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086:中橫二太魯閣峽谷[花蓮秀林]

地點:花蓮縣秀林鄉台八線沿線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八月十六日
性質:旅行

-------------------------------------

  上次遇到卡玫基颱風,在清境被迫下山後,就開始積極籌畫這次走完中橫!最後我們訂在八月十六日出發,因為大家都已經花了很多錢,所以決定要快快結束,只用四天,把最貴的住宿費盡量省下來。我們的行程第一天是從台北搭火車到花蓮新城,再沿著台八線省道,進入太魯閣峽谷,途經燕子口、九曲洞、合流、綠水等,住在天祥的天主堂,全程約24公里;第二天則是從天祥搭乘花蓮客運(一天一班)到大禹嶺,再沿著台十四甲線走到石門山,最後住在合歡山莊附屬的滑雪山莊,全程約8公里;第三天早上爬合歡山主峰,下午視體力、天氣決定是否爬合歡東峰和合歡尖山,仍住滑雪山莊;最後一天下山,從清境直接飆回台北。


  *第一天行程範圍地圖。

  我們搭乘早上十點二十分的莒光號,準備前往新城火車站,九點五十分在台北火車站售票大廳集合完畢後,就到月台去,火車已經到了,不過上下車的人擠爆了月台,硬是花了快十分鐘才上車。我們僅有的四個座位上已經坐了人,一開口聊天居然發現他們認識博士班的盈劭學姊,真讓人驚呼世界真小。我們在福隆買了便當,不過它漲價了,變成一個便當六十元。


  *拿到福隆便當了。


  *開動了好開心。

  下午一點多抵達了花蓮新城,稍微休息一下,然後就往太魯閣的方向走過去,開始這趟旅程。太魯閣地區盛產由石灰岩變質而成的大理岩,而其中所含的成分正是製作水泥的主原料,從稍微北邊和平溪口的幸福水泥公司,到立霧溪下游的亞洲水泥公司,規模都非常的大。

  從亞洲水泥公司開始,門口標示著的是台八線省道190.5公里處,我們開始走進了立霧山(北)與古呂社山(南)之間的峽谷,且越來越收窄,道路一直往山裡去,略略的一直抬高,可見我們是走在立霧溪的谷口沖積扇上(由於直抵海邊,故稱扇洲),而沖積扇的扇頂,應該就在「閣口」的地方,在此進入了太魯閣國家公園,也正式進入了太魯閣峽谷。


  *抵達新城火車站。


  *從立霧溪扇洲上看太魯閣峽谷,左側是古呂社山與新城山,右側是立霧山,左邊的建築是亞洲水泥公司。


  *省道台八線。


  *人行道上有白色的大理岩和深綠色的蛇紋岩,大理岩是石灰岩變質,屬於海洋性沉積物的變質;蛇紋岩是橄欖岩變質,屬於海洋地殼的擠壓變質,兩者均在花蓮大量生產,表示其岩石的形成,應該是從海底所隆起。


  *立霧溪谷。


  *藍藍餐廳,第一次吃時只是間小攤販,但因為太好吃了,這麼多年過後變成這麼大一間。


  *閣口,石壁上那魯閣長春是什麼時候冒出來的?感覺很怪。


  *閣口合影。


  *立霧溪谷,對岸是太管處所在地。

  我們在閣口拍照、休息一下,就直接往台八線的第一個山洞鑽了進去,洞口還有民國四十五年時寫著「中部橫貫公路開工紀念」的大理石記牌。進入這個山洞,兩側的山壁陡然聳立,氣勢萬鈞,立霧溪的水量頗豐,河床上的砂石也非常非常的多,不時還能看到很多從比較上游處帶下來的大理岩塊在河床上。相較於立霧溪主流,扣除砂卡礑溪等較大的支流以外,很多小支流因為下蝕的能力遠遠不及主流,經過幾萬年主流已經下切至現在的深度,而支流卻仍在很高的地方,形成了支流懸谷型的小瀑布。


  *閣口的開工紀念。


  *太魯閣,海拔六十公尺。


  *準備進入隧道。


  *砂卡礑溪谷,谷口的神秘谷橋。


  *春暉橋和立霧溪谷。春暉橋這邊進入長春隧道,在隧道一半的地方,與北岸經過砂卡礑溪溪谷的西拉罕隧道接在一起,形成特別的隧道中有岔路!


