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野地旅0176:八八水災(莫拉克颱風)[南台灣]

地點:南臺灣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七日至八月九日
性質:旅行

---------------------------------------


  *八月一日早上六點所公布的天氣預測圖。(引自中央氣象局)


  *八月一日晚上六點所公布的天氣預測圖。(引自中央氣象局)

  南橫行出發前,我一直對菲律賓東方外海的熱帶低氣壓生成耿耿於懷,先前連續好天氣超過兩周,許多水庫都在鬧肚子餓,颱風生成的熱區(菲律賓東方外海)居然經常連片雲也沒有,偏偏我們即將出發前往南橫的時候,生成了個低氣壓,希望不要影響到台灣。看到八月一日晚上這張天氣預測圖後,心裡頭還想說,這下應該沒啥問題了,看起來準備往海南島過去,於是放心的出發前往南橫。

  沒想到這就是問題的開始。

  不在平地的這幾天,這個低氣壓有了驚人的變化,在經過呂宋島時,不知為何,低壓一分為二,西邊的低壓繼續沿著既有路徑往海南島去,東邊的低壓則好像觸電一樣倒彈回菲律賓東方外海,讓人詫異,而且由於太平洋高壓的逐漸東移,以及北方低壓的牽引之下,東邊的低壓令人擔心,根據路徑,很可能從台灣東北角外海掃過,先前那兩周海面上的萬里無雲,成了這個低壓威力增強的最大助力,水氣不斷增加,終於在八月四日,也就是我們正要從梅山口走25公里的路到天池的這天(野地旅0173南橫行第三天)形成颱風了。

  莫拉克,今年第八號颱風,英文原名為MORAKOT,由熱帶國家泰王國命名,泰文意義為「綠寶石」,莫拉克颱風則像是一顆海面上超大的寶石,匯聚了被陽光曝曬兩周的海面水氣,並引入南海的水氣,與幾乎同時形成颱風(第九號颱風,柯尼GONI)的西邊低壓互相牽引,使得莫拉克路徑逐漸偏南,從西北西的走向轉為正西,朝的台灣東部直撲而來,超厚實的雲系,加上一直偏南的路徑,嚇的我們在埡口山莊決定隔天直接下山,不敢在那美麗的利稻多待一天(野地旅0175南橫行第五天),就在我們從埡口山莊出發後半個小時(早上8:30),莫拉克颱風陸上警報發布了。


  *颱風在八月六日晚間的預測路徑與影響範圍。(引自中央氣象局)

  我們下山之後,根據一般經驗,推測台鐵、高鐵全台路線皆會停駛,東北部地區公路交通可能受阻,於是搭上了比較早的火車各自返家,除了語玥留在台東利嘉,其他人分別往台北和高雄兩大都會區,在都會區,至少會比在山中來的安全許多。我們安全抵達高雄之後,還無風無雨的,不過看到氣象預報,知道颱風即將接觸陸地。原定在高雄玩一玩的計畫,看來也只得暫緩了。

  果然隔天風強雨驟,除了去一旁的7-11外,根本就沒有出門的打算,電視機上各地雨量不斷累積,從苗栗、嘉義到高屏地區,屏東三地門雨量測站的降雨量預測從700公厘、1000公厘、1500公厘、2000公厘不斷上修,兩天下來,居然下了3000公厘的雨,換算一下,三公尺高唷!看到這樣的雨量,學地理的我們,心都涼了。


  *八月七日的累積雨量圖,主要降雨中心有宜蘭太平山區,苗栗南庄鄉、泰安鄉,新竹尖石鄉、五峰鄉,南投信義鄉,嘉義阿里山鄉、梅山鄉,高雄桃源鄉、那瑪夏鄉、茂林鄉、甲仙鄉、六龜鄉,屏東三地門鄉、霧台鄉等。(中央氣象局)


  *八月七日晚上八點的颱風警報單。颱風中心尚未登陸,但已經全台籠罩在暴風圈範圍內。此時台灣西南部的氣流以逆時針來看大約是西風,故新竹、苗栗一帶山區降雨量大。(圖引自中央氣象局)


  *八月八日累積雨量圖,北台灣的降雨已經緩和了,反倒是南台灣,已經無法分辨降雨中心在哪些地方了,從南投縣信義鄉以南,一直到墾丁的降雨量都超過300公厘(基本上這個數字已經是豪大雨了),屏東三地門鄉、嘉義阿里山鄉、高雄桃源鄉、那瑪夏鄉、甲仙鄉等地都超過1000公厘,台南縣也不遑多讓。(中央氣象局)


  *八月八日下午五點,颱風中心已經從桃園出海,但此時氣流將南海海面豐沛的水氣引入台灣西南部,造成西南部降雨嚴重,是這種路徑的颱風最基礎的特徵!(圖引自中央氣象局)


