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民國九十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性質:旅行
--------------------------------------
自從在這一個學期聽到林聖欽老師說,他大學四年就把三條橫貫公路都走遍了,我也興起了來走走橫貫公路的想法。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就想要先來走第一條,距離台北最近,也是三條橫貫公路中,難度最簡單的一條,北橫公路。
北部橫貫公路,民國五十二年時由榮工處(現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由桃園縣大埔至宜蘭縣大同,全長約九十二公里,民國五十五年四月建築完成。本公路的開發本與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為了要加速棲蘭地區林業的開發而建造有關,因而在近年來,只要有跟棲蘭地區林務相關的新聞,都會讓我聯想到北橫公路。還記得幾年前,大約是我國中的時候,曾經聽到退輔會要「利用枯立倒木」來作為開源的方式,何謂枯立倒木呢?枯立表示該樹已經枯萎死亡,但是整體樹幹依舊聳立者;倒木比較好了解,就是倒下的樹木。退輔會此舉主要針對紅檜、扁柏等高經濟價值樹木。
退輔會此舉引起了喧然大波,因為此類樹木雖然確實能為退輔會帶來相當高的經濟利益,但犧牲的卻是更大的生態利益。或許有人會說,枯立倒木不都是死了的樹木嗎?怎麼會影響生態呢?其實這影響相當巨大,在美國植物學家搭直升機勘查之後,發現所謂的枯立木其實是指從空中看起來頂部樹葉泛黃,貌似枯萎的紅檜,但就算是活得好好的紅檜,本來也就會有這種頂部泛黃的特性,因此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枯立木是活的;另外,倒木則是提供森林下一代樹木生長的重要養分來源,任意搬走將會造成此區的養分大大減少,減緩此區天然森林再造。
後來怎樣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用腳體驗。
籌畫了很久,最後成行的有八個人,除了我以外,還有惠勛、煒盈(後稱電動)、羽喬、宜春、其鴻(後稱河馬)、偉銘、偉政(後稱大哥)。惠勛非常的積極參與這一次活動,在我要去鈴鐺社暑服忙得亂七八糟的時候,剛好接手籌畫,跑去問林聖欽老師路線規劃、訂房和約人,因此這次活動其實可以算惠勛籌劃了大部分的行程,尤其是惠勛在她的網誌上打了很多行前知識補充的東西,很值得一看,在這邊附上連結(按這裏連結)。我這邊也有一點點東西可以讓你們看,是我去年由老爸開車一日遊北橫的網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按這裏連結)。
好,這次的旅行遊記正式開始。
[台北火車站]
一早起床看到是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應該是個好兆頭!台北人約八點半在台北火車站一樓售票大廳,想說怕會睡過頭提早出門,結果這一提早,就太早了!買完到中壢的火車票的時候才八點零六分,就在售票當廳晃來晃去,看到很多團人,其中最大的那一團,是要去當兵的!不久之後電動到了,接著是偉銘、大哥和河馬陸續抵達,一行人悠悠哉哉的買了些東西,然後到月台上慢慢等火車,實在是大家都夠準時,希望以後繼續保持啊。
[中壢]
九點零六分的區間車,幾個人就這樣晃啊晃的,聊天的聊天,看報紙的看報紙,不知不覺也就來到了中壢,其實早在我們上火車的那一剎那,惠勛就打電話給我說她已經到中壢了!稍微再等了一下台中上來的羽喬和宜春,我們真的超怕宜春一路坐到台北去,還好只是走錯出口沒有下錯站!十點半,也就是我們約好的時間,出現在中壢車站後站右手邊的公車亭,惠勛久候多時了。原本的計畫是要在那邊搭往小烏來的巴士,不過被當時另一台往大溪的大巴司機慫恿上車,於是我們就這樣前往大溪去。
[大溪]
到了大溪公車總站,我們決定先去排隊,行李很重,於是大家放著占位子,分派了四個人去買午餐,剩下的人排隊顧東西。午餐嗎,我們先去後面的OK便利商店買了些水啊、糖啊,然後羽喬發現有麵包店,就買了兩條土司。回到公車總站,我們很訝異的發現多了好多人,原本就已經很小的大溪總站更顯擁擠,而且排隊過程中不斷有「身手靈巧」的老太太不曉得從哪冒出來插隊在我們前面,為了避免到時候上不了車(小巴呢我們又八個人和一堆行李),只好採取包圍戰術,不再讓別人通過我們。
十一點半,總算是車來了,很小台(小巴嘛),我們上車之後剩下三個座位,不過沒有關係,人可以不要坐,但是行李一定要放下來,所以我們就把行李擺在坐位上,然後人站著。很多人(其實不要算我們八個的話也還好)讓這台小巴感覺非常的悶熱,還好有冷氣。
*大溪客運總站排隊的地方,雖然有直達小烏來的車,但是下午才有,於是我們搭往巴陵的車,然後要走路去小烏來。
*擁擠的小巴,別問我畫面為什麼這麼晃動,我的相機有防手震但是沒有防路面不平啊!
