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
野地旅0352:再探八邊溪口[台東成功]
*走過艷陽高照的礫石灘,我們在八邊海岸。
八邊溪口,並不是一個什麼有名的景點,恰巧因為人在師大地理系的地形實驗室,才有機會到這個地方來。兩年前,先是沈淑敏老師的課程考察,第一次來到八邊溪口(野地旅0158八邊溪口),看到了非常清楚的海岸侵蝕後退的證據,以及荷重鑄形的地質構造,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同年九月,又跟著沈老師、楊貴三老師、李思根老師和稜翔學長再度造訪八邊溪口,這次則有大愛電視台的紀小姐等人同行,拍攝了有關台東海岸侵蝕後退的相關新聞影片。相隔了大約一年半,再度造訪這個地景快速變動的美麗海岸。
*本影片就是當時拍攝的其中一部份,兩分十秒左右的地方有個穿藍色衣服、頭戴黑色帽子的謎樣人物走進畫面,那就是我了,大概是我太礙眼,畫面只有幾秒鐘。
今日的八邊溪口一如前兩次造訪,艷陽高照,我們順著從八嗡嗡與現在的省道岔出的濱海公路(也就是以前的省道),由南往北開去,會先經過平直的嘉平海岸,隨後經過一條名字充滿了日式風味的「瀧乃橋」,之後在一處道路上坡接回現在省道的地方,靠海處可以看到幾個養蝦池,便可以停車了。從此處要先走過上次也有經過,飼養了許多羊、火雞的地方,當然此處還有幾隻看門犬,上一趟還有原住民朋友幫我們「招呼」這些狗,這次全憑我們自己的膽識繞過牠們,我們還把一隻羊給誤認成狗。
*嘉平、八邊海岸地形圖。
*這一趟來,養蝦池都已經開始蓄水了,上一趟還在整建中。
*不變的是雞依舊在逛大街,狗依舊在吠,羊依舊在咩。
畢竟已經來過兩次,很純熟的找到路之後,先帶著大夥兒找舊的濱海公路遺跡。那座大正年間興建的斷橋,此次來似乎是碎裂的更嚴重了些,可以看到道路修築的地方原本有一定的高度,從岩層剖面來看,底岩(八里灣層泥岩)之上有大小顆粒混雜的堆積層,沈老師推測認為此處是八邊溪的沖積扇,有可能是八邊溪曾發生大規模土石流,形成了一處較平坦的區域,加上海浪侵蝕、地殼抬升而形成海階,因此聚落、道路都出現在這上面,但此處海岸侵蝕強烈,因此當年建路的地方,都已經被侵蝕殆盡,只餘下這一條橋(歷史地圖對照請參考野地旅0158八邊溪口)。
第一次見到海岸侵蝕如此嚴重的人,會驚覺自然的力量原來是如此強大,也會因為感到人類的渺小而謙卑。八邊溪口正是所謂「桑田滄海」的實踐,此外,對於地形變遷,還有一些人為因素,上面的影片中略有敘述,在此就不多說。
*舊的濱海公路就從這個缺口通向現在的海洋。
*以前的路基還看的到,橋柱上仍有著大正年間的字樣。
接著再帶大夥兒去看了蝕餘的海階以及荷重鑄形的地質構造。不知是我的錯覺還是真的,感覺此處的海階殘餘越來越少了,或許中間這段時間的幾次颱風所造成的大浪或大水,也有對這些蝕餘海階做進一步的侵蝕。荷重鑄形地質構造仍在,此次也比較深入的發現了一些八里灣層中的化石、波浪狀沉積構造等。有關荷重鑄形沉積構造的成因,在上次造訪的網誌中已經提過,此處就不多說。
*蝕餘的海階面,僅存一丁點。上層推測是土石流堆積物,下層則是八里灣層泥岩。
*荷重鑄形沉積構造。
*八里灣層中發現的一些炭化木。
*八里灣層中較小的波浪狀沉積構造,成因可能與荷重鑄形類似,但也在土壤液化的狀況下看過類似構造。
在這裡,我們見識到自然是會收復失土的,只是時間早晚、快慢的問題,我們在八邊溪口,謙卑而恭敬的向自然學習,一方面讚嘆造物主的神功鬼斧,另一方面則反省自身對於土地的侵犯。看著嘉平海岸的消波塊,再看看八邊溪口的海灘巨礫,我們可以想想,當自然決定收回這片領域的時候,人們該如何自處?消極的抵抗自然呢?還是遵循自然的機制,因地制宜的利用土地。
端賴各位的智慧了。
2011.04.03造訪
2011.05.01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