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野地旅0033:雙溪河口沙洲[台北貢寮]

地點:福隆海水浴場
時間: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十日
性質:研究生碩論考察(帶隊研究生:黃翊翔-地形實驗室)
----------------------------------------
  喔,都說了是碩論考察,自然不同於前面幾篇野地旅囉。
  原本要用Google Earth插入福隆這邊的衛星空照圖,卻發現這裡的雙溪還是直衝入海的,跟現在迂迴的繞過長條沙洲大不相同,根據學長的研究指出,要看清楚整個沙洲與延伸到核四附近的沙灘,從南面山上的「拱南宮」來看視野最佳,我沒去過,也沒跟學長要照片,大家就平面照將就著看就好。

  *這天的沙洲模樣,浪不小。在橋上照的。
  這次的成員總共有四個人,除了我和學長以外,還有另一名研究所的學長政耀跟地理系九六級的學姐映慈,我們約了早上七點二十分在台北車站南二門,我七點就到了,還去買了關東煮當早餐,原定計畫是搭七點半的自強號到福隆,結果學長排到購票窗口時時間已經過了,只好買下一班莒光號的票。
  無座,可以預期的。
  才上車就覺得不太對勁,車長廣播了:「要往宜蘭的旅客,請在八堵站搭乘下一班莒光號,本車過了八堵之後直達花蓮。」我一聽整個就是驚訝,原來我們誤上了專車,這車要一路飆花蓮啊,不過要不是車長就在我們旁邊廣播,不然實在是聽不懂啊。

  *莒光號耶,居然是這麼老舊的廣播器。
  在八堵下了車,一等又等了快二十分鐘,我們要搭的那班莒光號才來。抵達福隆之後,先去7-11買了水,然後就進去海水浴場,因為我們是做研究,所以不需要買門票,我發現自從進了地理系之後,已經這樣大剌剌的沒買票就進來三次了耶!第一次是今年六月的地形學考察(野地旅0015雙溪河口沙洲),第二次則是十月和惠勛、雅鈴一起去龍洞前經過遇到一堆教授的那次。
  我們在橋頭找到了衛星控制點(園區外的濱海公路上有另一個),接著我們要在這邊架起全測儀(地圖學老師周學政稱之全站儀total station),這一台可是要七八十萬,交給經驗豐富的映慈學姐,我和政耀學長則負責拿稜鏡。這個稜鏡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一般講到稜鏡,就會想到光學實驗中的三稜鏡,不過這個稜鏡看起來就是一個薄薄的鏡子,裡面是由幾片鏡子組合而成。我們把稜鏡裝在「一隻腳」的腳架上,這個腳架看起來很像標槍,還讓我們在車上獲得了很多人的「青睞」。
  政耀拿了其中一個稜鏡去了濱海公路上,映慈學姐操作全測儀,透過小孔瞄準稜鏡的中央,這樣就可以定位出來了(因為衛星定位點的坐標已經確定)。全測儀發出的是人眼不可見的雷射光,打到稜鏡之後反射。聽說最遠可以測到2.5公里遠,真的很厲害。

  *地上的就是衛星控制點。

  *腳架們。我們稜鏡只用一根的。橘色黃色那個很粗的是全測儀的腳架。

  *映慈學姐在弄全測儀,正瞄準著遠方斑馬線上一個不是很清晰的人影(是政耀)正拿著稜鏡。

  *他就是稜鏡了。

  *全測儀操作中。福隆海邊的風真的很大,吹久了會流鼻涕。
  將兩個已經有座標的衛星定位點測量好後,接著我們自行在橋上設了兩個控制點,一樣用全測儀跟稜鏡坐定位,時間已經中午了,遠方飄來一片下著雨的雲,全測儀可不能淋雨,所以就先收了。我和政耀去買午餐(福隆便當),翊翔學長搭車去雙溪的水文測站,映慈學姐看著大家的東西。

  *橋上的控制點。
  吃完便當,大約是一點吧,我們繼續開工,從橋上的控制點開始測量沙洲海岸線,另外還要測沙洲剖線,因為只有我一個人能下水(兩個學長腳都有傷,又不可能叫學姐下水),所以就只能由我負責海岸線,政耀學長負責剖線,而翊翔學長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映慈學姐操控全測儀。
  我才走到海邊,馬上就被海浪襲擊,原來是開始漲潮了,走在水邊的意思就是會不斷的被海浪淹沒,我拿著稜鏡,沿著海岸每走四十步停一次,然後判斷那裡是「灘尖」、「灘灣」還是一般的「水邊」,每走一百公尺要測一個剖線,還要測「濱堤頂」或「最高潮位線」,我們就這樣不斷的重複,映慈學姐很厲害,因為我們越走越遠,在視線不是很好的情況下,還能迅速的找到我們的稜鏡!如果學姐速度不夠快,我可能就會被海浪沖走了吧,有好幾次浪都幾乎要打到腰部來。

  *潮起又潮落,只見下巴拿個稜鏡插在沙中。
  測量這些東西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看看海灘形態跟所謂的裂流關係為何,不過學長說,當浪太大或浪太小的時候,都不會有裂流的產生,今天早上原本有裂流的,不過下午海浪加大,就消失了。海灘上,有些地方會稍稍深一點,雖說表層海水看似都是向岸上衝,但是上了岸的水要回流,就會從這些稍稍深一點的「裂道」下層流出,在海邊玩的人如果不小心來到裂道,就很容易被沖到外海去,由於水流強勁,如果一直想要游回岸邊,就會體力透支而溺水。
  裂流最簡易的判別方式,就是看浪花。浪花通常都是一整條白線向海岸邊挺進,如果一整條海浪突然有一段沒有白色浪花,代表這邊稍微比較深,海水波形尚未被破壞,基本上就是裂道所在,浪小的時候因為海水進退比較沒有阻力,所以裂流不會產生,浪大的時候灘底形狀容易被破壞,不容易形成裂道。
  天氣冷又一直泡水,讓我覺得好累好累,每次用對講機和學姊通話,就會突然覺得人類科技真的好先進,這麼遠,連用看的都看不清楚的說。到最後我的稜鏡都只能大概對準全測儀的方向,粗估一下,還好學姐真的很厲害。就在距離翊翔學長想要測的範圍只剩大約一百公尺時,或許是因為全測儀的鏡頭跟稜鏡鏡面都黏滿了鹽粒,辨識度降低,加上距離真的很遠了(一公里多快兩公里),終於是測不到了。當下我和政耀好高興啊終於可以休息了。此時已經下午四點多。
  收拾好東西,穿起我早就準備好的長襪(就像女生穿的那種黑長襪不過比較厚一點點),因為我沒有換褲子(懶的換短褲的結果就是全濕),長襪剛好可以把濕掉的褲子跟我的腳隔開,才不會那麼冷。其實強風吹一吹也乾的挺快的。接著我們就往福隆火車站走去,踏上歸途。
  我們搭了五點多的區間車,一上車學長姐們開始研究數據,而我聽不懂就呼呼大睡了。睡到七堵醒過來,發現火車沒在開,一聽廣播才知道,原來是前一班火車故障了,我們搭了另一班自強號轉回台北,然後搭捷運回師大。在地形室把器材整理一下,稍稍清潔,工作完成已經是晚上八點半,餓得要命的四個人就一起去師大夜市吃了日式豬排。
  就在悠閒的晚餐中,這次的福隆考察結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