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068:中正老街[台北汐止]

地點:台北縣汐止市中正路老街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性質:收集報告資料
---------------------------------------

  *很混亂的一張路線圖,因為什麼都搞不清楚就出發了。青綠色是我們的起點汐止火車站站前廣場,然後往左上中正路走進去,從小巷子彎到和平街,再穿過防火巷來到河邊(第二站藍色點磚造房),沿著溪邊社區營造的小公園綠地走到淡水河岸的第三站,淺藍色點禮門抽水站,再繼續沿著河邊走,到深綠色點的第四站洋樓立面,之後沿著禮門街往下走回到中正路,第五站粉紅色點濟德宮,接著回頭續行禮門街,走到大同路二段上,到公園路附近左轉來到忠順廟(第六站紅點),回頭續行大同路回到汐止火車站,過鐵路、南昌街到忠孝東路,第七站墨綠色點吃午餐,接著原路返回,從汐止火車站前廣場延鐵路下方停車場,到秀峰路過鐵路,抵達汐止運動公園(第八站橘色點)停留,最後沿著水源路一段返回林怡家。
  我一開始先到林怡家附近等,然後一起出發,先在康誥坑溪附近照了幾張相,順便去了康誥坑溪旁的土地公廟「福興宮」看看,意外發現裡面有石造小廟,挺有趣的。至於神明的供奉位置,我覺得這間廟真是不倫不類,土地公跟中壇元帥供奉在正位,兩旁配享的居然是關聖帝君和天上聖母,神格不合禮,而廟門三開間也不合理(土地公神格低,為一開間;關聖帝君與天上聖母神格高,為五開間)。

  *福興宮小廟,裡面拜的是石頭公!

  *不倫不類的神明供奉位置,中間大位是土地公,其左為財神土地,右為中壇元帥(哪吒),左邊的供桌上是天上聖母(媽祖),右邊的供桌上是關聖帝君。中間供桌下方有虎爺,小土地廟在左側地上,僅點燈不燒香。

  *福興宮外觀,三開間真的很詭異。
  隨後我們搭乘汐止免費的社區巴士水源線,抵達汐止火車站開始我們今天的中正老街行程。

  *汐止車站站前廣場,這一段鐵路現在全部高架化。
  我們找到了中正老街的入口標示,是一個早晨的市集吧,裡面人頗多的,就像個傳統市場那樣,沒什麼特別的。只因為人太多了,我們兩鑽進了一條巷子通往和平街,再從和平街往河邊走去,終於找到了一些磚造老房子。這是我們的第二站。根據資料上(應該是汐止鎮志)說,當時因為以水運為主,所以房屋正門多開向河流,而非如今日的新房子開向馬路。但這邊看不太出來,聚落太密集,且許多房子已經損壞。

  *中正路入口處,左側的車頭涼麵可當地標尋找。

  *彎進巷子裡,可以看到這樣的磚造建築物。
  之後我們繼續沿著河邊走,河邊都有社區做的社區營造,小公園看起來還不錯,但也有好一塊地方是被人拿來種菜的。不久之後接到基隆河岸,這邊也出現了一些磚造房的斷垣殘壁,不過已經可以看出這裡是「正門面河」了!再往前行,一棟藍色的詭異建築出現在眼前,底下的河堤還有大型裝飾,這裡是禮門抽水站,也是汐止以前的舊渡頭牛稠頭所在地,也是我們的第三站。
  牛稠頭的地名由來說法有二:第一,昔日皆用牛車,而此地人口多,牛車也多,故德得名;第二說是以前人稱礦坑為「牛稠仔」,而建立牛稠仔所需的支撐木材相思木均在此轉運,故得名。

  *社區營造小公園,遠方藍色的建築即是禮門抽水站。

  *被植物湮滅的老房子,正門面對河流。

  *另一間殘破的老房子。

  *從這個房子與停車的地方的落差,可以知道現在的路是加高的,畢竟,越往河邊越低是常態。

  *抽水站旁詭異的裝飾,上面有些和渡船頭有關的畫。

  *禮門抽水站。

  *背對河看一旁的巷子,有個明顯的上坡,推測應該是以前基隆河的河崖所在(見野地旅0029新店溪河床)。
  離開禮門抽水站,繼續前行,又是一段美化過的河堤,不久之後看到了旁邊的住宅區一樓,都有加裝防水閘門,可見以前河水都是會漫過河堤的!老實說,這堤並不矮唷,只是河道太窄。再往前走,看到跨河的大橋之後,頭兩間房子是洋樓形式的,山牆立面十分華麗,這裡便是我們的第四站,我們只能看到二樓以上的部分,因為一樓被加高的路面擋住了!

