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5日

野地旅0233:赤山村[屏東萬巒]

地點:屏東縣萬巒鄉赤山村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三月十日
性質:外埠教學參觀(帶隊老師:吳進喜、林聖欽)

---------------------------------------


  *赤山村西營,很神奇的營門是面向村莊,與一般漢人五營的擺設正好相反。

  赤山村,對於一個居住在北台灣的人來說,可真是陌生到不行,不過今天來了之後,我卻對這個村莊留下了超級深刻的印象。我們在赤山村中有點散步的感覺,沿途看到了密度極高民俗文化表現,尤其是我們經過了三年多的地理學訓練之後,對這樣的事情更是敏感到不行,因此此處的密度超高,也讓我們異常的興奮。

  我們到底看到了些什麼呢?首先,我們看到客家式的堂號,例如「榮陽堂」在客家村落中就會把堂字寫在中間,變成「榮堂陽」的樣子;另外,也看到家戶門口設有「天公爐」,也是客家村落的特色;接著是門、窗都會貼有「門豐」,通常門上貼五張,窗上貼三張,獨立柱上貼一張,還是客家人的特色;最有趣的還是多到數不清的墓塚型伯公(野地旅0008美濃客家村)和立石伯公,都是客家人的特色。不過有概念、眼睛也利一點的人就會發現,奇怪了文章一開頭那照片不是五營嗎?五營系統應該是閩南人才有的,怎麼會這樣呢?況且,村中還有一個主廟慈濟宮祭祀的可是「天上聖母」呢!


  *榮陽堂,堂字寫中間變成「榮堂陽」。門窗上貼的紅色直式紙張就是門豐。


  *高陽堂,一樣堂字寫中間。


  *可以看到大門前貼了許多門豐。


  *車庫也貼門豐!




  *多到數不完的墓塚型伯公。


  *立石伯公。


  *慈濟宮,主祀天上聖母。

  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閩、客混合的現象呢?深入去查看之後才發現,方才所見的這些特色都有些奇怪之處,首先是伯公的數量實在太多,一般客家庄並不會這樣;第二是門豐貼太多了,牆壁上、春聯上、伯公上甚至車庫上都貼了門豐;第三是堂號其實是寫錯字的,因為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姓的堂號會叫做「榮陽堂」,而應該是客家大姓鄭姓的「滎陽堂」!另外閩南人的五營信仰,應該是要營門朝村外,而非朝村內,因為「營」在民間信仰上被稱作厭勝物,雖然可以抵禦無形的鬼魅,卻也會傷到一般人的靈,因此是不宜朝內的(野地旅0003口公館五營),如風獅爺、石敢當(野地旅0055金門之信仰篇)等都是屬於厭勝物。

  這麼一說,剛剛上面所提到的族群特色「全部是錯的」!到底是怎麼回事?慈濟宮這麼大一間廟總沒有問題了吧?我們仔細看了一下捐款名單,發現最大宗的姓氏為「潘」,並不是姓鄭,讓我們稍稍懷疑了一下。接著走在村中,我們看了一下春聯,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就是春聯寫的內容實在是「太可愛了」!

  「歌頌感主恩」,一般漢人有這樣的橫批嗎?

  連三個橫批,「一家賜福吉慶多;吉祥如意全家福;基督是我家之主」,連基督都出來了啊!

  宮燈上面寫著「天主保佑、平安喜樂」又是哪一招?


  *前一個橫批看起來很正常,怎麼後一個橫批變成歌頌感主恩?


  *光看貼的樣子已經很不對勁,最左邊的橫批還寫基督是我家之主!


  *一般宮廟的宮燈會發放給祭祀圈內的家戶,上面居然寫著天主保佑、平安喜樂!

  看完這些春聯,赤山村到底信仰是什麼呢?原來赤山村最主要的信仰是天主教,而慈濟宮並不是莊中眾人的主要信仰中心,而捐獻者以潘姓為大,又透露出了另一個訊息,也就是赤山村中的人其實並不是漢人,而應該是平埔族人,在清代官方給予平埔族人漢姓時,有許多平埔族被冠上了「潘」姓(平埔族人因這個字中有水、有米、有田而歡欣鼓舞,卻不知道漢人骨子裡仍稱之為番)。既然是平埔族,那這些民俗文化的內涵會錯誤也不足為奇。


  *赤山、萬金、佳佐為平埔族居住地,五溝水以西主要為客家人,東邊的山地則是山地原住民居住地。

  但數量這麼多,真的全部都是不小心弄錯嗎?其實不然。原來居住在赤山村附近的是西拉雅族馬卡道群中的放索社、阿緱社、茄藤社、力力社,其中南側的佳佐也是平埔族人分布的地區,但西側的頭溝水到五溝水等聚落則是以客家人為主。在清康熙年間在屏東平原所謂的鳳山八社受到漢人通事的巧取豪奪,生活苦不堪言,又必須扮演隔開生番、漢人的緩衝角色(守隘),因此與閩、客漢人之間偶有衝突,終於在1860年代時,馬卡道人與附近的客家人起了嚴重衝突,由於客家聚落多為向心力極高的武裝聚落,因此馬卡道人屈居於下風,隨後開始模仿漢人(尤其是客家人)的生活習慣,讓外界誤以為這裡是個漢庄,然而實際上什麼東西都差一些,表現出此地平埔族人並未自願與漢文化融合的反抗心理。

  今日原住民的社會地位大幅提高,雖然西拉雅族尚未被政府承認是原住民之一,但我們已經可以保守的談論這樣的過往;隨著時間的消逝以及社會觀念的轉變,或許有一天赤山村人會偋棄這種偽裝,也有可能持著開放的態度變成觀光特色,誰知道呢?聽說萬金的狀況與赤山村很像,但在某些訊息上卻又透露出赤山、萬金之間的矛盾,這或許又要花一些時間下去研究了。

  除了族群問題的表徵外,赤山村中還可以看到一些其他的東西,例如清代的武官潘先英故宅,至今於正門上方仍寫著,「梅魁」二字顯露不凡;另外村中不時可見到日治時期赤山農場種蔗榨糖的器具,以及平時用來碾碎稻糠的石輪,都值得在赤山村中行走時,可以左看看右看看,能增加不少的驚喜呢。


  *清代武官故宅,寫有梅魁二字,與其他家屋不同。


  *日治時期榨糖所用的石輪,現在都被當成椅子用。


  *早年用來碾碎稻糠的石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