在小巴上,我們踏上了北橫的旅途,首先見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慈湖,先總統蔣中正、蔣經國①都長眠於此處。接著顛簸的小巴又載我們來到了復興鄉,復興的角板山形象商圈也有經過。不過以上都不是我們本次的旅行重點。
我們的重點是要「用腳體驗大自然」!
[小烏來]
小烏來風景區,北橫沿線第一個比較大型的景點,主要的賣點是自然景觀如瀑布、深谷與溪水,其中的小烏來瀑布更與台北縣烏來鄉的烏來瀑布齊名,另外溪谷中的「風動石」也是一個著名景點。我們下車的地方還不到小烏來,但雖不中亦不遠矣,在一條通往霞雲部落的交叉路口下車,走過一條小橋之後,很快就見到桃112縣道,和台七省道的路口有一個泰雅族勇士的肖像,並且寫著「小烏來風景特定區」,一目了然。今天雖然是暑假,但畢竟是星期二,感覺車潮不多,天氣也陰陰的,不過這正是我們所希望。
*霞雲部落入口。
*泰雅勇士,小烏來風景特定區入口。
我們不急著往小烏來去,在路口處馬上就可以見到一間紅色建築,也就是溪內派出所。溪內派出所裡面的員警是我們的好幫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行李真的非常的重,所以要在這邊借放。裡面的員警都相當的有趣,也很親切,答應借我們放東西之後,還讓我們看一下電視。偉銘這深綠的傢伙硬說要看三立,這也變成接下來這五天的一個梗。
派出所最近來了一隻大黃狗,姑且不論叫什麼名字,讓我們發揮地形學課堂上所學到的:「根據外表形態命名」!所以,我們就叫牠小黃啦!雖然牠一點也不小。準備出發,帶了水、錢、午餐和相機之後,先在派出所門口合照一張,象徵著這次的「壯行」正式開始!
*溪內派出所。
*合照。左下是小黃。
我們開始沿著桃112縣道往山裡面走,不時遇到一些車輛從身旁呼嘯而過,路面上也發現不少被碾死的動物,青蛙是大宗,還有一條青蛇。走了不久,發現小黃居然跟上來了,也不錯,給我們充點樂子。路的一側是山,另一側則是很深的溪谷,是大漢溪的支流宇內溪。有看到不少一般人比較不了解的地形,我甚至認為,地形學林雪美老師在上課時所用的投影片,就是在小烏來這裡照的,怎麼可以這麼像啦!
像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典型的V字形谷,是因為河水的下蝕與側蝕所形成的,另外比較常見的還有摺曲(摺皺),是由於岩層在深處受到擠壓產生形變。當然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地形,像是我們在大漢溪的對岸,看到一個應該是「離堆丘」的地形。講到離堆丘,我們可以順道認識另一個地形叫做「癒合丘」。離堆丘地形在野地旅0018蘭陽溪谷這篇有做過簡單介紹,這邊再為各位複習一下。
*離堆丘,蘭陽溪谷,大同鄉牛鬥。(資料照片20070624地形學考察)
在山谷中經常因為兩側山脈的坡腳伸入河流流經之處,而形成山谷曲流,山谷曲流在經過一定時日不斷侵蝕山腳之下,切穿了山腳,使得原本山腳尖端的山體,與山的主體分離,如上圖的小丘一般,稱做離堆丘。而什麼是癒合丘呢?就是當切穿山腳造成離堆丘的那條河,有一天,因為河道堵塞或著因為其他原因,流回原來曲流的流路時,離堆丘就好像是回到了山的本體那邊一樣,因此稱做癒合丘。
*離堆丘,大漢溪左岸。
這個離堆丘應該形成有一段日子了,大漢溪現在的溪床在照片的下方,很明顯高度上和這個離堆丘(中間深綠色小丘)有一段差距,中間形成了一個河階地;我們可以看出在離堆丘和四周山中間,有個類似古曲流般的河谷地形,後來大漢溪切穿了現在所流經的這個流路,形成了離堆丘!
