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

野地旅0248:林朝宗舊宅[宜蘭頭城]

地點:宜蘭縣頭城鎮頂埔里頂埔路二段243號
日期:民國九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性質:旅遊

---------------------------------------


  *林朝宗舊宅正身。現存舊宅為一完整三合院。

  老家在頭城的我,經常跟家人一起從梗枋到礁溪去遊玩,每次要從礁溪往北回到梗枋的路途上,會經過一個叫做頂埔的地方的時候,總不自覺的往右手邊的一條岔路看去,可以看到一間看起來平凡中帶點不凡的閩式建築;終於這一天不趕路,讓我逮到機會彎了進去一探究竟。從省道上看這間古厝型制完整,且屋脊上有許多裝飾品,早已知道不是一間普通民房,然而,當我們從小巷繞進正門時,仍然被他的華麗所驚艷。

  古厝格局為傳統的閩式三合院,正身五開間,左右護龍對稱,格局完整。雖然為閩式建築,但正身大量採用磁磚、洗石子等較近代的工法,而屋脊、正身水車堵以及左右護龍的前端墀頭上均有生動精美的交趾陶作品,工藝程度十分的高,此外,正身除了兩個水泥圓柱外,上方用來支撐屋簷的木斗拱雕飾華麗,可見屋主的不凡身價。古厝主人的名字,在正門的右上方寫著「林朝宗」,林朝宗(1900-1997)是日治時期頭城地方的地方頭人,少時曾擔任保正、區總代以及二城保甲聯合會長,昭和五年(1930)歷任頭圍庄協議會員,昭和十六年(1941)改任頭圍庄助役;戰後,於民國三十七年擔任鎮民代表會第二任主席,並於卸任後持續爭取台鐵「頂埔」站的設立,解決地方學子的通勤問題。

  除了精美的交趾陶與斗拱雕刻外,古厝正身下方的彩瓷貼面與正身圓柱底部南瓜造型的柱珠(金瓜代表財富之意,林家除了是地方頭人外,也是成功的商人),還有流暢的正身屋簷曲線也是一班家屋所沒有的,而宜蘭常見的「腰門」則透露其居家建築的功能性考量。整體而言,林朝宗舊宅雖為閩式,但因為建築於日治昭和元年(1926),算是較為近期的建築,因此也已經出現當時較為新穎的洗石子工法;此外,圓柱本身帶有西洋的味道,但底部的南瓜造型柱珠又有傳統漢人富商的習俗,可說是中西文化在頭城地區融合的最佳實體案例之一。


  *林朝宗舊宅,至今仍由林家後代所管理。


  *正門,腰門為平時有人在屋內時使用,上方水車堵有交趾陶。


  *林朝宗之名出現在門上的土地番號標示。


  *正身地面與矮牆鋪有彩瓷,圓柱為洗石子,柱珠南瓜造型。


  *正身屋簷下刻意製造如廟宇般的曲線,並以華麗的多層斗拱支撐橫樑。


  *正身窗上水車堵的交趾陶。


  *護龍旁窗戶的鳥踏上也有彩繪紋路。


  *護龍墀頭上有人物雕刻。

  林朝宗舊宅在頭城現存的老屋中,或許算是極為華麗的了,但是老爸說以前整個頭城都是這麼華麗的三合院,這倒是讓我大吃一驚。頭城作為開蘭第一城,位在淡水到噶瑪蘭早期陸路的必經之處,此外,隨著烏石港的發達,頭城鎮本身發展出了市街(野地旅0108頭城老街野地旅0126再遊頭城老街),有發達的商業,富商聚集,因此有華麗的老屋確實不讓人太過意外;但隨著烏石港的淤塞、交通地位的轉變,頭城今日已不復見當年的繁榮,現在在頭城鎮上行走,除非正好遇上賣菜時間,不然很難有車馬喧囂的聚落意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恬靜、與世無爭的感覺。華麗的老屋一間一間凋零,是不是就像現在的頭城已經不再汲汲營營於財富一樣,不再追求華麗?

  林朝宗舊宅的子孫們仍全力保護舊宅,但整修的經費難有著落,宜蘭縣政府財源亦不足夠,使得舊宅的修繕與法律地位相當尷尬,至今未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或許,頭城鎮的潮流就是要帶走往日繁華,而走向一個寧靜的村莊,當你用心體會這個寧靜村莊時,它又偶然讓你有所驚喜,就像是從省道轉個小彎,馬上就能看到林朝宗華麗的舊宅一樣的驚喜。
 
 
一、參考資料
1.319旅行事誌-隱野民居之林朝宗舊宅
2.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507)[宜蘭頭城].礁溪泡湯.林朝宗舊宅.烏石港遊客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