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

野地旅0051:加九寮步道[台北烏來]

地點:台北縣烏來鄉新烏路,烏來觀光大橋→加九寮吊橋段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性質:旅行
---------------------------------------

  *上圖黃色的為北烏公路(新烏路),我們的起點是下方藍色的點,烏來觀光大橋的橋頭,折返點是上方綠色的點,加九寮吊橋(紅河谷吊橋)下方的溪床。這條溪是南勢溪,在途中有「第一攔砂壩」所形成之人工湖。(路線只是大概畫)
  加九寮步道,很久以前曾經在新聞上看過這個步道,之所以會見報的原因,是因為該步道對岸有許多的湯屋,有心人發現在湯屋防備不足的情形下,可在此步道上持望遠鏡輕易的窺見湯屋內的春光,因而喧騰一時,而加九寮步道也意外的成了台北地區一熱門登山旅遊步道。
  原本今天並沒有計畫要出遊,但因為林怡的手機弄丟了,撿到的人要我們中午去師大分部領回,於是我就開車載著林怡前往,取得手機之後,天色尚早,便沿著羅斯福路驅車往烏來前進。經過新店(北新路)後,右轉到新烏路,這段路我開過不下數十次,原因是地理系一百級的迎新宿考就在這條路上的「龜山童訓中心」舉行,所以開了很多次。今日路況頗佳,和上次一樣,我還是不斷的被超車(車速慢),不過悠閒的挺不錯。
  約略抵達龜山村附近,有一處可下至溪床,於是停車去泡泡腳,奈何有小朋友跑來說這邊停車要錢(既無標示也無管理),於是我們就在沒人注意的同時,驅車離去。續往山中行,原訂計畫要往內洞森林遊樂區,在駛抵烏來觀光大橋後一時不查,過了橋(至內洞不需過橋),又誤認過橋後的小產業道路為往內洞的連接道路。於是停車,下來走走。雖然才一下車看到告示牌就知道走錯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況且遊人不少,就走走看吧。此時約為下午三點半。

  *加九寮步道示意圖,紅色線為主要步道,橘色線為次要步道(通往各個登山山徑以及紅河谷露營區),灰色線為車行道路。大多數的遊客均從另一頭開始行走,而非像我們,是由烏來觀光大橋開始。紅色線中段處為台車隧道解說牌位置。

  *小產業道路,內有零星住戶。

  *烏來觀光大橋,橫跨第一攔砂壩所形成的人工湖。
  步行進入產業道路,對車來說路況極為不佳,但對人來說卻是挺好走的,不久之後,就看到步道入口,張貼著一張「多處坍方,請勿進入」的標示,但觀察其外觀,斷定其年代應已久遠,況且不斷得有山友自步道走出,所以還是拿出了年輕人該有的氣魄,走了進去。步道路況頗佳,沿途植物茂密,外側可見人工湖呈現藍綠色被林怡說噁心的模樣,內側可見此區頁岩經過劇烈擠壓抬昇後形成的硬頁岩,有許多針狀剝落。

  *步道入口,告示牌很多。

  *另一側的告示牌,對於落石坍方的警語,視而不見。

  *步道路況大多良好,平坦且舒適,樹蔭多,曬不到太陽,整體起伏經查不到三十公尺,適合闔家大小前來運動休閒。

  *第一攔沙壩及其蓄水湖。

  *步道內側岩壁多為硬頁岩,有針狀剝落的特性。
  走了一段,十分的輕鬆,以地理系的學生上山下海的經驗來看,加九寮步道真是平緩的可以,整體起伏不到三十公尺,其主因在於此步道乃是擴建烏來舊的運木「台車道」,故起伏不大。離步道入口約十分鐘路程處,即可見到一個已經為崩塌土石掩蓋逾半的台車隧道,不可進入,沿著步道續行,約十分鐘,即可抵達此隧道的另一頭,此處有相當多的管線,輸送山泉水(其中有些是輸送溫泉水,我還被漏出的溫泉給燙到)。在此隧道出口處設有一長滿青苔的解說牌,說明烏來台車的歷史:
  「日據時期三井合名會社為了要把烏來山區的木材運往平地,而開築由平地至烏來山區的台車路。起初跨溪的輕便車橋架設較低,形成輕微的坡度,載重的輕便車經過這裡時,往往需要兩位台車伕合力推車才能通過,要多費不少時間。後來龜山到信賢這段,改為行駛機動式的小火車(俗稱三分仔車),鐵軌幅寬由一點八尺改為二尺寬。直到龜山通往信賢、桶后一帶的道路修築,方便卡車通行,載運木材的工作被卡車取代,烏來通往平地的台車軌道才被拆除。而今加九寮步道仍遺留部分台車隧道遺跡。」

