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

野地旅0316:陳中和墓[高雄苓雅]


  *陳中和墓正面一景。

  不知怎地,最近除了一等三角點以外,墳墓也看得挺多,這兩樣東西都有點陰陰的。墳墓陰陰的自然不消多說,一等三角點陰陰的,就要說到日治時期為了進行全島三角測繪,要在各大山頭設立一等三角點以完成三角測繪網,在全台設置一等三角點本點60點、補點34點以及導線點6點,總共100點(另有102點、108點之說,暫不考證),由於為了能夠永久利用,這些一等點均採用花崗岩製成,而且很大一顆,重量自然可想而知,為了運上山頭,雇用了很多原住民去背運,間接造成了不少山難,因此在山頭上看到一等點,千萬別坐在它上面(一等點旁經常看到的三等點亦同)!這麼陰,卻又好像與我特別有緣,方登完柴山南三角點(原本也是個一等點,野地旅0314柴山大道、少女峰與柴山南三角點連走),又看了「陰靈」聚集的忠烈祠(野地旅0315高雄忠烈祠),就馬上跑來找了這個大墳墓,可真夠陰的。

  要到陳中和墓挺容易的,只要搭高雄捷運到五塊厝站,四號出口一出來,一旁那看起來像公園的,就是陳中和墓。你心中可能會納悶,為何像公園?因為陳中和墓現在已經是苓雅區第十四號公園,墓主陳中和現在已經搬到大社陳家祖墳去了。老實說我第一眼看到陳中和墓,除了被他占地廣大所驚訝外,其墓埕上有不少小朋友在奔跑、打球,也有不少小鬼頭在墓丘上方打鬧,更有不少民眾繞著陳中和墓慢跑,好像把這墳墓當作操場一樣!全台灣有哪個墳墓能這麼親近民眾?


  *墓左前方看整個墳墓。


  *墓右前方看整個墳墓。


  *墓丘頂看整個墳墓。


  *陳中和墓空照,黃色線段為100公尺長,可見墳墓本體從半月池右側起算共有三進,由大至小,兩邊均有墓手拱衛,且呈葫蘆狀。(截自Google地球)

  看到這個墳墓,馬上讓我聯想到最近才剛去過的台北內湖林秀俊墓(野地旅0308林秀俊墓),陳中和墓的外型看起來就像放大了的林秀俊墓一樣,主要差異在於最外側的墓埕(外埕、第一進),林秀俊墓位於風水的螃蟹穴上,因而外埕封閉如螃蟹殼狀,加上林墓前有基隆河拱衛,風水形式渾然天成;陳中和墓前方並無明顯的河川水體,在傳統風水概念上,「氣遇風則散,遇水則止」,若氣散則子孫不旺,是故在墳前設計半月池,是陳中和墓最為特殊的地方(一般僅家宅會有半月池,且兼具灌溉、防火功能)。

  除了半月池,陳中和墓還有許多特殊的地方。先來看配件,陳中和墓擁有「寺廟等級」大小的金亭,另外還有形式很特殊的福神(后土、土地公),一般的福神多為單塊立石,講究一點的則會加上墓手與塚丘於福神側(如林秀俊墓),但陳中和墓的福神則像是現在我們所常看到的銅像一樣,有個基座,上方擺設了一個青石雕刻的小巧神像,並非如一般傳統墳墓,也將福神打造成墳塚狀。

  另外還有個台灣其他墳墓找不到的配件,是在外埕上由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所立的一組石燈籠,這在台灣真的是僅見。


  *金亭,位於墳墓左前方;福神,位於墳墓右前方。


  *福神(后土)全貌,與一般的墳塚型式的福神不同。


  *福神前面有小孔和圓形基座,推測是拿來放香爐跟插旗的吧。


  *福神基座四腳有神獸雕刻(左);雕工精細的福神神像(右)。


  *石燈籠,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於昭和十年(1935)所立。

  看完配件,再來看墳墓主體。墳墓主體分成三進,外埕廣大寬闊,腹大口小,中間為大片草地;中埕約呈長方形,地面鋪以紅磚與青石,為祭祀時人們主要活動的區域;內埕亦略呈長方形,但開口更小,地表鋪以青石,另有跪拜磚。每前進一進,墓埕高度就加高一些,區隔不同位置的不同功能。