  *八月九日累積雨量圖。基本上八月八號時的降雨量已經讓整個台灣南部受創嚴重,八月九日則是雪上加霜,隨著颱風的北移,氣流從西南海面引入的水氣也跟著一起北移,雲雨帶由屏東至阿里山,北移到中部山區,但雨勢較緩,然而土壤含水量早已飽和,任何多降下來的雨水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中央氣象局)


  *八月九日下午五點,颱風暴風圈基本上離開台灣,但西南氣流所形成的雲雨帶仍繼續作祟。(圖引自中央氣象局)

  有沒有,這颱風一點也不虛胖,超壯的咧。

  如上面幾張圖所說,八月九日雨勢較緩,我和林怡終於決定要從高雄回台北了。原定要搭台鐵回台北,卻發現高雄站當時只能通車到岡山(有搭跟沒搭一樣),只好改搭高鐵回台北,因為早上高鐵仍有營運,然而得知高鐵因擔心積水影響行車安全,後來只開到台中便不再往南,我們只好再轉往客運站,發現每家客運站的人都爆滿出來,不知客運多久沒有這樣的「榮景」了。我們在統聯客運排隊買票,往台北大約每十分鐘有二到三班,我們仍然必須排到一個小時之後(大概就是二、三十班車之後),可見人真的很多。


  *高雄市統聯客運站內,這應該是當天人最少的時刻。

  上了客運,我相機一直準備著,因為早已看到電視上報導西南部平原區嚴重的災情,但實際看到後仍是大為震驚!台南縣新化到麻豆一帶,用水鄉澤國已經不足以形容,曾文溪、急水溪、鹽水溪乃至於嘉義縣的八掌溪,條條暴漲,甚至在雨量暫歇的時刻仍嚴重逼迫堤防,荒溪型河川平日沒啥水,但在極端降雨事件時,他們的水流量真的是太驚人了!


  *新市一帶,大水肆虐。


  *新市的農田全泡水中。


  *靠近麻豆一帶,淹水波及國道,一度造成國道客運也暫停營運。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


  *T霸也倒臥水中。


  *曾文溪暴漲,堤防看起來岌岌可危。


  *麻豆的文旦,都在水裡了。


  *麻豆交流道一帶淹水。


  *某高架道路工程工區淹水。


  *大安溪暴漲,平常哪有那麼多水啊!


  *平常的大安溪,大部分都是石頭。(2007年4月14日攝於火炎山腳)

  回到台北,小林、民權、民族、新開、寶來、荖濃、甲仙、梅山、豐山、石卓、達那伊谷、太麻里、金峯、知本……各地的災情逐漸曝光,看著新聞,都覺得好難過,最難過的莫過於南橫沿線以及阿里山公路沿線,八月六號我們才剛離開南橫,才剛剛用腳體會過的地方,剛剛留下我們足跡的地方,剛剛讚嘆過的地方,剛剛哀嚎過的地方,現在通通命運未卜,一方面慶幸我們沒留在利稻消耗當地人的食物,另一方面又感嘆大自然的無常。

  救災這回事,我們是外行,責怪政府執行不力、動員不佳等,不方便評論,不過把救災速度要求的像921地震一般快速,確實是有點太過苛求。921地震的受災範圍基本上是呈線狀,道路整平、搶通某幾個節點後即可通往災區,而颱風水災除了四處惡水肆虐,更要對抗不時吹來的強陣風,在屏東栽掉的直升機就是一例,國家不可能叫好端端的人送死。

  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早年的開發過程中,不重視環境而重視經濟發展,這不是哪個人的原罪,而是從前的不智。扯遠一點,明末清初時,大批漢人從大陸來台開墾,迫使許多原本居住於較平坦處的台灣原住民往山區移動,這可算是第一次的遷移;後來日本政府為了控制山地原住民,執行「山地移駐政策」,除了將原住民部落一分為三,和其他部落的人雜在一起之外,更將之遷離原本的居住地,來到新的地方,小林村就是那時後所出現的(台灣堡圖上仍未出現聚落,僅有便道,而稍後期的日治台灣地形圖則有聚落出現,居民多為西拉雅族人);民國之後,人口快速增加,開發畸零地、海埔地、山地的動作越來越大,例如台灣省政府文獻會就曾經出版一系列政府研究出版品,其中1963年以降,便有類似「御用學者」提出了一系列開發海埔新生地的建議,而在更近期,以北台灣為例,汐止某廖姓鎮長大量發給建照予建商,在山坡地上大規模開發等,都是台灣破壞山林河海的明證。

  很幸運的,陳水扁總統任內的颱風災情都沒這麼嚴重,而馬英九比較衰一點。至於父親節該不該吃番薯粥、該不該染髮、該不該和親友聚餐,我想這是枝微末節的個人問題,只是馬政府的政務官比較不會說話,安靜做事不就好了?

