繞島,也看過鯨魚了,但因為沒有登記,所以從未登島過。終於這次有機會跟上了師大文學院畢業季的「跨山越海」活動。所謂的跨山,是指跨越草嶺古道(雪山山脈北端,野地旅0030草嶺古道、0118再遊草嶺古道、0499草嶺古道輕鬆行),而越海,就是越過台灣島與龜山島之間的海域了。
*在烏石港的遊客中心先進行行程解說和注意事項提醒。
*蘭鯨號。
不用多久,龜山島就從小小的一個島嶼,逐漸大到進不了鏡頭。行程是先繞島一周,看看龜山島著名的海底溫泉、龜首的崩壁、火山熔岩流或碎屑流的層狀堆積、海蝕地形等,大部分景觀我都看過了,不過多年未見,還是覺得很興奮。
*龜山島,在龜尾端,看不到龜首。
*龜山島南側的崩壁,可能是龜山島長年以來南面直接受到黑潮的沖蝕,加上多次地震所形成的。遠方是龜首。
*南側崩壁旁有幾個海蝕洞。
*大家趁著好天氣遠眺龜山島。
*龜首附近的海底溫泉,硫磺讓海水水色變白。
*海底溫泉旁開心的大家。
*岸邊的石頭都被海底溫泉弄得有點白白的。
*龜首是一個已經大半崩塌的火山。
*有飛魚被驚起。
*龜首可看到很明顯的層理,應該是一層層的火山碎屑堆積而成。
*龜山島北側的海崖下方,安山岩範圍內也有海蝕洞,像眼鏡一樣也被稱為眼鏡洞。
繞完一圈,就準備登島了,終於踏上這片土地。早期龜山島是有居民居住的,而據說我們家族中的親戚,就是做台灣島與龜山島之間的民生物資往來貿易,所以家中成員很多都去過龜山島,也參加過龜山島上主廟「拱蘭宮」的廟會,而島上有人生病時,也經常是搭貿易船到台灣島看病。民國六十六年,龜山島被劃為軍事管制區,島民被遷移到台灣島上,大部分居住在頭城鎮大溪漁港附近的「仁澤新村」,拱蘭宮也一併遷移過來。島上自此只剩下軍隊(現為海巡),拱蘭宮也改奉觀世音菩薩,改名普陀巖。
經過多年的軍事管制,島上的景觀已然變化許多,民宅大多廢棄,只有海巡隊營舍仍然潔淨。不過其他自然環境變化的不多,會因為洋流流向改變而擺動的龜尾、以及被龜尾環繞的半鹹水湖龜尾湖、茂密的森林,這些都是龜山島上吸引人的景觀。選在這邊辦大學畢業的撥穗儀式,環境真的很好,只是穿著那個學士袍碩士袍博士袍,光用看的就覺得好熱啊!撥穗結束,沿著龜尾湖畔走一圈,結束
*登島,海邊的水好澄澈。
*龜尾,一旁是用卵石堆砌成的堤防。
*拱蘭宮與龜尾湖。
*走在卵石堤防旁。
*龜山島上的聚落遺跡。
*聚落遺跡旁就是當年駐軍五百障礙訓練地。
*現在只剩下海巡營舍有在使用。
*龜山島上村落的主要幹道,終點就是拱蘭宮。
*龜山島海巡營舍。
*在這片大草皮上準備舉辦撥穗儀式。
*好熱啊!
*地理系系主任跟即將畢業的學弟妹們。
*地理系有參加跨山越海的成員。
*文學院參加跨山越海的成員大合照。
*隨船導遊介紹龜山島環境。
*龜山島上的房屋也是就地取材,使用卵石建造。
*一戶人家門口掛著海上常見的浮球。
*拱蘭宮,現在改祭祀觀世音菩薩,改名普陀巖。
*解說中,大家都在躲太陽。
*拱蘭宮門口放了一顆圓形卵石,稱為龜卵。
*龜尾湖的淡水湧泉,是龜山島上重要的水源。
*龜尾湖,原本是淡水湖,但後來因為曾經挖開龜尾建港,海水進入而變成半鹹水湖。
*龜尾湖畔步道。
*遠眺龜尾。
*龜尾湖畔的觀世音菩薩像。
*龜山島坑道,「島孤人不孤」是龜山島地標,不過我們喜歡開玩笑說這是「鳥抓人不抓」。
*龜山島坑道內部。
*龜山島坑道終點,砲台。
*軍用備用碼頭。
*龜尾湖畔的海巡營舍。
*龜尾湖。
首次登島只有上午的時間,加上還要協助跨山越海主辦團隊的攝影跟安全維護工作,所以沒有太多時間到處探索,反正也還沒登過401高地,下次龜山島之行,想必不會隔太久吧。期待可以從401高地上回望自己老家的景色。
*龜山島地圖。
2016.05.27造訪
2016.09.15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