  *隧道頭。

  *隧道尾。
  在隧道頭和隧道尾之間也不是沒有可看之處,這邊有幾條小澗,或許是前日下了些雨,致使其中有水,似一小瀑,清澈透明,經過步道後注入湖(南勢溪)中。另有一處新崩塌地,已做鐵網噴漿處理,路稍窄但並不難行,途經應注意安全。另外此處正好是攔砂壩之所在,可就近觀察。
  步道沿途以實路(即泥土路或鋪石子路)、木棧道為兩種主要形式,實路向峽谷一側多有綠色鐵欄杆,安全免於疑慮,若有損壞,則有鐵繩。木棧道多完好,兩側有護欄,安全無虞。不過有懼高症的人應避免在木棧道往下看,因為會架設木棧道的地方,多為懸崖,木條之間的縫隙可窺見一二,頗為驚悚。

  *山中小澗。

  *崩塌地,已經做噴漿處理。

  *回頭看人工湖,湖畔多樓房,有許多是溫泉業者,會被偷看的也是這排。

  *近看此壩,頗覺得應該不是攔砂壩而像下游淨水廠(有點遠)之蓄水壩,奈何網路資料均稱為攔沙壩。

  *實路與木棧道。一旁的指標往加九寮景觀大橋,實際上還頗遠。

  *路標上還載有GPS座標,可惜並未點明是TWD67或TWD97之中的哪一種。
  過了攔砂壩,往下游走,便可見到河床及其沿岸,可見到明顯的裸岩呈現約三十至四十度的傾斜,且軟硬差異侵蝕甚為明顯,為此區峽谷的特色。另外V字形谷雖兩岸陡峭,但或許由於水量豐,側蝕力強,故谷底河床寬度也不窄。
  溪水清澄,此時太陽微露,在樹蔭和水氣的潤濕下,不覺燥熱,沿途蝴蝶紛飛,多為鳳蝶,偶有蛺蝶類出沒,石龍子甚多,應為印度蜓蜥,一溜煙的就消失在面前,只窺得其形貌之一二,再於圖鑑上指認,精度如何不得而知。鳥類亦多,有見到兩隻烏鴉就停在步道側,樹梢上有數種不知名鳥類同時鳴放,讓加九寮步道除了景色,還多了音色。

  *山谷與溪床,沿岸可以看到傾斜的岩層。

  *拉近看,可以發現其軟硬差異侵蝕的程度相當明顯,甚至有些「單面山」的形式出現。右側明顯抬昇。
  步行步道約半時,抵達了第二個隧道(稱二號隧道),這個隧道仍可通行,但內部極為黑暗,所幸長度不長,先站入隧道口處讓眼睛適應個十五秒,即可安全的通過。隧道兩個出入口均有水泥護牆,中段則為裸岩。出隧道後,溪床形式改變,由傾斜的岩層,轉為水平的岩盤,猜想此區的岩層或許有扭曲的情形發生。
  不久看到一個標示著紅河一號厝的樁,並不曉得這是什麼東西,民房也有編號的?後來查資料得知是另一端入口處的民房即稱一號厝。