如果能夠得到這個丘的地質資料,就更能夠確定它是不是真的是離堆丘了!
另外,就在這個地方稍一轉身,可以看到大漢溪的一個很大的曲流地形所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十分明顯典型。在被侵蝕的一方,有些山腳被截斷,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立面,我們就稱做「三角切面」,這個地形也有可能因為橫移斷層而出現,並不完全都是因為河流侵蝕,但如果是斷層作用所導致,應該要有相對應的三角切面,但此區沒有,因此可以斷定是由河流侵蝕而成。此地形在蘭陽溪谷也十分常見。
*曲流與三角切面。
再稍微往前走一點,可以看到大漢溪的溪水顏色中間摻雜了一些深綠色的水,大家議論紛紛,說這可能是有人排廢水之類的,但其實,這樣的顏色差異,主要是因為大漢溪溪水的含沙量較高,水色看來較白、較濁,而宇內溪溪水則十分乾淨,因此那深綠色,其實才是水的原色,只是因為量少,所以覺得突兀。
*宇內溪注入大漢溪處,顏色詭譎。
同樣就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河流切割的地形,稱之為「腱狀丘」,此種地形的成因是山地受到河水的主流、支流互切,主流切出山丘的一面,而支流切出另一面,後來支流匯入的流路因故受阻,改侵蝕其他地方,進而改變注入處,切出另外一面,使得山體邊緣出現一座孤立的丘。由於該丘和河水主、支流的相對位置,猶如肌腱在兩根骨頭間的位置,因此得名,如下圖。
*腱狀丘地形,由主流大漢溪和支流宇內溪互切而成。
再走一段路(溪內派出所至小烏來風景區約三公里),我們來到了收費亭,每個人要五十元,門票背面附有地圖,雖然不甚精美,但也勉強可用(即上面的地圖),在這邊,我們交給之前有來探路過的惠勛帶路。路邊看到了舊的溪內派出所所在地,羽喬神來一句話點醒大家:「胖胖欽上課有說,原住民部落的派出所以前都是設在制高點!」如此一看果然不假。就在此區的制高點處,雖不是地勢上的最高,但整體來說有居高臨下之感,便於管理監控部落民眾。
*舊溪內派出所。
再往前走,很快的,來到了一個建造於突出山崖上稜線支線的觀瀑亭,與其說是個亭,不如說它比較像是一條有屋頂的走廊!小烏來瀑布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或許是不夠靠近,也或許是角度在上,更或許是早已看過相關圖片,小烏來瀑布給我的震撼不如礁溪的五峰旗瀑布(見野地旅0021五峰旗瀑布),或許真應該要走到下面去,才能真正體會到小烏來瀑布那瀑身高達四十公尺之感。
*小烏來瀑布。
今天小烏來瀑布水量算豐,但比起惠勛之前探路時,又減了些許,但就一個攝影者來說,今天的水量是剛剛好,而惠勛去的那天,反而因為量太大,有失其優美之感。大抵上所有的網路資料都說小烏來瀑布分為三層,最上一層並無特殊之處,中間這一層才是最大賣點,瀑身長,且呈飛瀑狀,水量豐時尤其壯觀!最底一層僅有一兩公尺,且遠離瀑布主體,最是無趣。
小烏來地區岩層屬於雪山山脈的硬質砂頁岩互層,屬於漸新世大桶山層,砂頁岩互層中又以砂岩抗實力為佳,形成小烏來瀑布的「帽岩」,也就是最頂端的岩層,再加上整體岩層走向是面向上游傾斜,使得瀑布上端產生蓄水能力,形成「瀑頂小湖」,而瀑布下方也有大型瀑潭,算是個相當完整的瀑布。
我們就這樣一邊遠眺小烏來瀑布,一邊解決我們的午餐,大家吃吐司都很安靜,小黃也在一旁乖乖的沒有來要食物,看來小黃不是為了食物,而是真的跟出來玩!簡單的拍照之後,收拾行囊,繼續到小烏來風景區的其他景點。
*觀瀑亭中吃吐司的我們。
桃112縣繼續走下去,是可以通往另一個泰雅族部落義盛,但我們沒有要走這麼遠。還是按照既定計畫,往風景區的景點前進。此時一個東西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那是一整排,真的是一整排的信箱!算一算,總共有七十個信箱在這裡,或許這就是復興鄉原住民部落的信箱吧,集中式的,郵差也方便。
*信箱的「聚落」!