  對於台灣的未來,我想政府或許應該要有遠見一點。首先,上位者應該要能統覽全局,馬英九不應該去指導堤防如何做,而是提出台灣治水理念給專責單位執行,劉兆玄不應該去擔心災民要發放多少錢,而是在撫慰災民心境的同時,責成相關單位做出災損評估與經濟損失,並依此由該單位給撫卹建議;第二,地方政府應該做跨資源整合,志工的數量、功用應予以透明化、清單化,以免浪費太多人的愛心,又能夠有效的整合民力,此外,災民的安置作業以及撤離的標準制定是迫在眉睫的,畢竟颱風季尚未結束;第三,教育體制的修正,尤其是環境教育的部分,我們在地理教育中經常感到苦惱的是,環境與課本的脫節,如何恢復連結成為教育民眾正確知識的第一步!

  還山於林、還地於水、還灘於海,只喊這些口號的人,是不懂社會民情,只說這些的官員,是不負責任的。若要這些從百年前就被剝削的山區民眾下山,是要他如何生存?政策、歷史脈絡等都不站在他們的命運這邊,而修改、修正政策更是一門大學問。災民激情,災民有權力激情,災民為什麼不能激情,但其他人應該要平心靜氣的好好想著,若一味的跟隨災民的言論而起舞,是民粹;若讓政治名嘴凌駕專業,是無能。

  舉兩個例子來說好了,第一,大家一味的指責氣象局雨量預測不準,這不是氣象局第一次挨刮了,從之前幾次颱風路徑報不準,預報宜蘭登陸跑到花蓮去,就被罵到臭頭;這次CNN說超級颱風,就把CNN主播當成神,但各位是否知道,1000公厘的雨下在美國,會發生什麼事情?2001年納莉颱風在台北也不過降下1000公厘不到的雨量(大約是800公厘左右),就淹大水了!2004年艾利颱風兩天降雨1400公厘造成桃園一個月無水可用,那一天2000公厘該怎麼辦?中央氣象局的預報是提供人們預警的可能性,而誤差值幾乎是全世界最小(大陸一次就撤退了超過100公里長海岸的居民),颱風暴風圈總是籠罩全台灣,哪裡登陸似乎就不是重點,而雨量一開始雖然沒預測到2000公厘或3000公厘,但看到1000公厘的雨量還不能給大家警惕嗎?這是教育無法與實際狀況連結的例子,而在上位者也沒有這種知識,一來錯過最佳撤離時間,二來在究責上也嚴重打擊團隊士氣。

  第二個例子,我不太認為荖濃溪的越域引水工程會是造成小林村滅村的直接原因(但說不定是間接原因),但貿然停工的結果,將有可能造成下一波的災難,有研究指出,全由曾文溪支應水源的曾文水庫,在民國105年將嚴重不足,到時需要荖濃溪越域引水補充曾文水庫的水,才有辦法稍解旱象(這是在美濃水庫被否決後,所提出的替代方案)。這是執政者缺乏對環境政策的遠見,且民粹、名嘴凌駕專業,所出現的可議決策(我還記得水利署長陳伸賢在聽馬英九說話時為難的表情)。

  總歸一句,眼光放遠,不然下一次水災,天知道什麼時候來?這幾天晴空萬里,有沒有人知道前幾天太平洋上有強烈颱風(10號颱風梵高VAMCO,約在北緯27.5度,東經155度的海面上,8月23日減弱為中度颱風)?如果有個真正懂地理的人當總統有多好(學地理的當總統太苛求了)。

  最後來回顧一下美麗的台灣好了,以南橫公路和阿里山公路為主題吧。

南橫公路精選照片五張(2009年8月2日-8月6日)
野地旅0172號:南橫行第一、第二天
野地旅0173號:南橫行第三天
野地旅0174號:南橫行第四天
野地旅0175號:南橫行第五天


  *南橫天池眺望玉穗山、玉山群峰。


  *南橫公路山坳中的霧林景緻。


  *多層次的原始霧林風貌。


  *埡口山莊下方的大摺皺露頭,色彩斑斕。


  *利稻部落的河階景緻,一付世外桃源的模樣。利稻部落的聯外道路直至八月二十一日才搶通。

阿里山公路(新中橫玉山-阿里山支線)精選照片五張(2009年5月9日):
野地旅0145號:天長地久吊橋
野地旅0146號:鹿林神木
野地旅0147號:石山觀猴
野地旅0148號:夫妻樹


  *阿里山公路旁曾文溪谷一景。


  *阿里山公路旁的山葵田。


  *鹿林神木,全台胸徑第二大的神木!


  *石山觀測所的小猴子!


  *著名的夫妻樹。

2 則留言:

  1. *八月一日晚上六點所公布的天氣預測圖。(引自中央氣象局

    不是 那是地面天氣分析圖

    回覆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