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台北縣八里鄉挖子尾沙嘴
時間: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二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帶隊老師:沈淑敏-地形計測與實察)
--------------------------------------
這是星期五的下午,一干人等搭上了學校派的專車,直奔八里挖子尾。我們的目的是要實地操作我們之前課堂上所學的一些測量法,我和思綺、郁惠、於珩是第七組,負責得是剖線中最長的一條,也就是東西向的。我們手持GPS抵達老師要我們做的起點,已經有衛星定位點了。走到位置,才發現GPS裡面的地圖,這裡還是海呢!可見這裡是有在淤積的!
我們測量的剖線挺長的,靠近海岸處為一較為筆直的斜線,往沙嘴中央高度約有1~2公尺高,接著再進入一段緩降,然後進入後背濕地的範圍,有紅樹林。招潮蟹很多,在這片平地上做出了一堆,應該說是一大片的沙球,頗有趣。整個沙嘴,除了中央部分不會被水淹到處,有植被以外,其他大多是直接暴露。
後被濕地有幾個特性:第一個,後背濕地的沙,粒徑較小,可以算是坋粒了,不小心沾到,乾掉之後居然卡在皮膚的紋路中拍不掉!第二個,紅樹林中央有一條類似小河的聚流,是比較低漥處,把漲潮時的水,經由此流道排回海中,而非一條真正的河流,然而其起頭處是真有一水圳,可能是造成該處較低漥的原因;第三個,紅樹林樹木生長的高低受環境影響,好的環境較為茂密高大;第四個,此處的紅樹林為「水筆仔純林」,較為少見,且為世界水筆仔分布的最北界。
剩下的請大家看照片好了,畢竟考察測量很忙碌,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好好觀察。
*挖仔尾的告示牌。上面說著挖仔尾地名由來,是因為河口沙嘴呈彎曲狀。圖為挖子尾自然保留區區域畫分,綠色為紅樹林區,為水筆仔純林;紅色為泥灘地,上有大量清白招潮蟹、短趾和尚蟹、角眼拜佛蟹;藍色是沼澤區,為大片蘆葦和水蠟燭;橘色則是沙灘區,分布有斯氏沙蟹和角眼沙蟹;土色是沙丘區,有耐旱的濱刺麥、馬鞍藤、蔓荊等植物生長。
*船在陸上,意指水會淹上來。此處為流道。
*大片水筆仔純林。
*遠眺淡水。
*於珩使用GPS。
*水深危險的牌子,旁邊包圍著的是八里海邊的大片黃槿林。
*自然保留區的告示牌。
*水退去之後露出大片泥灘。看到地上一點一點白色的沒?全部是清白招潮蟹唷!
*看起來應該是陸域跟濱海區的交界,植物過度帶。
*接近沙丘處,中間比較低的地方又出現一叢矮小的水筆仔。
*沙丘植物。
*沙丘挺高的,跟思綺比。當然,這是站在沙丘上,所以沙丘的實際高度更高。
*濱海植物。
*靠近淡水河的一邊,沙灘還有一塊比較高的泥灘,在退潮時就顯露出來。
*採集沙樣。
*螃蟹所挖的一粒一粒沙團。
*你以為螃蟹挖的砂團只有上張圖那樣嗎?看清楚了,靠近後被濕地的沙灘上整片都是!
*站在濱堤頂(海濱沙灘一處高起來的地方,海水在普通漲潮也淹不到)紀錄。
*站在永久沙丘旁紀錄,有植被就代表此區的沙相對穩定許多!
*馬鞍藤。
*一時不查陷入泥中,政耀搶救於珩。
*右邊的沙地地勢較高,沙粒較粗,含水量較少,左邊的部分較低漥,沙粒細緻,含水量極多,所以會陷下去。
*一根水筆仔的胎生苗插在沙地上,一旁有好多螃蟹的活動證據!
*沙丘有植被的地方受到固定,沒有的地方就被風吹凹下去,形成一條一條像是小山脊的樣子(大約是南北走向)。
*拿著標尺等候水準儀的測量。
*於珩和標尺的後方就是七星山。
*有種遺世獨立的感覺!
*做完了,也都漲潮了,剛剛看到的泥灘地已經消失在水下。
累的半死,熱的要命,地理實察真的不像大家所想的只是出去玩,大夥兒嚷著要吃冰。挖子尾除了自然公園外,一旁的挖子尾聚落好像也有些歷史了,有空可以去看看,但絕對不是今天,已經累垮了,沒力走路了。
挖子尾在地圖上只是這樣小的一個沙嘴,我們卻有種走不出去的感覺,這才知道,人的渺小與狂傲。
在這邊附上一張空照圖,取自農林航測所網站。
*我們的測量區域,只是那凸出於水中的那個彎彎的小沙嘴而已,挖子尾沙嘴的形成,除了淡水河的泥沙淤積之外,也跟海水的潮差有關係。此圖為漲潮時所攝,故沙嘴與後背濕地間的泥灘地均被淹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