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台北縣瑞芳鎮猴硐里附近
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性質:旅行
---------------------------------------
這次旅程的決定真的很戲劇化,由於資源與區域規劃的期初報告逼近,壓力增加,而大二的(和部分大三)又去金門考察了,不甘報告壓迫和寂寞的我,非常想出去走走,就在MSN狀態上打了想去的地方,就被地科系的學長峻鳴發現了。我們只花了幾分鐘,就很興奮的說要去哪裡要去哪裡,當然就決定去一趟囉,約的時間就是隔一天,說走就走,好青春。我們這次決定走一個環形的路線,不過與其說環形,倒是更像是個三角形。從侯硐車站出發後,先走到九芎橋社區,然後往東南走三貂嶺古道,到山稜線後接102線道轉北,抵達大粗坑後再往西南走大粗坑古道,回到九芎橋社區,結束行程,粗估約8到10公里左右。
*本次旅程圖,本文介紹「侯硐小鎮參觀路線」一段,包含侯硐車站、侯硐神社、瑞三煤礦、侯硐國小與侯硐社區、弓橋社區等部分。本圖各段道路有精簡過,以實地狀況為準。
我搭了早上八點二十五分的區間快車,從台北車站出發,峻鳴則從八堵站上車,我們在侯硐站下車後才會合,決定先在侯硐附近的聚落中走走看看。猴硐,原本稱作猴洞,據說是此處山上有一山洞,住有獼猴而得名,後改來逐漸美化其名為猴硐、侯硐,現在在台鐵侯硐車站看的名稱是美化名的最後演進,然而,在近年來一波坡的「正名」運動下,被土石流沖毀的侯硐國小遷校後,也正式改名為猴硐國小,相關介紹也都改回猴硐,似乎有意找回其地名的原始意義。哪一天,這裡的地名變成「猴洞」也不用太驚訝。同樣的正名情形,不曉得是否也發生在其北方的弓橋里,弓橋社區前方一個大大的石碑,告訴遊人,這裡叫做「九芎橋」,和猴硐的情形是否相同,不得而知。
侯硐車站本身就是一個很具古意的地方,甚至可說是「完全」的融入了附近的景觀之中,黑黑的水泥長了苔癬之後更顯黑暗,或許還有些是煤礦的顏色,或許是火車長年來的煙霧染黑,總之這個地方是一片黑色系,配上附近黑得發亮的瑞三煤礦選礦場、平陽運煤橋、聚落屋頂為了防水而灑上瀝青等,一切的一切都是黑的,連停在車站中的火車經常也是載運礦石的黑色車廂。比起九份或菁桐,這裡「黑情調」似乎又更多了幾分,連帶的,天氣都陰了。黑情調中的侯硐車站,以一座天橋貫通整個車站,主體是通往各個月台的,在旁邊則有一條較小,不用進入剪票口的天橋,是溝通侯硐火車鐵道兩旁的人行交通的。在靠山(西)側可以居高臨下的看到整個瑞三煤礦園區,然而我們爬得不夠高,看不清楚,但侯硐車站已經盡收眼底。
侯硐車站有兩個月台,但這兩個月台卻長的驚人,以天橋為界,北側的月台棚與一般車站無異,了無新意,但南側的月台棚邊緣造型有如波浪般,倒是少見。侯硐站同屬宜蘭線和平溪線鐵路,由於兩線分岔處的三貂嶺站過於狹窄,因此早期列車的轉換大多在侯硐站進行,加上瑞三本礦位於該站附近,瑞三煤礦的設立造就了侯硐的繁華。現在侯硐站屬於台鐵的三等站,偶有停靠莒光號,和瑞芳、八堵兩站同為平溪支線的主要發車站,更是平溪線鐵路支線的起點,設立於大正九年(1920),初名猴硐,民國五十一年(1962)改美化名為侯硐站至今,可能過一陣子會改回來?