  *雪白的大理岩露頭。


  *通往長春祠的路。


  *長春祠,右半邊被大崩塌埋掉了。


  *以上照片的範圍地圖(北島地圖集)。


  *立霧溪谷,有許多上游帶來比較黃色的岩石。

  離開西拉罕隧道,不久來到寧安橋,可以看到溪谷中有很多的雪白大理岩,寧安橋的南岸還有個小小的不動明王廟,建在一條小支流的匯流處上面,不動明王廟是屬於佛教的廟宇,日本常見,裡面供奉的自然就是不動明王,其造相怒目持劍,意在剷除所有阻止佛法的敵人,不過在《禪與日本文化》一書中,不動明王的本相是盧耶舍佛,並未持劍,因祂本身就是劍,寂然不動而包容一切;至於不動明王會出現在此,據傳是因為當初修建一旁的天王橋時,總會遇到天災將其毀壞,得高人指點後自日本引入不動明王坐鎮。廟中原有木造神像已被偷走,現在是水泥塑的神像,聽說頗靈驗,可惜我們並無時間在此多做停留。

  過了天王橋,對岸的山壁就稍微沒那麼高聳,天際線也略略開展,與一般我們所看到的峽谷無異,岩層也從純白的大理岩,變成鵝黃色的岩層,尤其是進入了達希魯的大曲流後,山谷頓時開闊,攻擊坡(凹岸)高聳入雲,但滑走坡(凸岸)就略顯低矮,我想主因是此區的岩層離開了大理岩區,而成為較脆弱的「溪畔片麻岩」區。

  稍事休息,在達希魯曲流過後往北行,進入另一個曲流,地名叫做「溪畔」,我們先看到了一個沉砂池,是溪畔調整池的所在地,再往上游不遠,可看到溪畔壩,蓄水成小湖,地圖上曰溪畔水庫,溪畔壩建於民國二十九年(日治時期),主要利用立霧溪湍急水流和高度差異,做為發電用途,最初為無閘門放流式水壩,並開鑿隧道引水至太魯閣口的發電廠,民國六十七年改建為現狀,維持發電功能,溪畔壩是立霧溪沿途唯一的大型壩體。如今,座落於國家公園內的溪畔壩因攔截了大量砂石,使得下游沒有足夠的沙量維持海岸線,似乎又成了一個新的問題,但就實地簡單的觀察,溪畔壩這樣的閘門式水壩,和石門水庫等大型重力式或拱形水壩相比,似乎問題小很多,畢竟清淤只需開閘門就有一定效果。

  離開溪畔壩,不久就來到著名的布洛灣,僅是路過。續前行,峽谷再次收窄,分布小面積的平板狀大理岩,接著進入了約一公里寬的開南岡片麻岩區,隨後,即將抵達燕子口,再次進入平板狀大理岩區,且峽谷收窄成一線天狀。


  *寧安橋,左側吊橋為舊橋。


  *天王橋旁的小不動明王祠。


  *達希魯曲流一景。


  *溪畔調整池。


  *溪畔壩。


  *溪畔壩所形成的湖區。


  *溪畔發電廠的隧道。


  *布洛灣入口。


  *燕子口遠照。


  *上面的照片的分布地圖。布洛灣入口於上溪橋,燕子口遠照於中部橫貫公路之「橫字」位置下方所照。

  燕子口以有許多燕子在此築巢而得名,此處的大理岩受到溪水侵蝕形成陡直的溪谷,十分狹窄,而石灰質的岩石受到溪水、雨水或伏流的水侵蝕,而形成了許多小型凹洞,燕子就會在這些凹洞築巢,只可惜因人車過多,現在已經幾乎沒有燕子了。此外,在這狹長谷中時常有強烈的上升氣流,萬一這時不小心掉了個塑膠袋或一張紙,它可是會往上飛去的唷!

  當初在建造中橫公路時,依據山勢建立了幾個小隧道,偶爾露出在岩壁上,現在則在山體中另闢新隧道,人們可以沿著舊隧道,一覽燕子口段的峽谷優美姿態。燕子口的入口處有條吊橋,是最近才剛搶通的錐麓古道(合歡越嶺古道)入口處,每天好像是開放70人進入的樣子,不過錐麓古道因為在比溪谷高出數百公尺的大斷崖(錐麓斷崖)的中間,十分難走,萬一失足就再見了!

  離開燕子口,經過了醞釀亭和靳珩橋,就可以看見印地安酋長頭在溪谷底部,酋長頭是在一個小曲流的滑走坡處,因為河谷窄溪水多,並沒有什麼堆積物,讓溪水能不斷的侵蝕岸邊,經過不同程度的側蝕與下蝕,形成了酋長側面像。沒有多做停留,繼續前行,經過錐麓隧道,這段溪谷又比燕子口更顯狹窄,加上從谷底往上看到北岸的錐麓大山(標高1667公尺),這一大片斷崖落差超過一千公尺,形勢之雄偉,令人震懾,前面提到的錐麓古道更是從大斷崖中直接切過,不由得佩服當初開闢、行走這條路的人。

  錐麓古道可以通往北岸的巴達岡遺址,日人曾在此設駐在所,過了巴達岡二號橋後,就進入錐麓大斷崖的範圍,險峻異常,重修之後路況似乎有比較好,從一些已經去爬過的所照回來的照片中可略知一二。離開錐麓大斷崖,走到流芳橋,這大段的壁立峽谷也算是告一段落,岩層從平板狀大理岩轉換為塊狀大理岩,後面又是一段新的峽谷。