  墳本體最具看頭的,則是包圍墓埕兩側的墓手,在外埕墓手主要以洗石子工法搭配巴洛克式裝飾品,整體線條呈弧線,造型優美;外埕墓手的最外側有一對石象,其雕刻工法頗有腱陀螺藝術感,生動而柔軟;另外為了解決下雨時塚丘雨水漫流的問題,因此以墓手為溝壁,設計出導流溝槽,引至外埕龍首流出,可減少墓體破壞;整體而言,外埕採取西式工法、西式裝飾,呈現出陳中和墓建造時期,台灣與世界(以日本為主)的貿易互動往來頻繁,文化與建築方面亦受影響甚深。

  中埕墓手以及外埕墓手的一小部分,一改外埕其他部分以西式工法、裝飾為主的內容,出現大量的中、日名人字畫,洋溢著濃濃的東方味道。中、外埕交接處有一對傳統而生動的石獅,內側轉角則有「蔬果拼盤」雕像,共有佛手柑、石榴與南瓜三種,分別象徵福壽(佛手諧音)、多子多孫(石榴多種子)以及財源滾滾(南瓜又稱金瓜)。


  *頗具腱陀螺風格的石象。

 
  *外埕墓手的西式裝飾。


  *外埕墓手有許多流線形的設計。


  *外埕墓手另有塚丘排水設計,墓手上方設有溝槽導流至龍口流出。


  *塚丘上的導流設計。


  *石造長椅,接近中埕處開始轉以中式裝飾為主。


  *生動的石獅,雕刻繁複。


  *蔬果拼盤,右圖可以看到佛手柑,維妙維肖。

  內埕墓手,仍以東方風格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內、中埕交接處,設有日式石燈籠造型裝飾,頗為特殊;墳墓正身墓碑因陳家子弟已遷葬,因此墓碑被取下而改為記事碑;夾住墓碑的肩石也有極具藝術價值的雕刻、書法,同時也設計了墓龜處的排水口,為鰲魚造型;埋放棺木的墓龜處真的做成龜殼造型,為我第一次見到。三進墓埕共同的特徵就是,在墓手側都設置有「長椅」,推測是陳家子弟祭祀時休息使用。


  *日式石燈籠造型裝飾(左);記事碑(右)。


  *墓體正身。


  *墓龜處的排水設計,水口為鰲魚(左);夾住墓碑的肩石。


  *墓龜,真的是個龜殼,有長壽之意;墓龜後方也有金色的壽字,由四隻蝙蝠環繞,象徵「賜福」。

  這麼宏大的墳墓,在早期台灣幾乎可用「稱霸」來形容,然而與台北的陳文瀾墓(野地旅0309陳悅記墓園)相比,缺少「做官」的證據,這也正是因為陳中和乃商人起家。陳中和少年時期在當時打狗首富陳福謙底下工作,獲得陳福謙賞識而任總管;陳福謙死後,子孫爭產,陳中和於是自謀出路,設立商號,經營米糖出口貿易(主要為日本);日本領台後,陳中和將商號改為「陳中和物產株式會社」,並趁著日本政府清丈土地時,取得了打狗地區的大片土地,成為打狗最大地主。後亦有投資台灣製糖株式會社,並成立「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打狗整地株式會社」,與日本的貿易越趨頻繁,一躍而成打狗首富。

  陳中和發跡於苓雅,死時(昭和五年,1930)的五塊厝聚落附近仍是一片荒涼,因此設墓在此很正常,既方便管理,也不會離人群太近;陳家出資請當時著名建築師蔣馨設計(同時也是辜顯榮墓的設計者),以顯氣派,歷時五年建成。時至今日,高雄大都會區早已超越五塊厝地帶,陳中和墓也成了都會中的公園,而政府也已指定為三級古蹟;陳家至今仍具有影響力,在高雄,前市長陳啟川是陳中和之子、前高市議會議長陳田錨為陳中和之孫、前立委陳建平則為陳中和曾孫,且高雄現在尚有許多陳家土地。

  台灣南部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靠著米、糖立足於全球,下次在苓雅十四號公園草地上奔馳時,別忘了轉頭看看,這位曾經在台灣國際貿易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先人。


一、參考資料
1.文建會文化資產部落格
2.高雄市文化局-陳中和墓
3.維基百科-陳中和


2010.12.18造訪
2010.12.22完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