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七月十八日
性質:地理系考察-中國地形(帶隊老師:林雪美)
---------------------------------------

*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漢代長城的西起點,扼守著河西走廊與西域之間的關口。玉門關與陽關,一在北一在南,兩相照應把守大漠邊疆,玉門關外是通往羅布泊、樓蘭古國一帶的關卡,而陽關則是走南疆,經若羌、且末一帶往喀什米爾的路;兩個關卡在戈壁中的小綠洲,雄霸一方,也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為他們下了最好的注解。「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兩首詩都透露出,只要往西走出了這兩個關口,那種前途蒼茫難以預料的悲愴感。
陽關今日只剩下遺址,而玉門關尚存城樓一座,矗立在疏勒河畔的高地上,長、寬分別約為26.4、24公尺,殘高則約為9.7公尺,西側、北側各開一門,建築由夯土所建成。今日所存的城樓推測僅是當年玉門關中的一座角樓,附近的城牆均已不復見,距今約有2100年左右的歷史了。玉門關附近無人居,只有一片水草還算豐美的綠洲,但杳無人煙。我們在這邊很快的拍拍照,又很快的回到車上休息,因為抬頭一看車上的溫度計,居然已經飆升到40度了,燙的要人命。

*玉門關入口。

*景區內唯一的建築。

*疏勒河綠洲。

*門洞已經侵蝕成不規則狀了。

*萬里無雲,非常嚴熱的玉門關。

*玉門關復原圖。

*玉門關位置圖。
我們在從玉門關回到敦煌的路途中,有見到一小段殘存的漢長城遺跡,心中滿是一種澎湃,自稱漢族這麼久,看到漢人最引以為傲的工程漢代萬里長城,真的是很激動也很興奮,縱使只是殘存的一點點遺跡,也足以發思古之幽情。不過這股思古幽情,只限於在冷氣巴士上,一下車,什麼幽情也都給太陽蒸發掉了,天啊,實在是太熱,古人們為什麼這麼厲害,可以在沒有空調的狀況下,在玉門關駐紮軍隊呢?心中由衷的佩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絕推銷、商業行為、情色與謾罵字眼,違者將逕行刪除留言。