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台北縣淡水鎮鄧公里鄧公路15號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六月十四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文化地理(帶隊老師:潘朝陽)
---------------------------------------
這次考察主要看了幾個寺廟和西式建築,要了解不同族群所帶來的不同文化,在淡水的交互作用,最後形成了現在淡水的風貌。一般人對淡水的印象或許不脫離「漁人碼頭」、「小型演唱會」、「老街」、「阿婆鐵蛋」、「魚丸阿給」、「魚酥」、「酸梅湯」……諸如此類,完全就是中國人的老樣子-什麼都可以吃!或許有一天有空有閒的時候,就可以去看看這些食物到底是如何出現的!這次考察呢,還是一個一個介紹這次去的幾個建築物好了。
首先來看二級古蹟鄞山寺!
鄞山寺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寺內供奉的是「定光古佛」,為一佛寺,據說鄞山寺建於「蛤蟆穴」上,風水極佳,之前曾有傳說每當鄞山寺的鐘一響,淡水便會有一棟民宅失火,地理師分析是因為此處風水太旺,遂在廟前豎一釣竿,毀其風水,其後不再有民宅失火,又傳於鄞山寺後的兩口井之一,水變混濁,乃因釣竿戳破蛤蟆眼而致。現在兩口井均封井,是否為一清一濁不得而知。
鄞山寺特殊之處,在於它是台灣較少數的「汀州①」會館所在,兩側護龍即供汀州商旅來往休息住宿使用,而定光古佛亦為汀州的原鄉神。關於定光古佛,福建師範大學的歷史系教授林國平指出,南宋時期文人周必大(1126-1204)的<新創定光庵記>中寫道:「定光,泉州人②,姓鄭名自嚴。乾德二年(964年),駐錫武平南安岩,淳化二年(991年)別立草庵居之,景德初(1004年)遷南康郡盤古山,祥符四年(1011年)汀守趙遂良即州宅刱創後庵延師,至八年(即祥符八年,1015年)終于舊岩。」另外,在南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的《臨汀誌③》中亦有記載,只是已經散佚,後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廖天敏根據《永樂大典》重新編校,內容不多贅述。除了《臨汀誌》外,康熙時期的《武平縣④誌》、光緒時的《長汀縣誌》和民國時期的《福建通誌》均有記載,只是關於鄭自嚴此人的生年略有出入。
定光古佛的影響力並不僅止於閩西,更及贛南、廣東,由與定光古佛相關的五個在世傳說即可知道(相關內容請自行參閱林國平之文章,於下方參考資料附之),其生前即受尊崇,甚至蘇軾在鄭自嚴圓寂時,寫讚辭曰:
「定光古佛,不顯其光,古錐透穿,大千為囊。臥像出家,西峰參道,亦俗亦真,一體三寶。南安石窟,開甘露門,異類中住,無天中尊。彼逆我順,彼順我逆,過即追求,虛空鳥集。驅使草木,教誨蛇虎,愁霖出日,枯旱下雨,無男得男,無女得女。法法如是,誰奪誰與?令若威怒,免我伽梨,既而釋之,遂終白衣,壽帽素履,髮鬢皤皤。壽八十二,與世同波。窮崖草木,枯臘風雨。七閩香火,家以為祖。薩埵御天,宋有萬姓。乃錫象服,名曰『定應』。」
死後(1015),鄭自嚴才受封為(1097)「定光圓應普通慈濟大師」,其意義如下,「定應」為當時(1075)定光佛應許祈雨之詞;紹興三年(1133年),以江西轉運司奏虔州南安岩定光圓應大師於虔之虔化縣塔上放五色毫光,驚破劇賊李敦仁,收復二縣,乃賜「普通」二字(劉將孫《養吾齋集》),因此定光古佛的主要信仰功能為祈雨和禦賊。加上其信仰區主要在贛南、閩西、廣東,汀州為客家人所居處,故定光古佛為客家人的信仰之一。
這是淡水的客家族群。
*鄞山寺正門,三開間。
*內祀定光古佛,為一軟身佛像,頗為特殊,本身也是台灣唯二祀奉定光古佛的廟宇。
*兩旁陪祀神,左圖為福德正神,右圖為觀音佛祖。鄞山寺原址為福德祠,定光古佛入祀後移位。
*正殿右邊有鼓,左邊有鐘,鐘應該就是害人家民宅失火的那一個!
*左側護龍供奉有汀州先人的牌位,以及來台開墾有功人士的牌位!
*廟側的鄞山寺石碑記,重新上色過了。
*眾多古匾中以此最為鮮艷,坐鎮海門表示其信仰並不止於汀州所在的山區,而及於海中,於鄭自嚴生前傳說中可窺一二。
一、參考資料
1.旅遊導覽-台北縣-淡水鎮-鄞山寺
2.welcome熱門景點-鄞山寺
3.杜秀榮、唐建軍等《中國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2004.10。
4.林國平<定光古佛探索>,圓光佛學學報第三期,1999.2:223-240。
二、註釋
①汀州: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
②定光泉州人:根據考證,鄭自嚴應為同安縣人,但古為泉州所轄,故書泉州人;現同安縣歸廈門市所轄。
③臨汀誌:南宋時,依據《鄞江舊誌》和《鄞江新誌》為基礎編纂而成。
④武平縣:位於長汀縣西南側,亦屬福建省龍岩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