循著步道往溪谷走,來到了小烏來另一個名聞遐邇的景點風動石,由於這一大塊硬岩和整個地面接觸面積極小,似乎是風一吹就會動一樣,因而得名。此種地形在學術上稱之為「平衡岩」,大型落石以極小的面積(風動石與地面接觸面積不到一平方公尺)與地面接觸,但又能保持平衡不倒,故稱。此種地形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支撐該巨岩的其他部分岩盤均被侵蝕,留下現在的岩盤,又剛好能平衡不倒。
*風動石。
走向另一條步道,我們要從宇內溪流域走向另一條大漢溪的支流義興溪,義興溪上有一條小小的紅色吊橋(和平吊橋),偉銘在橋上晃啊晃的,害的小黃走到一半受到驚嚇,一溜煙的退回原處,我們為了繼續前進只好「暫時」丟下小黃。這條路的盡頭,是兩個瀑布,位置較高的稱做龍谷瀑布,較低者則稱鳳谷瀑布,合稱龍鳳瀑布。上層約十三公尺高,下層約九公尺,今日一見水量也均頗為豐富;該瀑布是受到當地岩層節理侵蝕所形成,瀑布下方均有大型瀑潭,但從我們所看的角度,鳳谷瀑布沒有瀑頂小湖,龍谷瀑布則不得而知。
*龍鳳瀑布。(龍谷在上,鳳谷因角度關係只能看到照片左下一小角)
從上面那張照片我們可以知道,龍鳳瀑布之所以知名度遠遠不及小烏來瀑布,或著台灣其他知名瀑布如五峰旗瀑布、十分瀑布、金峰瀑布,主因是這兩個瀑布的規模本就不大,而欲將兩瀑布組合成一景點,卻又缺乏一個可以同時觀看兩個瀑布的位置,加上附近岩層易坍塌,步道不能拓寬,限制遊客的數量,均是龍鳳瀑布景點要發展的大難題。
喔,讓龍鳳瀑布保持自然風貌,或許更好!
回到和平吊橋,發現小黃不見了,於是我們交相指責偉銘嚇跑小黃,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決定要去宇內溪溪邊摸摸水,就在此時,發現小黃在遠方的上坡路段,落寞的和兩個老人家往回走了,不管我們怎麼叫也不回頭,偉銘,等一下一定得跟小黃下跪磕頭!
*落寞的小黃。
揶揄了偉銘一陣,然後我們繼續往宇內溪的河床前進,摸一摸水,真是透心涼啊!戲水的人潮很多,跟我們之前在溪內派出所所見完全不同,且大多是類似我們這樣的學生來此。沒有久留,一來因為我們還要趕到巴陵的公車,二來見上游山區烏雲密布,擔心水會漲起來,於是就離開了。本次小烏來一行,粗略的玩到這裡,要回溪內派出所取回行李。
*摸摸水,透心涼。
*豆娘。
[復興橋]
回到派出所,和員警們聊了一下,也看到悻悻然歸來的小黃又打起了精神,跟在我們身旁,三點半左右的車,怕會錯過,還沒三點就去站牌邊等了。這一站叫做復興橋,以後可以記著。旁邊有間便利商店,但是沒開,有個大大的屋簷,大夥就在那裏放了包包,席地而坐。突然就是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斗大的雨滴就這樣落了下來,好在我們已經在屋簷下了。*中壢客運站牌。後面是桃園客運的。還有新竹客運呢!
等了許久,始終等不到開往上巴陵的公車,倒是等到了另一台往下巴陵的公車。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們上車。一上車我稍稍環顧了車上的成員,幾乎清一色原住民,大家平常也就只能搭這班車,跟司機很熟了。說句老實話,泰雅族少女們是各個眉清目秀、目光動人,棕色皮膚顯現他們的健康,深邃的臉部輪廓也十分吸引人!
