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野地旅0070:龍山寺[台北淡水]

地點:台北縣淡水鎮清文里中山路95巷22號
日期:民國九十七年六月十四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文化地理(帶隊老師:潘朝陽)
---------------------------------------
  離開了鄞山寺,經過了好一段淋雨的路,近到了傳統市場裡頭,一隊七十多人走在只能容兩人並肩的市場小道中真是說不出的困難(因雨還要開傘),終於在層層棚架中,來到了第二站,淡水龍山寺。
  大家聽到了龍山寺,就會發現,不止一間,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龍山寺」都有共同的起源-「晉江安海①龍山寺」,分靈來台較著名的總共有五座,分別是淡水龍山寺、台北艋舺龍山寺、台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以及鹿港龍山寺,淡水龍山寺現為三級古蹟。
  以祀奉族群而言,不用說當然就是泉州人,其中龍山寺(觀音菩薩)的信仰更以「三邑」-晉江、惠安、南安-為主要的地緣區域,與鄞山寺的客家籍、清水祖師廟的泉州安溪人、福佑宮的蒲田眉洲人不盡相同。上述所提到的五間龍山寺,除淡水龍山寺外,最遲均在乾隆年間就已經興建完成,僅淡水龍山寺遲至咸豐八年才興建。在光緒十年(1884)時,中法戰爭爆發,龍山寺的觀音菩薩保祐軍民,經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帝賜匾②「慈航普渡」。
  龍山寺坐西朝東,由於土地畫分的關係,龍山寺與一旁的民房一樣呈現狹長的「街屋式」建築,東面的正門入口和南面的清水街一帶,成為了密集的市場,甚至與商店共用牆壁,固定攤販的雨棚遮住了原本就相當狹窄的道路,使得走在裡面不見天日(雖然還是會淋到雨),俗稱「暗街仔」,相傳,鄞山寺蛤蟆穴敲鐘會失火的地方就是暗街仔,以暗街仔的形態而言,櫛比鱗次的棚架除了遮住陽光以外、衛生不佳外,還會造成交通上的困難,若發生火災不但救災不易,且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暗街仔現在在台灣已經相當的少見。
  龍山寺的三川殿(首進)為三開間,屋脊分三段燕尾,泉州式雕刻,門面均為觀音山的石材,值得一提的是,此處於光緒二年所造之龍柱,左口含珠,右無,蔚為特色;另有第二進為正殿,中間有兩廊道連結,並圍出一天井。天井裡有天公爐,香煙可直接經過天井,抵達天庭,故近代有不少廟宇為了防下雨,將天井用壓克力板建了屋頂,香煙無法逸散,想必這廟也可能就不是這麼靈驗了!
  淡水龍山寺與台灣其他龍山寺相比,有個比較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另外四間龍山寺均在聚落較邊緣的位置,而淡水龍山寺則位於舊市集中,差異頗大。在此提出一假設,若由文化地理的村里聚落神聖中心來看,第一個神聖中心的位置應該位於最古老的大廟,也就是位在河畔的福佑宮,其交通區位應該使其形成最老聚落,實際上,淡水老街也正好位於該處;其次是鄞山寺和龍山寺,佛教寺廟有人說性喜幽靜,故會位於聚落邊緣,其中以較外圍的鄞山寺在道光年間先興建,但其四周並未見較繁榮的景象,或許與客家人在此勢力不彰有關係,故相當有可能在咸豐八年時,龍山寺所在處尚未興盛,約在同一時間(咸豐),安溪人開始在此奉祀落鼻祖師(1937年才建今日之清水祖師廟),兩個泉州的鄉土神在此共同營造出了新的神聖中心,或許這也是此區街市(清水祖師廟與龍山寺接近)包圍了龍山寺的原因!至於實際原因,有待查證。

  *門口的龍山寺「招牌」,右書「咸豐八年季冬吉旦,民國已酉年春重修」,左書「晉南惠子弟敬立」,晉南惠子弟即為晉江、南安、惠安的「三邑人」!