  *二號隧道口。

  *二號隧道內。

  *河床中水平的岩盤。

  *紅河一號厝的樁。
  續沿步道前行,這段路平坦好走,步道寬敞,也幾無落石,較為安全,唯樹蔭濃密,景觀略差。在此巧遇一隻家貓,兩人一貓大眼瞪小眼,最後林怡學貓叫,於是牠就跟著我們走了。此時的人叫貓叫,不禁讓我想起師大夜市中,著名的大腳桶,賣飲料的女生總在有人經過時,嗲聲嗲氣的說聲「你好」,聽起來與貓叫「喵」頗為相似。
  不久抵達了另一端的步道入口,可見一些民宅,我想其中一間或許就是所謂的紅河一號厝吧,沒有深究。此處為一十字路口,左側階梯往上讓我興趣缺缺,正前通過民宅,不曉得往哪,右側階梯往下,通往加九寮吊橋,取右向下。此時民宅中有人出來溜狗,於是和跟著我們的貓展開了一小段貓狗大戰。
  加九寮吊橋橋頭寫著,一次最多三人過橋,看似殘破不堪,林怡一溜煙的就衝上橋去了,讓我有些心驚。不過橋基、鋼索的部分似乎有整修過的樣子,也就略為放心。隨後我們下到溪床,有人在玩水且小孩子脫光光。水有些深,或許有暗流。對岸又出現像之前在攔砂壩下游不遠處所見的傾斜岩層,軟硬差異侵蝕明顯,而吊橋就蓋在硬岩最寬的一處。
  看了兩處的傾斜,再又想到不久前所看到的水平岩盤,突然心中默想難道是我會錯意了,或是沒有仔細看清楚?若是有岩層的扭曲,則從加九寮吊橋至攔砂壩處,應為一平躺的S形折曲,但由於加九寮吊橋處的岩層傾斜角度與攔砂壩處太過相似,讓我不得不懷疑其實整區都是傾斜的,只是中間看似水平的地方,是整塊的軟岩而被全部侵蝕,致使只有水平呈現。後來再觀察照片,發現水平岩盤處也有相同方向的層理的感覺,應此最終的答案應該是傾向於後者,唯證據不足,調查不精,不敢下斷言。

  *平坦而筆直的步道。

  *一旁的大樹上長滿了蕨類植物,常見的如山蘇、龜背芋等。

  *巧遇小貓。

  *步道的另一端入口。

  *加九寮吊橋。

  *河床邊岩層的差異侵蝕真的是太明顯了!吊橋就建在硬岩最寬大處。

  *軟岩已被侵蝕殆盡,兩硬岩之間積砂成灘。
  在這個河床上還可以見到另一種現象,也就是河灘上的沉積物粒徑差異頗大。通常若一地區水勢穩定,恆大則多會堆積粗礫、卵石,恆小則堆砂。此區堆積物有兩層,下層為砂石,上層為巨礫,若分層來看,粒徑差異不大,但若拿兩層來比較,卻又是天壤之別。或許這與台灣坡陡流急,且多大雨有關。
  若在平時無雨,水流速緩,積砂多;至颱風來襲時,山區降下暴雨,水量大增,流速也大增時,便可從上游帶來更多巨礫,而在此正好為一曲流,流速被迫減緩,故巨礫就沉積在此。因此在加九寮景觀大橋下附近的溪床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兩種不同大小的沉積顆粒。

  *加九寮景觀大橋,為鐵拱橋形式。

  *溪床上兩種大小差異相當大的沉積物。
  時間已過下午五點,我們還要往回走才能開車,所以我們加緊腳步,趁著天還沒黑前要回到起點。抵達前面所述的山中小澗時,發現居然在澗旁設置了多個照明燈打光,從我們的角度難以判斷,但我想根據其坡度,或許在對面看,像是一個瀑布,所以才會做打光的美化。

  *打光。右上方藍藍一片不是天空,而是人工湖的湖水。
  回程沒有花太多時間停下來照相,也害怕天黑,走的速度頗快。去程花費約一個半小時,回程只花了三十五分鐘。對於加九寮登山步道,我覺得它被冠上「登山」二字實為名過其實,幾乎沒有什麼具挑戰性的上坡,平均高度雖有海拔兩百公尺,但起伏就在三十公尺內。雖無挑戰性,卻適合休閒娛樂,若有自行開車甚佳,若無也可搭乘公車至景觀大橋一帶下車後步行至此,旅遊資訊甚多,在此不做贅述。
  比對了一些山友對於加九寮步道的紀錄,發現照片中,別人的有坍塌的,今日見並沒有,而我照片中有坍塌的,別人照片中大多也沒有,因此此區的崩落現象應該是相當頻繁,而維護也是不遺餘力。但因為崩落頻繁,所以極度不建議在雨中或颱風季前往行走,雖然林蔭誘人,夏意不侵,但人身安全更為重要,若怕熱,林蔭步道想必是不只這一條。
  我建議在深秋無颱風的季節前來或許會好一些,天氣本身不熱,雨量較少,而由於路程短而平緩,體力方面不會消耗太大,也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只要早點到,就無須擔心天黑的問題。冬季或許過冷不宜,春季是今日天氣好,若下雨也不建議,更何況夏季山區的雨量之多,更不合適。
  雖然我只推薦秋季行走,但在天氣好卻又無處去的時候,我還是誠心推薦加九寮步道給各位。

1 則留言:

  1. http://m.xuite.net/blog/minkikimin/kawa/22356433
    紅河谷可以通往烏來熊空

    回覆刪除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