至少這台公車上是這樣的。
開到一半,有乘客要求司機停車,於是就一群人跑下車上廁所,呼吸新鮮空氣,我們這幾個人還被嚇了一跳,以為這車怎麼了,是拋錨還怎樣,後來是一位年輕媽媽告訴我們,才免於驚慌。倒是這位年輕媽媽熱情一百,跟我們聊了起來,知道我們是「觀光客」,就開始解說巴陵一帶的景點,原來她是三光部落的居民,原本是宜蘭方面的泰雅族人,嫁到復興這邊來,現在在擔任著名景點「爺亨梯田」的嚮導,從她口中我們得知,水蜜桃開花時,整個爺亨梯田會變成粉紅色的,而結果時,因為要把水蜜桃包起來,整個梯田又變得像是雪白遍地,令人嚮往。今次我們只看到最普通的綠綠一片,也沒有想像中如貴州梯田般那種雄偉氣勢。看來爺亨是走溫柔路線。
*下車尿尿。
*爺亨梯田。
其他沿路上所看到像是大片岩壁、深邃溪谷、榮華大壩②、巴陵大壩③等景點,因為只是在車上呼嘯而過,看的不真切,或許大家可以回到上面,找到我去年遊北橫那一篇,或著有機會自己親身體驗一趟,那我在這邊就不贅述。
[下巴陵]
抵達了下巴陵,公車司機讓我們到桃116縣的起點,然後我們準備要「走」到上巴陵,公車上的人聽到後都覺得我們很拼,因為從下巴陵到上巴陵這一段路共有8.2公里,並不算短,而我們抵達時已經接近晚上六點鐘,天色已經逐漸昏暗,於是在背包上貼上了預備好的反光條,噴妥防蚊液,然後整裝上山。過了不久,來到了拉拉山風景區的收費亭,車要收費人不用。上個廁所,沿路注意有沒有車可以載我們,但總是事與願違。好不容易有一台車停下來問我們要不要搭,卻因為只能載兩個人只好作罷。越走越黑,越走越冷,甚至霧氣從山谷快速累積,把我們給淹沒。路燈不亮,靠著僅有的幾支手電筒,還有惠勛持續跟民宿老闆聯繫。我們依舊繼續上山。
*走路上山。
總算,我們得到民宿老闆要開車下來載的消息,我們欣喜異常。此時已經晚上八點,我們約略走了三到五公里,就在快要抵達中巴陵的地方。老闆告訴我們今天巴陵地區電線遭到雷擊,所以全區停電,唯一那一班公車為了安全問題沒有發車,難怪我們怎麼等也沒等到。
此時,一台麵包車經過我們,身上沒什麼糧食的我們,買了不少,這個老闆該說人很逗趣還是說人很奇怪呢?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麵包車,對於宜蘭鄉下人的我來說,並不稀奇,但我也是頭一次和麵包車買東西!
*麵包車(惠勛照)。
買完,五個台北人搭著貨車上山,三個非台北人搭著廂型車上山。很快經過了昏暗的中巴陵,隨即來到一樣昏暗點著蠟燭的上巴陵,我們這才驚覺上巴陵距離如此的遠、坡度如此的陡,更重要的是,今晚我們住宿的地點民宿「金喜悅」位於靠近拉拉山神木區之處,距離上巴陵約有兩公里路。
我們如果用走的,走到十二點也到不了吧。
[上巴陵]
到了民宿,放妥行李,又餓又冷的我們趕緊跟老闆要飯吃,雖然一派觀光區價格,宮保雞丁飯要一百八十元,但仍然「豪爽」的拿出了錢來。氣溫約略是十七度,不算太低,但因為一整天下來人都在三十幾度的地方徘徊,所以還是起了雞皮疙瘩。*晚餐群像。
吃到一半電來了,這告訴我們一見好消息,就是我們愛洗澡洗多晚就洗多晚啦!不然原本用發電機的,到十點就會沒電了!既然沒有後顧之憂,大家就開了電視(偉銘要看三立的天下第一味,挖丟戲麥尬哩叫做1573!),然後慢慢輪流洗澡。依電動的要求,雖然明天還有行程,今天也很累了,但還是玩兩輪殺手。
*混亂的房間,12人通鋪。
*一定要殺手吧,都要握手了這個!
忘記是九點半還是十點半,反正就是一個對大學生來說相當早的時間,全體就寢。喔,羅偉銘不要打呼!
---------------備註‧分隔線--------------
①蔣中正、蔣經國的陵墓:按資料,蔣中正去世後,曾「暫時」奉厝在此,而蔣經國之墓則位在一公里外的頭寮賓館。故慈湖並非陵墓所在。(資料來源,桃園縣觀光局)
②榮華大壩:位於榮華部落的大型攔砂壩,民國七十二年完工,壩體高八十二公尺,壩長一百六十公尺,為一雙向彎曲變厚度混凝土拱壩,兼具防汛、攔砂、發電功能,當初建造主要目的為減緩石門水庫之淤砂速度。 (資料來源,石門水庫管理局)
③巴陵大壩:位於榮華壩上游約十公里處,民國六十六年完工,為混凝土重力式大壩,功能為攔砂,但如今已經溢滿。壩高三十八公尺,壩長八十公尺,溢洪時景象壯觀。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