  *河堤。

  *房子都加裝了防水閘門,還有幾個小排水孔。

  *基隆河與汐止市。

  *並排的兩間洋樓,正面都是面向河流的。
  離開河堤,轉回中正老街。中正老街的位置在十八世紀時是平埔族的巴卡西社,大正九年時設置汐止街,汐止地區至此才有現代化的開發,並隨著此地茶葉、樟腦的生產與轉運,逐漸繁榮。然而現在水運功能不再,茶葉、樟腦的生產均已沒落,汐止也早已轉型成為大台北地區連接基隆港之間的一個過度地帶、衛星市鎮,也逐漸受到台北市地價影響,高級的住宅區越來越多,而台北人也喜歡在此居住。
  老街在這裡的形象已經剩下買菜賣菜了,不過還是有些核心的信仰留存。我們來到了第五站濟德宮,約建於西元1700年左右的濟德宮,裡面供奉的是媽祖,就可以與從前以水運發跡的汐止扯上關係。濟德宮內除了主祀媽祖,一旁還陪祀著泉州人的神明清水祖師,可以知道汐止這邊的開發,泉州人著力甚多!廟門正對基隆河和舊碼頭一帶,是以前汐止最繁華的區塊。

  *標準的「一層樓半」的台式長屋建築,底下住人,上面半層是屋子三角屋簷所剩的空間,可當儲藏室。

  *亭仔腳與傳統長屋。

  *地上可見日治時期的「S陰刻磚」!為英商「撒木耳煉瓦會社(Samuel & Samuel Company)」所煉之紅磚,S為公司名縮寫,但後來S磚逐漸被「台灣煉瓦株式會社(Taiwan Renga)」所生產之TR磚所取代,因此可以推測中正老街房屋興建年代可能早於水源路老屋(見野地旅0050水源路)。

  *老街的亭仔腳。

  *濟德宮。三開間而已。媽祖1192年由宋光宗封為靈惠妃之後稱天妃娘娘,清聖祖康熙派前施琅攻克台灣後隔年(1684),才正式封媽祖為「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正式由妃成為后,不曉得時間年代上的相近是否也導致應該要五開間的后,只有三開間的規模。

  *清水祖師。上有靈蹟昭彰匾額為汐止街代表所獻。正殿旁的石柱均有來歷,最古老可追溯至道光年間。
  離開濟德宮,循原路回到禮門街再轉大同路,朝汐止火車站的方向前進,途中經過一鳥居,頗為突兀,於是走近一看,他是在民國五十八年修建的,有些石燈,再往裡面走,就來到了第六站忠順廟。忠順廟建於民國三十四年,裡面供奉的是張巡、許遠這樣的忠義人士,至於廟前的石燈,根據記載(汐止鎮志),應該只有一間,且推定建於昭和十二年,因為廟前石燈最早為昭和十二年,由信用組所奉獻,鳥居也為此時所遺留,而神社主體已經不見,地權由汐止蘇家在光復後捐給公所,後來才撥給忠順廟使用,但地權仍屬公所。祭祀張巡、許遠這類忠臣,或許也與當時剛光復的時代背景有其關係,拆神社蓋忠順廟,為的就是要除去日人影響,重新找回漢人尊嚴。

  *鳥居,這種東西出現在台灣真不習慣。

  *忠順廟正面,兩隻石獅均為昭和十二年十月所奉獻。

  *昭和十四年由松山的陳復禮① 、徐香卿奉獻。

  *由汐止公學校所奉獻,一側書寫的居然是「皇紀兩千六百年②紀念」。

  *益興炭礦株式會社奉獻,可見煤礦在汐止的地位。

  *一旁還有倒臥在停車場的捐贈者名錄。

  *附近的公園樹下有土地測量局所設之三等衛星控制點美化點。
  肚子餓了,我們隨意亂走,找了涼麵(第七站午餐)來吃(實在很悶熱),然後再到汐止火車站裡面亂晃買了思樂冰,還玩了一下投籃機,才六十分我果然很弱,而且投一投手就很痠了!最後我們沿著汐止火車站底下架空的部分,也就是沒什麼車的停車場,一路走到火車站的另一頭,秀峰街的地方,去汐止運動公園看看風景。

  *汐止運動公園,正對的大樓是汐止市公所,後方的山則是大尖山(野地旅0048大尖山)。
  休息的差不多了,送林怡回家,我也趕緊去照一些我自己要的報告照片了!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媽祖
2.台北縣史蹟檢索
3.媽祖廟(濟德宮)
4.台北市立圖書館分館閱覽室
5.錫口地理滄桑史
6.《An Approaching Exploration to the Preacher Shui-Long Chen(Nern-Gee Chen) and his Descendants in te Chruch, Family and Social Life》蔡主恩,2002.6,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
7.我的赤腳旅行-[日治遺跡]皇紀兩千六百年
8.臺灣煉瓦TR紅磚凸凹版,S煉瓦正S版與反S版〈日據時代〉
注釋:
① 陳復禮:生於明治十三年七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錫口教會之長老,台北市松山地區仕紳,大正十四年任松山庄長,昭和四年為復記產業合資會社代表,發展地方實業,曾捐地提供政府興建圖書館松山分館。其父陳水龍擔任錫口教會長老達26年,退休後經營「陳能記」商號;其子陳拱北為台大公衛所教授(所長),並兼任WHO顧問職,人稱「台灣公共衛生之父」;復禮之女陳智慧則與艋舺仕紳林春生家族聯姻。
②皇紀兩千六百年:以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位之第一年起算,神武元年約為西元前660年,1940年為皇紀2600年,亦為昭和十四年。台灣有多處為紀念該年而建立之古蹟,如苗栗獅頭山山門、新竹靈隱寺石燈籠和水手缽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