*天橋以南的月台棚呈波浪形,是很有名的特色。遠方破舊的屋舍就是瑞三煤礦選礦場。
*天橋以北的月台棚並沒有什麼特殊的。
*侯硐站外觀。
*一列載運著水泥礦的列車停靠在侯硐站。
離開侯硐車站,正對面就是瑞三煤礦園區的入口,右手邊即可見到廢墟得很徹底的瑞三煤礦選礦場,一旁呈灰黑色拱形弧線,跨越整個基隆河谷的是平陽橋,功能是運煤,造形冷酷中帶些優美,我很喜歡。沒在往瑞三煤礦後方走去,我們轉而向北,過介壽橋,抵達河的對岸。橋頭有一涼亭,曰懷德亭,為紀念瑞三煤礦董事長李建興所設立,一旁還有介壽橋紀念碑,上有李建興、前台灣省主席周至柔等人的題字。
在前往金字碑古道之前,我想要先找到的是「侯硐神社」,推測建於日治末期,略晚於金瓜石黃金神社,為了因應世界大戰所需,在台灣推行皇民化政策,據說在石造鳥居上可見瑞三煤礦奉獻的字樣;神社主參道入口位在侯牡公路旁的樹叢中,可見一石造鳥居,沿參道往上至第二層則有木造鳥居,第三層原為一平台,增建涼亭,涼亭旁的石台則是神社遺址,其上除可尋得一些紅磚遺跡外,沒有任何建築物的遺跡殘留,可說是拆的一乾二淨。比較特殊的是,侯硐神社有兩個參道,其一即為上述,自侯牡公路分三層而上,是為主參道,有日形石燈;在神社遺址後方,則有石塊所鋪設之小山徑,沒有明顯分層,通往猴硐社區中的「一百階」步道,是為副參道,有月形石燈。我們因為路程的關係,從一百階轉入侯硐神社副參道,沿途不斷掃除蛛網,終於抵達神社遺址,照了相,未做停留,即原路折返。懷德亭旁有新建之階梯步道,稱神社步道,太陡,且不符其歷史原貌,沒興趣。
*懷德亭,有李建興之半身像。
*介壽橋紀念碑。
*通往一百階的指示牌,據峻鳴說真的有一百階。
*侯硐神社副參道花木扶蘇,蜘蛛網不時擋道,可見許久沒人經過。
*因神社在鄰近之制高點,因此在副參道旁設有一半地下式碉堡。
*神社基座,建築被拆得乾乾淨淨。
*主參道,前為第二層之木造鳥居,遠方隱約可見入口處的石造鳥居。
*副參道旁的月形石燈,2002年重修,失古意。
離開侯硐神社,走完一百階,沿著北37縣道回到侯牡公路,十來分鐘後抵達大粗坑溪,可見到溪中有很多的攔砂壩,往大粗坑溪的來向來看,整個寬闊的谷口內呈現平坦的地貌,可能是大粗坑溪所堆積的土石扇(頗陡的),民國八十九年,造成台灣重大災害的象神颱風,就導致了大粗坑溪上游支流的崩塌,並引起大規模土石流,沖毀了在這片扇上的舊侯硐國小,一度導致有廢校的風聲傳出,不過後來幾經考量,在大粗坑溪以北較遠處,重蓋了侯硐國小。我們回程時,有往北繞到新猴硐國小去看看,裡面有隻大猴子溜滑梯,挺有趣的。
從侯硐國小回到可愛的侯硐小鎮,先到了應該是主廟的「保安宮」略做休息,然後在小鎮中亂晃,可以看到一些和金門軍事標語很像的「礦業標語」,除了瑞三煤礦選礦場上的產煤裕國四個大字外,還有「勞資合作增產報國」、「鍛鍊身體增產裕國」等標語出現在侯硐的某些角落。在台灣,這樣同性質的標語出現一個固定地點的情形,目前我還沒有想到第二個(軍事地點除外)。
*大粗坑溪與出谷的土石扇地形。
*土石流肆虐侯硐國小的遺跡,這是三樓。
*一旁有整棟建築被土石流打穿的遺跡。
*保安宮。
*保安宮對面,因為建在山坡地,所以上一層的馬路直接做個小天橋接到下一層的二樓。
*小孩子們玩躲避球的空地,寫著「鍛鍊身體增產裕國」、「瑞三煤礦公司」的標語字樣。
*偶爾可見到老式橋梁被壓在水泥橋樑下。
*勞資合作增產報國的標語。
*猴硐國小的猴子溜滑梯。
侯硐小鎮(應該說是猴硐和九芎橋兩個社區)散發著一種古樸、實在的氣味,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東西,還有一些小土地公廟、老房子可以讓人回味無窮。侯硐,一個讓我很喜歡的地方。離去時,依依不捨的後一班火車,多停留了約四十分鐘,剛好肚子餓,便嚐了一下火車站斜對面的「鐵道秋郊」麵攤,這個麵攤從侯硐的極盛時期開到現在,見證了興衰,吃起面來也有種特別的感覺,而且一碗麵25元,很符合我撿便宜的要求!
*鐵道秋郊麵攤。
一、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侯硐車站
2.侯硐車站-水質測站資料
3.瑞芳土石流暴漲
4.認識土石災害-大粗坑溪教訓 土石流防治有撇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