  *從三川殿看正殿,與兩側迴廊圍成天井,可看出整間廟呈狹長狀。

  *慈航廣濟匾額,沒照到光緒帝御匾,拿這張聊以慰藉,下次經過再照。

  *寺旁鑲有碑記兩個。較大的「龍山寺石碑」(右者),記內容為:「『仝立公約主人,芝蘭三保滬尾街晉南惠三邑眾首事』黃龍安、紀朝陽、黃欽瑞、蔡垂隆、林彩貢、周雲程、吳瑞清、李德X、蔡文顯、雷X規、紀盛遺、王蹇觀等,竊思我三邑人等住淡以來,前在艋舺街創建龍山寺奉祀 佛祖英靈,……,茲我滬尾三邑眾等意欲就滬尾街再建廟寺,崇祀佛祖,凡捐題廟資眾均樂從,只缺廟地主XXXXXX,有業主洪光城、洪光海兄弟場頭會首,敬獻廟地X所X成其事,此等虔誠,協力同心,實神靈顯赫,無既也。眾等念朱江海等有此誠心善事,此廟若建完成,應立業主獻地祿位,以獎勵樂善之;一也又念廟地年應納課,恐有X獻眾XXX,此廟凡有做戲,戲棚應歸業主。搭棚位,每棚大戲點出工銀X員戲仔,八角應歸獻地業主,牧入其前後左右。每日主理買賣位等,須執公秤,工錢一切歸洪業主世世掌管,火稅納課此係眾,公堂妥議立功炳錄,不準別主生奪湖品,如違,眾等公誅,決無虛言。口恐無憑,仝立公約。 代筆人周庭 咸豐八年三月 日仝立,公約主人:三邑眾首事公記。」較小的「龍山寺」碑(左者),記內容為:「欽命提督軍門福建台澎總鎮世襲雲騎尉年昌巴圖魯隨枼軍,功加二級,紀錄二次章,敬獻石庭 光緒乙酉年四月立 四大有方。」
  上面的碑文前者可看出龍山寺興建時,已經受到地主(業主)的影響,所以似乎上面所述之龍山寺興建時,街市尚未繁榮有些出入,更可見到龍山寺地屬私人(洪姓業主),需課納清代的火耗之稅,但詳細內容因其無標點符號,且有別字、或字跡不清,故難以完整判斷。後者碑文可能為中法戰爭時的有功將軍,為感念觀音菩薩保佑而立的石碑。上述並無資料可佐證,需再查證。  

  *從左下的圖可看到,土地大多被畫分成長條狀,街市狹窄。

  *空間有限,金爐直接放在牆壁上!

  *不見天日的暗仔巷,這可是大白天的。
  關於一間廟,資料以淡水龍山寺來說並不算太多,除了知道是泉州三邑人為主的祭祀圈應該在附近以外,對其相關歷史、地理定位並不是很清楚,然而有關形制、位置(據說此處風水遠不如鄞山寺)的問題,均值得討論,也十分有趣。我嘗試在師大總圖書館中尋找台北縣誌或淡水鎮誌,不過沒有找到,淡水廳志範圍有點大,不知從何找起,得花更多時間,然目前尚在期末考,稍嫌無暇,目前僅尋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在1997年編印的《台北縣鄉土史料》一書,內容為耆老口述歷史,其中不乏將凱達格蘭族誤為泰雅族者,眾耆老間說詞亦有些許出入,不可盡信。
  現下無暇,有興趣查查的人,不訪在底下留個言,一起來研究看看。
 
 
一、參考資料
1.淡水美食網-名勝古蹟
2.淡水古蹟園區
3.《台北縣鄉土史料-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1997.7:930。
二、註釋
①晉江安海:晉江,現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管轄。安海,位於晉江市西南的鄉鎮級行政單位。
②光緒帝賜匾:光緒皇帝曾賞賜淡水地區廟宇三塊匾額,分存於龍山寺、清水祖師廟、福佑宮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