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
野地旅0514:佳里興震興宮[台南佳里]
*震興宮內精美的剪黏、交趾陶裝飾。
兩個月內二次造訪台南佳里,除了將上次造訪北門神社(野地旅0505飛番墓與北門神社)還缺少的一些照片補齊以外,當然也要找些新的地方走走,才不枉費這次專程開車下來。在北門高中圖書館翻了翻書,最後決定往北走,途中先經過了一個小聚落,名為「佳里興」,這裡有一間美輪美奐且相當有歷史的廟宇「震興宮」,於是便將車子停在宮前廣場,一探究竟。
*佳里興震興宮位置圖,位於佳里市區東北邊不遠處。
進廟前,會先看到廟前一個很高的碑,上面寫著「古天興縣治紀念碑」。天興縣是明鄭時期的行政區劃,當時在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野地旅0453府城史蹟速讀)設立承天府,其下以新港溪(今鹽水溪)為界,以北劃設天興縣,以南劃設萬年縣,其中天興縣的縣治便是設於佳里興(另一說則位於大目降)。從永曆十五年(1661)開始,從天興縣、天興州到清朝所設立的諸羅縣,都將行政中心設於佳里興,直到十八世紀初才遷往諸羅山(即嘉義)。不過日本時期北門郡下佳里街的中心已經南遷,今日佳里興已經只是個小村落了。
*震興宮前的古天興縣治紀念碑。
*震興宮附近的一些老屋,似乎還傳承了一點屬於行政中心才有的風華。
頭往回轉,準備來參觀震興宮本尊,廟門口看起來雖然樸實,但也傳出陣陣歷史的芬芳。震興宮建於雍正元年(1723),至今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雖然建廟時,諸羅縣治已經遷往諸羅山,但此時的佳里興應該仍是相當繁榮的,當地福建安溪移民在廟中供奉了原鄉信仰清水祖師,稱「清水宮」;同治七年(1868)清水宮重修並改名震興宮,且請來了譽滿台灣的葉王主持交趾陶的製作,佳里出身的王保原則創作了絕大多數的剪黏作品;目前廟內仍存有約四十件葉王交趾陶,相當難得。
眾多交趾陶作品,大多放置於廟牆的水車堵,且搭配剪黏佈置,看起來油如立體的工筆畫一般精緻,引人目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廟門兩側的「憨番夯廟角」,據說是以印度人為原型,身穿漢服,將廟簷撐起,是全廟中最大的交趾陶作品。龍虎堵以及廟內其他牆壁上的作品、門神以及斗拱等,也都是極具水準之作。
*震興宮,正身三開間的廟宇。
*廟前左右兩側有「憨番」,憨番上下兩側則有交趾陶和剪黏作品。
*三川殿龍門水車堵有交趾陶以及吉祥物壁飾。左下為葉王少見的靜物作品「博古通今」,左右均有。
*三川殿虎門旁的交趾陶與壁飾(右下為葉王作品博古通今)。
*精細的剪黏作品,為王保原的代表作。
*龍堵交趾陶與上方的八仙過海水車堵(交趾陶與剪黏)。其上的交趾陶原為葉王所做,其後遭竊,遂於民國八十一年由王保原重做,民國九十一年再由麻豆交趾陶名家黃嘉宏修補,三代交趾陶大師作品齊聚一處。
*虎堵交趾陶與水車堵剪黏作品。
*正殿中有同治、光緒年間的對聯(左);由王保原依原尺寸略縮小後,於鶯歌重製而成的「大方堵」麻姑仙女像(右),另一側為南極仙翁。
*供桌下的中營竹符和虎爺。
*廟中的一塊禁約碑,內容為佳里與麻豆地區的人們因水路設施屢遭破壞,經調解後禁止於水路中堆土壅蔽、截流而漁,碑立於光緒十四年(1888)。
*一旁的震興宮會議室內,藏有幾尊古匾,以及一些舊的廟宇構件。
由於對廟宇藝術品沒什麼研究,加上來此之前並沒有好好的找資料,所以震興宮只是很快的瀏覽了一下,給我的感覺是樸實之下又有豐富的內涵,與葉王另一個作品聚集地學甲「慈濟宮」(野地旅0343慈濟宮的藝術饗宴)相比,兩者都是「才華洋溢」,但慈濟宮看起來風塵味比較重,震興宮則是默默的座落於佳里興,有種自外於塵世的氛圍,喜歡宮廟藝術的人,震興宮是不容錯過的!
一、參考資料
1.佳里興震興宮
2.台南~佳里震興宮交趾剪黏之美
2012.12.17造訪
2013.02.03完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