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野地旅0350:羅山泥火山[花蓮富里]
*富里羅山一帶,海岸山脈西側沖積扇上的稻田。
台灣雖然真正的火山活動並不是非常的旺盛,至多在大小油坑看到猛烈的噴氣,不過另外一種迷你、小巧的地形,卻也用相同的名稱吸引著一些愛好自然的人,這種地形就是泥火山。進入地理系後,已經看過了深水(野地旅0010深水泥火山)、草山滾水窩(野地旅0339:二寮、草山月世界與308高地)、古亭坑小滾水(野地旅0341小滾水泥火山)的泥火山地形,以上泥火山都聚集在台灣西南部地區,而東台灣,也有泥火山的分布,主要在花蓮富里的羅山(鹽埕)和泡泡(電光)兩個地方。其中又以泡泡泥火山規模較大,但較難抵達,因此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只選擇造訪了羅山泥火山。
*富里、羅山一帶地形圖。
羅山泥火山所在的位置,大約在螺仔溪的東北側、海岸山脈西側的淺山地區,地質上屬於蕃薯寮層的泥、砂岩互層與利吉混同層(泥岩夾雜外來岩屑),且因位於板塊交界帶,地質上有較多的裂縫(永豐斷層),每當雨水從這些裂縫下滲至泥岩層中,受到地底壓力影響而再度冒出地表,在這段過程中溶解了一些泥質並帶至地表,就形成了泥火山的地形。
此處的泥火山,這次造訪共有三個噴口,其中兩個大概直徑都有數十公分大,邊坡略呈盾狀,稱為噴泥盾,另外一個噴口十分的小,直徑僅數公分大,屬於噴泥洞。大致看起來相當低平,不似深水泥火山的噴泥錐般壯觀。
*羅山泥火山地形,其實就是一片泥地,泥火山的泥漿常把地下的鹽類也帶到地表來,水分蒸發後就殘留白色的鹽結晶,因此地名也被稱作鹽埕。
*兩個主要的噴泥盾,噴口直徑數十公分,邊坡坡度約5-20度。
*活動不強,偶有些小泡泡冒出來。
來羅山,若專程看泥火山,確實是有些失望,畢竟整個泥火山本身也是昏昏欲睡;但如果把視野放大一些,附近的風景倒也不錯。泥火山處可遠眺羅山瀑布,羅山瀑布所在之處是都巒山層的火山角礫岩,質地堅硬,因而造就了海岸山脈尖而陡峭的山脈主稜,高度常可突破一千公尺;羅山所在的八里灣層與利吉層則相當易受侵蝕,因此形成了海岸山脈前緣與縱谷間較低矮的山丘,高度大約在兩百到五百公尺左右,從上面的地形圖,便可以大致看出軟硬岩層所形成的不同的山勢。
在這些低矮的山丘上,農業利用興盛,泥火山旁的「大魚池」就是用來蒐集海岸山脈所流下來的一些地表水,藉以灌溉農田,順道種植菱角、養魚。而這些小山丘則有許多地方開闢成梯田,展望好時,可看到一階階的梯田,遠方則是翠綠的縱谷,再搭上一間純樸的農舍,此情此景,確實是比泥火山還要有看頭多了!
*羅山梯田,照片右側可以隱約見到花東縱谷。
*大魚池。
*遠眺羅山瀑布,後方高聳的山區即為都巒山層分布區域。
雖然羅山泥火山並沒有想像中的吸引我,但羅山的景致讓人感到閒適恬靜,此外,心中更遙想著規模更大的泡泡泥火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地名便已經依照泥火山的特性命名為泡泡(此外泥火山噴發時常帶有靜電,因而該處又名電光),真令人嚮往。不過,泡泡泥火山較難抵達,可能還要好一段時間才有機會吧,在此之前,先分享容易抵達的羅山泥火山給各位。
一、參考資料
1.羅煥記、陳文山、宋聖榮(1993),《五萬分之一台灣地質圖-成功、東河》,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楊貴三、沈淑敏(2011),〈地形篇〉,《臺灣全志‧土地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3.佑佑皮皮.home-【小推】花蓮「羅山有機村」:羅山瀑布、泥火山、大魚池~經驗分享
2011.04.02造訪
2011.04.29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