  *燕子口入口處,通往錐麓古道的吊橋。


  *伏流從岩壁注入立霧溪中。


  *出燕子口。


  *遠眺錐麓隧道,照片下方靠近河道處的右邊就是印地安酋長頭。


  *靳珩橋,還有燕子造型。


  *回首燕子口。


  *錐麓隧道段的峽谷,後方較白較淺者為錐麓大斷崖。


  *隧道出口處都有類似的標示牌。省道台八線,六十八隊修建。


  *錐麓大斷崖。


  *錐麓隧道段。


  *流芳橋下雪白的大理岩。


  *以上照片的地圖範圍。

  離開流芳橋之後,不久抵達九曲洞步道,實在是走得很累,在步道口休息一番。在這邊,車子是直接走隧道掠過九曲洞的峽谷,行人則是走在溪谷邊。先前七月底八月初就有人被落石砸傷,因此我們這次也特地帶了頭盔,不過因為實在太熱了,沒有戴上。

  在九曲洞時已經接近天黑,經過一些隧道時已經要取出手電筒照明,只能從越來越暗的天色中稍稍看出,對岸有很多的支流懸谷瀑布(縱然不是很高)。九曲洞這一段,依舊高聳,厚層的大理岩形成的谷依舊美麗,不過不像是燕子口或錐麓隧道那一段如此狹窄,是另一番感覺,偶爾看到幾隻燕子在天空盤旋,或許是因為天黑,遊人少了,燕子才多了。

  行走過程中我們一直挨著岩壁走,只要隧道不垮下來我們就不會被落石打到,不過就在惠勛一次探頭出去看看溪谷時,就聽到了一些碰撞聲,才驚覺正在落石,趕緊把大家叫回岩壁邊,還好落石離我們有一小段距離,大家都很安全。


  *九曲洞隧道,車走隧道,人走左邊的步道。


  *天黑拍合照,大家其實早就受不了,開始拉筋抬腿了。


  *天黑時用長曝光照的一張小小的支流懸谷瀑布,可看到厚層的大理岩。

04
  *流芳橋到九曲洞間地圖。

  離開九曲洞,我們沒什麼本錢停下來休息,因為真的天黑了,尤其是林怡跟羽喬都累了,我們三人走在後面(我壓隊)還差點趕不上其他人,最後我們是在慈母橋上抄近路加大喊他們才停下來,之前可能是因為立霧溪水太大聲了,我大叫他們都沒聽見。

  在慈母橋稍做休息後,我們就發現水不夠,大家的水好像都喝完了,這很嚴重,天祥還有好一段路。離開慈母橋,經過合流露營區,看看身後,滿月已經升起了!加快腳步再抵達綠水,稍微休息一下繼續走,最後抵達一個很長的隧道,是天祥隧道,隧道中有燈,於是就做在隧道邊休息,很渴很渴。出了天祥隧道,我們看到「天祥」兩個字的路牌,不由得歡呼了起來!

  「終於到天祥了!」或許自己從來沒想過會對天祥這個地名如此興奮。

  走過稚暉橋,再走最後一小段上坡,來到賣熱炒的地方,可是時間已經是晚上八點十幾分,店家已經收了,只好在旁邊的雜貨店買了飲料、餅乾和泡麵,先大口喝飲料再說,接著找到青年活動中心的方向,我們住在旁邊的天主堂中。


  *慈母橋到天祥一段地圖。

  先說好,沒洗澡不准上床,不然汗味很重,因為是睡通鋪,洗澡在外面洗,男女各有三間浴室,雖然簡陋,但有熱水我們就很開心了!還沒輪到洗澡的人就趕快吃泡麵,真的是又餓又累,我腳上還磨出一個一公分大的水泡來!大家的腳都快要不能動了,從亞洲水泥的190.5公里走到青年活動中心岔路口的169.5公里,總共走了21公里的緩上坡,加上新城到亞洲水泥間大約兩公里多,跟北橫的差別除了多出兩公里以外,還有北橫最長那段是全程下坡,上坡那段僅17公里,今天從新城到天祥全程緩上坡,比較消耗體力。

  洗完澡,實在是太開心了,原本就要睡覺,有人提議來玩殺手,我又很開心的當了主持人,除了雅鈴邊聽音樂邊看照片邊抬腿以外,其他人都在玩,玩一輪,大家乖乖睡覺吧。

  就寢時間,晚上十點半,真健康。
 
 
一、參考資料
1.寧安橋、天王廟、不動明王廟
2.花蓮太魯閣至天祥間東西橫貫公路地質圖>,陳培元編,1986。
3.花蓮民宿易樂網,溪畔水壩旅遊報導
4.燕子口旅遊景點介紹

二、延伸閱讀
錐麓古道傷心行(上)錐麓古道傷心行(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