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5日

野地旅0217:羅大春開路碑[宜蘭蘇澳]

地點:宜蘭縣蘇澳鎮朝陽里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五日
性質:外埠教學參觀(帶隊老師:吳進喜、林聖欽)

---------------------------------------


  *羅大春開路碑全文。

  羅大春開路碑位於蘇花公路東側的蘇澳鎮朝陽里內,這個地方我在今年二月才剛來過,不過那時候是為了旁邊的一座小山「龜山」而來的,算是替地理奧林匹亞的選手提供一次野外實察的經驗(明明就應該是地形室出遊的,野地旅0206朝陽國家步道與南澳漁港),上次可算是自然地理的考察,那這次就算是歷史地理的考察吧。其實我從很久以前就知道這個碑的存在,只是因為這裡確實有點遠,因此沒有機會前來一探。

  這個碑會存在,得講到清同治十年(1871),日本人因琉球漁民在南台灣的牡丹社遭殺害後藉故出兵台灣(野地旅0197石門古戰場、琉球藩民墓),使得當時來台幫辦軍務的沈葆楨感覺後山防務的重要,因此展開「開山撫番」的政策,並闢建北、中、南的理蕃道路,北路由噶瑪蘭廳的蘇澳到今日的花蓮奇萊,現稱蘇花古道;中路從彰化林圮埔至花蓮樸石閣,即為今日的八通關古道;南路由屏東射寮至台東卑南,為卑南-瑯橋道(後來為浸水營古道所取代),又稱阿朗壹古道(野地旅0196阿朗壹古道),此三條道路通往台灣後山,進行所謂的開山撫番作業。蘇花古道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帶領十三營官兵所開闢,不過最早來到朝陽里這個地方開闢的,並不是羅大春等人。

  約在西元1850年左右,傳說英國人荷恩(Horn)曾獲得英、德人資助,自蘭陽平原招募猴猴社人經海路來此進行開發,然而在清政府的壓力以及天災侵襲(颱風)之下,荷恩於一次大浪之中發生船難,開墾之事便不了了之。光緒年間羅大春率人開闢蘇花古道後,在花蓮吳全城等地的開闢也因為原住民出草的關係快速衰落,蘇花古道的功能也逐漸降低;直至日治時期初期,有一群漢人為了進山採腦,搭乘「浪速號」至朝陽里登陸,這群人的社會結構背景均與蘇澳鎮人相關,而與鄰近的南澳原住民無關,因此在民國時期劃分鄉鎮界時,朝陽里與一旁的南強里被劃歸蘇澳鎮,而蘇花公路以西的山區則是南澳鄉,所以前一陣子才會有朝陽里里民希望劃歸南澳鄉,省得辦公還要大老遠跑去蘇澳鎮上(南澳鄉公所就在朝陽里旁邊)。


  *可以看到朝陽里與蘇澳鎮公所、南澳鄉公所的相對位置差距。

  我們來關心一下碑文:

  「大清同治十三年六月丙戌,福建陸路提督黔中羅大春欽奉諭旨,巡防臺朔,開禁撫番,秋七月癸丑,師次蘇澳,八月辛未,達大南澳。初,臺澎道江右夏獻綸以千人伐木通道,自蘇澳及東澳,七月戊午,還郡東澳。以往萬山茸然,恒古未薙,兇番伏戎,大為民害,大春徵募濟師,斧之、斤之、階之、級之、碉之、堡之,又從而以番說番,招撫之。於戲!軍士縋幽鑿險,宿瘴食雱,疫癘不侵,道路以闢。朝廷威福也,將校用命也,不可不紀,囑幕次三衢范應祥撰文,三山應道木書丹,龍眠方宗亮、齊安高士俊選石勒諸大南澳道左。黔中馮安國監造。 」

  從碑文中可知開路之艱辛,過程中「斧之、斤之、階之、級之、碉之、堡之,又從而以番說番,招撫之」,進行了很多開路所必須的工程與招撫,直到日治時期開闢蘇花臨海道、民國時期開闢蘇花公路時仍然有很多的障礙,今日在東澳附近有個「開路先鋒爺碑」便可以道出開路的困難!當然碑文後方還是要歌功頌德一下朝廷的威望,說「於戲!軍士縋幽鑿險,宿瘴食雱,疫癘不侵,道路以闢。朝廷威福也,將校用命也,不可不紀」,朝廷的威福可以使瘴癘不侵,也算是挺有趣的說法。


  *擠在小小的廟亭中聽講解。

  中國傳統上相信萬物皆有靈,這個開路碑久了也有靈,因此現在朝陽里的人會定時在此上香。我也相信很多事物都有靈,不過不是那種牛鬼蛇神的靈,而是一種感覺,當身歷其境時,會發思古之幽情,或讚歎天地萬物巧妙的那種靈感。很剛好的去年十二月剛去過開山撫番的南路,這次又連來了兩次北路,什麼時候能夠去八通關看看呢?我很期待去八通關感受那種高山的靈氣。
 
 
一、參考資料
1.王一婷(2002),《台灣的古道》,台灣地理百科10,遠足文化
2.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80)宜蘭南澳.朝陽國家步道.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3.宜蘭‧天晴‧風雨香-蘇花古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